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介轴承环下流道滑油流动及润滑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磊  陈国定  李炎军  张朝阳 《航空学报》2019,40(11):423022-423022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中介轴承)大多采用环下供油方式进行润滑,滑油在环下供油流道中的流动特性影响着轴承润滑效率,为了改善迄今滑油流动分析与喷射-收纳滑油分析相割裂及未考虑环下供油孔与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所产生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考虑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喷油-收油与滑油流动集成分析方法。首先,将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分解为直接喷入收油孔的滑油和沉积于收油环壁面上并沿周向流入收油孔的滑油,通过计算这两部分滑油流量获得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流量;然后,基于环下供油孔和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确定供油孔出口的时变边界条件,将其嵌入滑油流动瞬态分析模型,进行模型求解后得到环下供油流道各出口的滑油流量及轴承润滑效率。所提出的滑油流动分析方法较为系统也更符合工程实际,为中介轴承润滑效率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基础数据,有助于中介轴承润滑系统的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2.
某型发动机地面慢车滑油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型发动机在慢车状态下滑油压力受限的原理,对滑油系统中影响滑油压力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动机主滑油泵的供油和泄漏等进行了计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使用国产4050滑油时发生的滑油压力低于限制值故障的排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滑油系统特性,研究其与航空发动机协同工作及设计问题,基于滑油系统元部件的流量、压力和换热特性在MATLAB/Simulink下开发了通用仿真模块库,构建了包含供油、回油、通风和热力系统的全系统仿真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及其滑油系统为例,计算了高温起飞工况下滑油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值,并与商业软件Flowmaster对比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保持在3.8%以下.利用全系统仿真模型的拓展性,成功与GasTurb发动机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使用遗传算法优化滑油系统设计参数,通过改变供油分配比例使最高回油温度降低4.12%,可为滑油系统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涡轴发动机自吸油特点,对比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涡轴发动机自吸油能力的评定要求和方法。研究了涡轴发动机油泵自吸油工作机理,总结出合理可行的自吸油试验方法,并进行了飞行试验验证,以确定影响飞行试验方法的各种因素,包括自吸供油的高度边界、各个高度自吸供油的速度范围和发动机状态。试验表明,影响发动机自吸油边界的主要因素为发动机状态和飞行高度,所提出的试验方案经验证可行且能够较为充分地验证发动机自吸油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发动机地面慢车状态滑油压力受限的情况,对滑油系统中影响滑油压力的各个部件进行了分析,对发动机主滑油泵的供油、泄漏等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试验实测,提出了使用国产4050滑油时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糜坤年  张天宏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137-2141
研究微型涡喷发动机供油量的准确计量问题.通过分析燃油泵的工作机理,得出油泵的供油量由油泵供电电压、电压占空比和油泵出口油压这三个可变因素决定.当供油需求量给定后可以根据油泵当前的电压和出口油压计算出对应的电压占空比,为此对油泵的供油特性进行标定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原先不考虑出口油压的计量方法相比,这种新的计量方法显著提高了燃油计量精度,有利于对微型涡喷发动机起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改善滑油回油效果,建立了基于欧拉-欧拉方法轴承腔两相流求解模型,针对轴承腔的通风结构和回油结构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对不同工况下常规轴承腔和三种改进方案流动特性和回油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轴承腔通风结构进行嵌入(Embed)改进后,滑油被嵌入的通风口壁面阻挡,从通风口流出的滑油量减小,回油效率明显提升;将常规轴承腔回油结构进行斜坡(Slope)改进后,回油口右侧滑油堆积区消失,腔内滑油体积分数减小,回油效率明显提升;组合改进方案(ES)能够兼顾嵌入和斜坡改进方案的优势,回油效率进一步提升。相比常规轴承腔,当滑油流量为200L/h,转速为15000r/min时,嵌入、斜坡和组合改进方案回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6.47%,13.02%和32.8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对喷嘴射流扩散角和射流流量的影响,采用基于FLUENT软件的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对喷嘴三维射流流场进行了两相流仿真和单相流仿真,分别通过高速可视化和喷射滑油称重的方法测量了喷嘴射流扩散角和射流流量,并用测量结果对两相流仿真和单相流仿真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当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作为多因素单变量分别在0.1~1.0MPa,50~110℃范围内增加时,射流扩散角在沿喷孔轴线距喷孔出口100mm范围内近似为零,并且射流流量非线性增加.结果表明:在喷嘴实际使用工况范围内,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的变化对射流扩散角的影响很小;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射流流量的影响较大;射流流量等值线上存在使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的波动对射流流量的影响最小的供油压力和滑油温度组合.   相似文献   

9.
