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正在从传统的磁带记录向固态记录转变。星上固态记录器的设计面临着一些新课题。在我国,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我国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本文试图全方位地探讨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的设计问题。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固态记录器目前常用的和富有发展潜力的半导体存储器。第二部分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及其预测方法。第三部分介绍辐照加固、容错设计、封装工艺,以及典型固态记录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FY-1C星传输系统的任务、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系统采用极化隔离加带外频谱抑制的方法,达到了信道隔离的技术指标。概述了星载记录器由磁带记录器向固态记录器转变的技术因素以及磁带记录器、FLASH和DRAM固态记录器的研制过程。简述了传输系统在轨测试和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
航天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论文的第三部分。首先考察系统对于固态记录器的辐照加固要求与辐照试验方法,分析总剂量防护、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闩锁的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器件选用、容错设计和硬件与软件防护等方面,讨论固态记录器的辐照加固问题。给出固态记录器的核心部分存储阵列的可靠性计算公式。最后介绍固态记录器的3D封装工艺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纵览对地观测卫星与载人航天领域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系统应用的角度,评述空间磁记录器的特性,简介各种典型空间记录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磁光盘、固态存储技术在空间的应用,展望了国外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的数据存储要求与空间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第二部分,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及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资源卫星所用的高密度数字记录器(HDDR)是为资源卫星专门研制的一种新型记录器。该记录器可记录50Mb/s的NRZ-L信号,记录时间为15min,总容量达4.8×1010bits。本文对该记录器的信道作了系统的介绍。对于作为通用接口的指令、系统、工作原理、电路结构、PROP码的帧结构、纠错系统、接口指令、运带机构及其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因素等作了介绍,最后,给出其指标。结论认为,误差指标远优于用户要求,功耗也比国外同类产品的低,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苏丽  杨先博  余卫国 《遥测遥控》2012,(2):63-66,72
硬盘冗余阵列RAID盘阵通常是由商用RAID卡或操作系统管理的软RAID实现的,这种模式的RAID存储带宽受系统共享总线和操作系统的非实时性限制,且依赖于商用主板,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缺陷。介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实现硬盘控制器、RAID 5管理、嵌入式文件系统和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等技术的高速记录器方案。记录器脱离了通用总线架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硬盘阵列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整个数据流的传输和处理都不需要主机CPU参与,因此对操作系统的实时性没有任何要求。研制完成的样机可以实现高达400MB/s数据率的持续记录或重放,能够满足各种应用中高带宽实时数据录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实现卫星应用的手段与基础,是体现卫星效能,获取其收益的重要保证。地面应用系统与设备的制造与应用卫星的制造一样,是卫星产业链中最主要的两环。因此.必须像重视卫星研制一样重视应用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在航天器空投试验中,数据记录器需要长时间高速采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数据保存起来。记录器还要满足体积小和抗着陆冲击等恶劣环境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数据记录器的特点、主要功能,硬件选型及软件设计等。提供了一种利用嵌入式技术来构成大客量高速率航天器空投试验用数据记录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数字磁记录器是为资源等对地观测卫星专门研制的新型记录器。它记录两路NRZ- L信号 ,记录码速率可达 51.12 5Mb/ s,容量不小于 92 Gbit。该类型记录器技术指标、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已经达到了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就该记录器的译码电路实现原理、实现方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我所新研制的YQ—311、YQ—312S频段自跟踪遥测地面站。介绍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系统主要技术特点和战术技术指标.该系统在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接收能力、数据达率、跟踪精度、处理速度、数据记录、数据传输、监控管理等方面较原有遥测地面站均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第一部分扼要叙述了我国开发空间技术的指导思想,介绍了25年来我国研制和发射的三种典型轨道的应用卫星系统,这些卫星对国家建设的意义,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文章第二部分展望了90年代我国应用卫星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空投试验用大容量数据记录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空投试验中,数据记录器需要长时间高速采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数据保存起来。记录器还要满足体积小和抗着陆冲击等恶劣环境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数据记录器的特点、主要功能,硬件选型及软件设计等。提供了一种利用嵌入式技术来构成大容量高速率航天器空投试验用数据记录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 进展及其技术特点   FY- 1卫星已走过 20多年的历程,其投资少,发射数量也少。但卫星技术起点高,总体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与国外兼容体制,能与国外气象卫星组成统一的观测网,向世界各地发送气象资料,并为其所接收,实现气象资源共享。   我国应用卫星从 20世纪 80年代的试验阶段逐步发展到 90年代进入应用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三轴稳定应用卫星仍未很好地解决在轨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未能达到预定的工作寿命要求,严重影响了卫星的应用。   因此,实现业务应用卫星的高可靠和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2015,(2):82
为了顺应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需要,让与航天应用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能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卫星应用产业概况和各国卫星应用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应用卫星系统研制、卫星应用产业和卫星应用企业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强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内相关单位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决定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评价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理论。本文从对被评价对象特点的分析出发,提出了评价应坚持的系统观念、发展观念、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18.
用555S便携型远距离环境监测系统组成远距离自动气象站。该网络采用VHF通信。各分点的系统设备包括9英尺高的塔柱、一个风速/风向传感器、一个相对湿度/气温传感器和一个太阳能辐射罩、一个数据记录器等。各分点可独立编程控制,也可与中央处理机连结。与中央处理机的通信可通过电话网或无线通信网或卫星通信完成。文中对系统概况,传感器数据记录器和数据通讯等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闪速(FLASH)存贮器的特点,指出闪速存贮器芯片作为大容量、高速、高可靠数据记录器的存贮介质是很适宜的.介绍了我们新设计的二种闪速型数据记录器的组成、工作原理,阐述了它们的技术性能和突出优点。作者认为这两种闪速型数据记录器可广泛应用于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环境条件苛刻的场合。  相似文献   

20.
《卫星应用》2015,(1):78
为了顺应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需要,让与航天应用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能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卫星应用产业概况和各国卫星应用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应用卫星系统研制、卫星应用产业和卫星应用企业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强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内相关单位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决定组建《卫星应用》杂志理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