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设计原理的角度结合作者的使用经验,分析了Pro/E中圆角特征的作用、构造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利于该特征在众多菜单中理清思路并正确构造圆角特征。  相似文献   

2.
提出航天铝合金深腔零件整体成形方法,开展预制坯优化设计。对比分析直筒和变径筒两种预制筒坯结构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了底部圆角对开口球形件液压成形的影响规律。以直径D=450 mm的球形整体零件为验证对象,进行底部圆角r=60 mm的变径筒形件的液压成形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直筒坯液压成形时,赤道位置发生破裂;变径筒坯液压成形时,当胀形压力为16 MPa即发生贴模;液压成形时,筒端口自适应补料,所以上半球的壁厚分布均匀;随着底部圆角越大,筒底部减薄越小,筒壁厚越均匀;当底部圆角为r=60 mm时,开口球壳赤道位置壁厚减薄最严重,减薄率为11.1%,球底部减薄率为9.8%,开口球壳上半球壁厚差为0.17 mm,下半球壁厚差为0.43 mm。  相似文献   

3.
基于边缘信息的SAR与可见光景像匹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合成孔径雷达 )与可见光图像由于成像机理的不同 ,直接进行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匹配定位很难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边缘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 SAR与可见光景象匹配算法。该算法针对 SAR与可见光图像的特点 ,利用小波变换结合模糊中值加权滤波 ,取得有效的边缘信息 ,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结合相关峰值特性分析的后处理方法进行匹配 ,并采用多分辨率分级搜索技术减少计算量。实验证明本算法匹配精度高 ,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梯度特征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琨  郑庆晖  廖冬学 《宇航学报》2006,27(6):1288-1292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海上目标检测、监视的关键技术是实现海陆分离,从而为目标检测、监视减少不必要的处理工作。传统的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分离陆地,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陆地上灰度级较低区域容易造成误分割。而且,很显然的不能够充分利用图像中的灰度变化信息,即梯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特征的海陆分割算法。首先利用边缘检测提取图像的梯度特征,梯度特征对灰度级并不敏感而对梯度的变化敏感,对于陆地灰度级较低的区域也能够提取边缘。对得到的边缘进行形态学处理,利用设定的面积阈值将图像分为主体陆地区域和孤立陆地区域,进一步可以屏蔽陆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分割陆地中阴暗区域,对于未经辐射校正图像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新旧国家标准尺寸公差的一般公差在公差等级、偏差分布方向和尺寸分段的差异 ,着重介绍了线性尺寸、倒角高度与圆角半径、角度的一般公差的极限偏差。  相似文献   

6.
李云天  穆荣军  单永志  崔乃刚 《宇航学报》2020,41(10):1305-1313
针对月面着陆器动力下降过程中,基于描述子的传统视觉特征提取和跟踪方法耗时长、误匹配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边缘光流的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跟踪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序列图像金字塔和应用多级掩膜提取方法,改善了图像平面上特征点分布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边缘直方图灰度差平方和(SSGD)滑窗搜索算法,将光流计算由二维迭代简化为一维匹配,大幅缩短了算法耗时;进一步利用多尺度边缘直方图迭代搜索算法在改善大尺度运动下特征跟踪鲁棒性的同时,将光流计算精度拓展至亚像素级。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耗时不超过描述子方法的50%,非大尺度运动下具有更高的稳定跟踪特征点数目,大尺度运动下相比描述子方法下降不超过15%,在跟踪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由于舱体变形给导弹舱体对接造成困难的原因,采用了将舱体楔环槽口由锐角结构改为圆角结构的工艺措施,从而提高了楔环连接舱体对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国恩 《航天制造技术》1997,(5):38-38,,40,
分析了由于舱体变形给导弹舱体对接造成困难的原因,4采用了将舱体楔环槽口由锐角结构改为圆角结构的工艺措施,从而提高了楔环连接舱体对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钛合金半球超塑成形过程,分析吹塑压力、模具关键尺寸、吹塑工艺过程对半球壁厚均匀性的影响。证明在球壳超塑成形过程中,球壳壁厚不均匀性始终存在。预先反向吹塑,调整上、下模圆角尺寸和位置,确定适当的吹塑压力,可得到厚度较为均匀的球壳。  相似文献   

10.
两个雕刻曲面相贯时,必有一个过渡曲面。要使两个曲面和过渡曲面同时切削成功而不必求助于过渡曲面的计算,这就是止刀点的计算问题。刀具可以是高效的带圆角的平头立铣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