某供油调节器卡涩故障的特征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考虑干摩擦力的某供油调节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干摩擦力对供油调节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由于摩擦力引起的参数变化,找出了油针正负向速度这一既反映干摩擦力大小又直接影响系统特性的参数。对从实际数据中分离出的反映油针正负向移动的序列,采用波形匹配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得出油针正负向速度。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曾俊英 《航空学报》1989,10(10):534-539
 1.变量原理和供油量的一般计算公式 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径向液压力平衡,轴承负荷小,寿命高,且工作转速已可达40000~50000r/min,可实现由航空发动机直接传动,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航空发动帆燃油泵.现有的双作用叶片泵几乎都是定量泵,其供油量只能用外部回油调节,功率损失和发热量都很大。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离心喷嘴和气助喷嘴雾化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中,测试了不同供油压力和不同气油比下的燃油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结果表明,离心喷嘴雾化效果随压力增大而变好,其SMD可在45μm以下,但超过一定压力后SMD变化不大;气助喷嘴在高压高气油比下油气能较好地混合,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2.
在双级旋流多点喷射直接混合(TAMDIM)高温升燃烧室单头部试验件上进行了燃烧效率试验,对比了两种不同主副级喉道间距尺寸下的慢车主、副分级供油方案及副油路单独供油方案的燃烧效率,分析了不同主、副级当量比(副油路供油比例分别为40%,56%,65%,100%)及喉道间距对燃烧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主副级采用分级供油策略时,喉道间距对燃烧效率有显著影响,喉道间距设计为19.3mm,副油路供油比例控制在40%~56%,可以获得比单独副油路供油更好的燃烧效率.在扇形试验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进一步验证了慢车分级供油策略在TAMDIM高温升燃烧室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离心组合喷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初步探索了一种超声波/离心组合喷嘴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可行性.对该组合喷嘴开展冷态试验,得到了其流量特性和雾化特性(包括油雾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雾化锥角),设计加工了横截面尺寸为117mm×60mm的单头部矩形燃烧室模型,并在不同进口条件下开展了相关的燃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态情况下,喷嘴流量特性符合传统离心喷嘴的流量特性,流量与供油压差呈二次函数关系;喷嘴雾化细度较好,无气状态下,油雾SMD在38~45μm之间变化,在满足产生超声波要求的气压条件范围内油雾SMD在8~12μm之间变化;喷雾锥角主要受供气条件影响,供油压力对喷雾锥角基本无影响;装有该喷嘴的模型燃烧室在所有试验工况下均可以稳定燃烧,燃烧效率最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单凹腔驻涡燃烧室值班油气匹配思路研究,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在燃烧室进口压力、温度以及马赫数分别为0.101MPa、487 K、0.25,燃料为航空煤油的条件下开展试验。试验中主要研究了4种不同总油气比FAR =0.0093、0.0124、0.0155、0.0186,以及对应相同总油气比下不同凹腔油气匹配思路。即通过更改凹腔进气结构,在总油气比一定的情况下,调节凹腔当量比Φca。研究结果表明:凹腔内的油气匹配对燃烧效率影响显著。当总油气比小于0.0155时,不同凹腔当量比的燃烧效率均随总油气比增加而增加;总油气比大于0.0155后,不同凹腔当量比的燃烧效率随油气比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异,当凹腔富油时,燃烧效率减少;当凹腔由贫转富时,燃烧效率缓慢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凹腔当量比小于1.4时,不同当量比的燃烧效率随总油气比增加均有所增长,在凹腔当量比大于1.4后,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总油气比相同,仅凹腔供油的工作状态,凹腔局部富油时的燃烧效率高于当量比为1时的燃烧效率。凹腔当量比1.4为仅凹腔供油燃烧的最佳当量比。  相似文献   

15.
