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被读者阅读和接受之前都只是一个半成品,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忠实于原著,同时还要对译本的读者负责。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环境不同,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翻译策略有较大的差异,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并不一致。从接受美学视角,通过对《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从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诠释三个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简·爱》的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翻译界试图用关联理论来重新审视"译者—译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同时对不可译和对等性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少有研究从实际译本出发,用关联理论来评价译本。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着手,以《道德经》陈荣捷版本第一章的翻译为例,来看从关联理论评价译本的可行性,为译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代表作《红字》进行海斯特人物形象分析。在美国文学史上,《红字》是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研究。作者通过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美丽、坚强、敢于向黑暗势力抗争的女性形象,她的思想、观念均表达了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信、达、雅"翻译理论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然而,严复的翻译思想不仅仅是"信、达、雅"。本文通过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以及大量的例证发现:在翻译风格上,严复延续了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吸取了佛经和《史记》文体中的一些精华,还继承了桐城派古文的"雅洁"特色。在翻译策略上,严复通过删除章节、添加评论和改写译文等方法优化并传播了源语文本中的思想,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本研究可以拓宽大家对严复翻译思想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尽了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研究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对《盗墓笔记》《寻龙诀》两部盗墓类电影字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盗墓笔记》《寻龙诀》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实现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归化使电影中文化意味较强的表达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习惯;而异化则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受众能从译文中感受到原语文化独特的异国情调,正是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巧妙结合使得《盗墓笔记》《寻龙诀》的字幕翻译取得了成功,并对其在海外的影片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以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翻译服务规范》与欧洲《翻译服务-服务要求》这两种翻译服务标准的异同,发现欧洲翻译服务标准所强调的服务意识、翻译服务标准与翻译质量标准的结合、翻译服务标准所隐含的翻译观念等对完善我国翻译服务标准具有借鉴意义,对更新人们的翻译观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加速试验——统计模型、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译著由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于2019年8月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美国可靠性领域著名专家Wayne B.Nelson博士的专著《Accelerated Testing:Statistical Models,Test Plans,and Data Analyses》的中译本,是一本可靠性和加速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扶桑》是严歌苓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中国女子扶桑与美国男孩克里斯之间的唯美爱情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包含了许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并涉及中美种族不平等等敏感话题,其英译本在美国大受欢迎。因此,本文从译介学视角,按照译本选择、译本创作、读者反馈的顺序,分析《扶桑》英译本的整个译介过程,以期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个案。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的社会中,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面临着多种选择,因而有了多元的翻译伦理如: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交际的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职业承诺伦理。在众多的翻译伦理中,再现伦理观是各种伦理观的根本,任何译者都不能离开"忠实"的再现伦理观。同时,根据译本的类型、翻译的目的等社会因素,在各种伦理标准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背景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区别。数字的翻译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以许渊冲英译的《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从读者接受论的角度分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省略和转换等四种译法,期望通过学习许教授在翻译数字时采取的方法,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的汉英笔译部分,分析了学习者汉英笔译的衔接显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衔接显化特征,但学生译文以对应为主。这一发现为"显化"假设提供了新的佐证,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16.
飞机飞行手册是一本技术性手册,其高质量的翻译水平对飞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赛斯纳525飞机飞行手册》翻译为例,通过两个翻译版本对飞行手册的常见翻译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更能直接明了地看出飞行手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为飞机飞行手册的译者,尤其是为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译者提供借鉴与帮助,从而有助于手册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利用互文性知识,把源语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语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既保留译文的民族特色,又让读者易于接受。从互文性的角度,以《洗澡》四字格的英译为研究个案,分析其目的语言特性,论证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儿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审美功能,给儿童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以Thewinclinth。wiuoWs的中译本为例,论述儿童文学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根据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和审美需求,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专业要求,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需要遵循简洁性和易读性等原则。而不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构成巨大的约束。论文以RoylockeCallula所译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脚步》的英文字幕为例,评析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处理态度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其翻译与评点情感倾向鲜明,憎恶分明,不同流俗,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对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审美认同——钦慕式认同、同情式认同。哈斯宝的审美认同主要体现在对曹雪芹及其《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钦慕式认同和对宝黛人生悲剧、爱情悲剧的同情式认同两个方面,其中蕴含了他的人生追求、审美理想与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