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国兴 《国际太空》2001,(10):26-30
有关空间站的军事应用问题 ,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在国外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外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就开始考虑空间站的军事应用 ;进入 70年代以后 ,苏联发展了专门从事军事应用的礼炮- 2、3和 5空间站 ;80年代在礼炮 - 7空间站上又进行过大量的军事应用试验。美国军方始终重视空间站的军事应用 ,1984年当美国总统里根批准空间站计划的时候 ,美国防部还参加由航宇局组织的对空间站军事应用的调查。但是 ,苏联在礼炮号系列空间站以后就没有再发展军用空间站 ,现在反而参加了美国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而美国防部也没有插足现…  相似文献   

2.
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站伴随卫星是在空间站附近周期运动、为空间站提供特殊服务的航天器。论述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概念;分析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 给出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理想伴随轨道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道路似乎已箭在弦上了。然而正如贸易战一样,事物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驱使的,并不会以美国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至少,国际空气站的商业化就面临着几个重大的问题。小事我们先来谈小事,也就是国际空间站合作方的态度问题。美国宇航局已经明确提出,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商业化只限于美国舱段,也就是说,美国公司  相似文献   

4.
预算的拮据,航天飞机是否能够运载目前设计的空间站的疑虑,正迫使美国航宇局(NASA)新上台的管理班子再次考虑将空间站系统的规模缩小。现在空间站计划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期,NASA的新任领导必须解决前任遗留下来的两个难题预算和技术问题。 NASA和工业界的许多官员预计,今后几个月将对缩小空间站规模问题做出决定。久施未决的技术问题与空间站的预算问题纠缠在一起,再加上几项技术问题再度显露,使人们又关注起长期以来就很注重的空间站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英 《太空探索》2014,(8):24-27
<正>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地球上的人们普遍使用手机的同时,太空机器人也来赶"时髦",拥有了为它们定制的智能手机。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航宇局(NASA)已经与谷歌达成合作协议,打算将谷歌的Project Tango智能手机整合到国际空间站的试验性机器人SPHERES卫星中。有了这部智能手机,SPHERES将能直接在工程试验台上向国际空间站的其他航天员发送数据。Tango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去年8月宣布,到1993年最后一次航天飞机军用飞行之后,国防部将不再使用航天飞机。另外为了加强对自由号空间站的管理,NASA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决定成立空间飞行处(OSF),集中管理NASA的航天飞机计划和自由号空间站计划。空间飞行处由威廉B.勒努瓦领导,管理四项计划:罗伯特·克里平领导的航天飞机计划;理查德·科尔斯管理的自由号空间站;约瑟夫·马洪负责的空间飞行;理查德·威斯尤斯基管理的人员机构和资  相似文献   

7.
<正>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极光辉光一艘"进步"号货运飞船闪着灯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间向国际空间站接近,准备对接到空间站上,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捕捉到了这个画面。背景是分布在地平线上方长长的蓝色夜气辉,在画面中十分醒目,由此可以看到气辉与极光不同,它随时随地在整个大气层上都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8.
这几期话题您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太空旅游的知识,可否带我们到国际空间站上去旅游观光? 今天正准备带大家到国际空间站上去旅游观光。不过我们的旅游  相似文献   

9.
在谈论了有关空间站10余年后,世界上的几家主要航天局终于开始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切割金属”和制造飞行硬件了。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工厂、俄罗斯的克鲁尼切夫工厂和意大利的都灵,随着1997年底预定作首次发射日期的逼近,许多空间站部件已按要求顺利...  相似文献   

10.
来自美国航宇局几大研究中心、空间站承包商,以及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空间机构的代表,在为期90天的空间站设计评审中提出了众多的替代方案。这些方案中,有的与原方案大同小异,有的则完全不同,这些完全不同的方案在80年代初就曾被提出过。由于美国联邦预算吃紧,空间站计划在未来5年内的经费有60亿美元的缺口,空间站的原设计方  相似文献   

11.
有许多因素影响空间站轨道高度的选择,包括:任务要求,辐射环境,微流星和空间垃圾,空间站构型,运载器能力,发射窗口以及空间站的补给要求等。从补给运输系统性能考虑,要求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低一些,但是从轨道维持出发,希望空间站轨道高度高一些。该文讨论了补给、轨道维持和太阳活动对轨道高度的影响,给出了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文中还以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为运输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不是常数,而是随着太阳活动情况和补给频繁次数变化。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空间站轨道高度应提高。当空间站的补给次数增加时,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应该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信道资源, 提高空间站运营模式的动态性, 采用具有QoS (Quality-of-Service)保证的空间站支持多任务动态时隙分配十分重要. 根据空间站多任务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IP的空间站通信网络架构. 根据探测任务的不同QoS等级, 重点研究了多任务动态时隙分配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留的具有QoS保证的按需时隙分配方法. 基于NS2和STK进行仿真, 并得出如下结论: 空间站经中继卫星到地面的数据传输时延在0.23~0.35s; 空间站到地面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受激活的有效载荷或航天器数目影响, 激活的有效载荷或航天器数越少, 端到端的时延越小.   相似文献   

13.
空间站废水的处理及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载入飞行的空间站需要大量的用水,为解决由此引起的巨大的维持飞行的运行费用,需要实现水的再生与闭路循环,如何针对空间站废水的特征,解决废水的处理与利用问题,并建立合理的水循环体系是这一工作的关键,文中分析,比较了空间站废水的处理方法,设计了空间站水管理整合方案,并多方面探讨和验证这一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双基站理论研究基础上 ,进行了定倾角区域性覆盖双基站δ星座设计 ,采用倾角为 41°的回归轨道 ,用点覆盖数值仿真的方法设计了对地面站与空间站的一重覆盖与二重覆盖下的星座构型。且星座中各星之间 ,各星与空间站之间均可建立星际链路 ,保证数据在空间站、地面站及星座之间连续传递  相似文献   

15.
数字空间站作为真实空间站的数字化映像,将能源、信息、环热控、动力学与控制等多专业模型进行综合集成,建立舱段级、整站级多学科仿真系统,为空间站长期飞控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基于Modelica建模语言,结合采用FMI接口标准,完成了数字空间站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模型的集成,并成功在空间站飞控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空间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空间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技术的演变及演变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损伤容限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对损伤检测与损伤遏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进行了评论,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站结构应采用的损伤容限设计技术 具体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空间站概述     
自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上天以来,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载人航天器已由初期的小型载人飞船,发展到大型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空间站的诞生,特别是永久性空间站的建立,将会引起人类社会的众多方面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就过去十多年中美国、苏联和欧洲发射的空间站作一简略概括,然后对空间站的构型,用途和未来发展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间站旨在进行大量在轨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研究,在轨保障是支持空间站在全寿命周期内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途径.传统地面制造及上行补给方式难以满足较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亟需一种创新性的保障模式突破资源瓶颈,空间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实现即造即用的资源保障模式.本文根据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对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在轨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空间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Advances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works include ground-based study and space experim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main means still are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ground-based experiment, and short-tim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f drop tower. Besides, many space experiment projects are arranged. SJ-10 recoverable satellite will carry out 19 scientific experiment projects. Nine of them are for microgravity Sciences. The other ways for spac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are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Shenzhou spacecraft, Chinese Tiangong space laboratory, and Chinese space s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will become main platform of Chinese microgravity sciences experiment in space.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活动的自主性要求空间系统具有智能。本文就空间站的一些活动,尤其是针对材料生产所需的智能:空间视觉,空间机器人规划,智能敏感器,专家系统等提出初步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途径。并对支持这些智能的空间站计算机系统作一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