章宇轩  何小民  金义  周毅 《推进技术》2019,40(7):1594-1605
为了研究一种部分预蒸发预混合气动多点供油装置的雾化性能,使用燃油收集器和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A),获得了多点供油装置下游的燃油流量分布和索太尔平均直径分布,并使用数值模拟方式获得了供油装置内外流场形态和油气动量比变化趋势,分析了流量与粒径分布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多点供油装置下游燃油主要集中在分布管后半段,在该位置对应的下游喷雾场内可以保持相对均匀的燃油流量分布;油雾场中雾化较好的区域可近似为一个向外侧倾斜的矩形,雾化索太尔平均直径在20μm左右。多点供油装置内部流线的变化导致分布管上各小孔流量不均,进而使分布管下游油气动量比产生变化,是形成其下游的燃油流量分布和索太尔平均直径分布趋势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姜乐  刘振侠  吕亚国 《推进技术》2020,41(6):1387-1395
为研究环下供油润滑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收油环收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环下润滑系统内部流场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收油环的收油效率并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收油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的收油效率和流动现象与已有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均一致;供油喷嘴角度和收油环外径均主要影响滑油射流冲击收油叶片的飞溅量和收油叶片切割滑油量,收油效率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θ=0°,θ=9°和r0=2mm,r0=6mm时收油效率取极大值;收油叶片数量和供油喷嘴与收油叶片间距离分别影响收油叶片切割滑油射流的时间间隔和滑油射流在到达收油叶片前的流动,不影响滑油射流冲击收油叶片的飞溅量和收油叶片切割滑油射流的量,对收油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液体静压轴承几年来在机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大功率、高转速的试验设备上应用的不多。我们曾试制过几种静压轴承,发现有径向回油槽的静压轴承流量大,供油系统要求有较大流量的油泵,使成本增加。因此,在某试验器中采用了小流量的无径向回油槽的静压轴承。这种轴承不但具有静压轴承的优点,而且具有动压轴承的特点。因此,无径向回油槽的静压轴承应用于高转速、大功率的设备中,提高了轴承的动刚性。图1为设备草图,拖动电动机功率75干  相似文献   

18.
刘培培  马静 《航空发动机》2023,49(3):120-125
为了解决某型涡桨发动机机械液压燃油调节系统供油量不足的问题,按照功能特点将燃油调节系统划分为供油执行、 指令控制和飞行修正3个子系统,分析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对各子系统模型进行集 成,构建整机级燃油调节系统模型开展仿真,并根据实际试验测量数据进行验证。提出修改油窗几何参数以增大供油量的改进方 案,对供油量曲线进行进一步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供油量曲线与实测供油量曲线相比误差小于3%;将油窗面 积增大到原来的1.1765倍可以提高燃油调节系统的供油量,满足该型发动机的供油需求。仿真模型可供涡桨发动机机械液压燃 油调节系统改进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9.
超过一定面积的大台面液压机,为了达到压力指标,并尽力改善压力的均匀分布,一般都采用多支油缸同时工作的方法,这样就涉及到多缸同步和流量倍增的问题。 本文就单作动多缸液压机的设计,提供一个较为简易的实用方案。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大流量泵给多缸同时供油,压力油同时作用于多缸柱塞共同顶起下砧板。为了保证其上升速度不变,供油量相当可观,以9缸压力机为例,其供油量为单缸供油量的9倍以上。也就是说,假如单缸每分钟供油为50L能满足的工作速度,9缸压力机则需每分钟供油至少450L方能达到。油泵流量及其驱动功率也随之提高数倍,设备投资与设备能耗是比较大的。 现在我们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英国商用流体系统仿真软件Flowmaster,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Flowmaster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真实滑油箱边界条件,分析了在飞机飞行包线工况下,飞机滑油供油、回油温度变化趋势,将仿真结果与飞行试验数据对比,两者基本一致,表明系统模型准确可靠,这一建模思路和分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