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民用飞机持续适航阶段,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以保证运营安全水平能够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基于运输类飞机风险评估方法(TARAM)及风险准则,考虑不同的结构裂纹尺寸,给出基于机队故障数、临界裂纹、特征寿命的机队风险值计算方法;以机身增压边界结构受到循环增压载荷的疲劳裂纹为例,进行持续安全风险评估,计算该事件的风险水平,以及纠正措施实施时限;并通过使用纠正措施实施时限内个人风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个人风险低于风险阈值,本文制定的纠正措施及实施时限满足机队持续安全要求,可保证该机队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民用飞机故障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航空安全,降低民用飞机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风险水平,分别建立了单机风险和机队风险计算方法,指出单机风险计算的关键是确定部件故障分布及故障率,威布尔分布很好地描述了部件故障分布情况。针对部件故障机理,给出了部件故障的未检出概率、部件故障后果的条件概率及相应严重性后果,判定风险水平能否接受;机队故障风险在已知单机风险的基础上,取决于机队规模和当前飞行循环水平。基于机队运行数据预测故障飞机数量,获得不同参数分布、故障飞机数量和退役寿命下的机队风险水平。以某型发动机涡轮盘榫齿裂纹为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单机及机队部件产生故障的时间,分析部件故障引起的单机风险水平和机队风险水平,基于运行数据给出民用飞机单机和机队在持续适航阶段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民机持续适航事件风险评估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民用飞机持续适航阶段,由于存在设计缺陷和制造缺陷,操作条件或环境条件超出设定的标准,可能出现影响航空器安全运行的事件。给出了民用飞机持续适航事件定义及来源,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了民机持续适航阶段事件风险评估的流程。引入事件严重度指数和发生概率指数概念,给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事件风险水平。当事件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或不可容忍范围内时,借助概率统计和安全性分析方法详细评估事件导致因素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事件对单架飞机和整个机队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民用飞机在持续适航阶段,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保证其适航安全水平能够维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建立了民用运输类飞机持续适航阶段的风险评估方法,给出了事件风险类型的分类、事件后果严重度等级的划分、事件概率水平的确定方法,通过风险矩阵和冈斯顿方法分别确定事件风险水平和高风险事件纠正措施的实施时间。  相似文献   

5.
民用飞机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民用飞机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降低民用飞机的运行风险,通过分析民用飞机运行风险研究现状,对于单机,给出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FMEA)和故障树分析方法(FTA)相结合的单机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机队,首先,通过维修计划,利用民用飞机历史运行数据估算风险暴露次数;然后,在浴盆曲线的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分别建立风险计算模型和未纠正机队风险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获得机队风险变化趋势及面临的风险值.对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给出了三种降低运行风险的改进方向,有效降低了民用飞机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某型民用飞机于2015 年开始陆续交付运行,积累了大量的持续适航事件和数据,但缺少量化的评价机制,用于持续适航事件的经济性分析。本文通过对民用飞机持续适航事件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对主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成本和收益损失的计算,提出持续适航事件成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个事件的成本模型和持续适航事件经验曲线模型,进一步提出预测机型成熟期的持续适航事件成本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在机队持续适航成本预测模型提出的过程中,飞机停场天数、事件接收到确定措施时间和措施实施时间的取值敏感度高,在后续机队的运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这三个参数的取值,以降低持续适航事件成本。  相似文献   

7.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民用飞机出口国外,必须首先取得进口国适航当局的型号认可,由于文化、法律、地域、经济、技术等等的不同而导致的不确定性,使民用飞机出口国开展国外适航取证必然面临着诸多风险,也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从民用飞机国外适航取证实践出发,分析了民用飞机国外适航取证的风险因素,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中对多因素多层级风险定量评估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民用飞机国外适航取证项目开展风险评估进行有益的尝试,通过项目的风险防范和对策模型的建立,提出民用飞机国外适航取证项目风险的防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9年A320飞机运行中因其配装的PW1100G发动机LPT3叶片断裂频发空中停车等问题,首次采用定量风险评估、 根原因分析和强制纠正措施决策的组合技术制定单边适航指令,精准解决中国机队安全监控技术难题。采用区间和比例的风险评估 方法对机队风险指标和符合性时间期限分析计算;分析LPT3叶片失效机理,梳理LPT3叶片断裂根原因;提出可选纠正措施,对不同机 队的风险水平决策。结果表明:南航机队风险高达1.64×10-8,远超过可接受的安全风险水平;起飞阶段未减推力引发机匣共振并变形, 叶片材料抗撞击能力不足,导致LPT3叶片断裂;开展减推力爬升改装,并对中国机队不同风险实施不同的飞机对偶运行时间期限。为 国内外机队安全监控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在飞机交付运营前需建立持续适航体系并对体系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是适航规章的强制要求,以保证飞机和整个机队的持续运行安全。对持续适航体系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同时也是民用飞机主制造商自我完善持续适航体系,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必要手段。现阶段,国内的持续适航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要求和准则也在逐步完善中。针对持续适航体系的有效性评估大多只采用定性的评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通过持续适航体系有效性内涵及其表现特征的分析,将体系运行有效性划分为层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特征矩阵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一致性检验加以验证,为飞机主制造商的持续适航体系有效性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与程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功能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以及共因故障分析等安全性分析方法在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中的应用,明确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时机与输入输出信息.分析了民用飞机设计各阶段适航安全性工作内容,以各项安全性分析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流程,初步构建了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民机适航验证中飞控系统操纵面故障后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建立了故障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驾驶员操纵、大气环境的随机性和不同故障情况的影响差异,建立了人机闭环系统仿真模型。通过Monte-Carlo仿真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故障后飞行风险概率,并对模型中随机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以单侧升降舵卡阻故障为例,计算了不同飞行速度和不同飞行高度下的风险概率值,分析了不同随机参数的敏感性,并给出了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产某型飞机在持续适航阶段开展事件收集、风险评估、工程调查和措施制定等工作时,需要机型资料、机队信息、运营记录、事故事件、局方信息等工程数据提供输入、参考以及辅助分析。研究了持续适航工程数据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初步规划了面向持续适航工程数据的大数据系统架构,并通过以下自动化方式实现了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形成了持续适航工程数据库:首先利用网络爬虫数据采集技术实时准确地获取一些国内外公开数据;其次应用VBA语言对已获得数据进行整理与自定义处理;最后基于大数据的映射分析方法对这些工程数据进行分析。该持续适航工程数据库已有效应用于某型国产飞机持续适航体系的日常运行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要进入民用航空市场,必须进行适航取证,接受适航管理,研发过程要严格遵守满足适航要求的相关流程与标准,以保证飞行安全。本文结合民用飞机要求,介绍了如何建立满足适航要求的设计保证体系,并结合实例,给出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安全性设计方法、思路并对追溯性要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民航运输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保证飞行安全是民航的首要任务,飞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发动机持续适航阶段的故障风险进行评估,对于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保障航空运输业正常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广义线性回归的相关理论,将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引入发动机持续适航风险管理分析中,通过对发动机的故障风险水平进行实例评估验证,证明了该模型是一种准确的、有效的、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伽  陆中 《江苏航空》2007,(3):23-24
本文阐明了民用飞机特殊风险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明确了适航标准对轮胎爆裂特殊风险的要求,分析了轮胎爆裂对民用飞机安全性的影响,求得了轮胎爆裂导致的相关风险故障的发生概率,提出了有关民用飞机抵抗轮胎爆裂特殊风险的设计措施,在民机安全性设计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服务通告是改善在役机队性能、缓解机队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梳理了国产民机服务通告的相关概念,阐述了持续适航相关风险,分别总结了当前持续适航体系及服务通告编制的具体实践,并着重提出了基于持续适航体系的国产民机服务通告的闭环管理新模式。研究了针对国产民机服务通告的全流程体系监管方式,可实现对国产民机服务通告的全流程监督和管理,并用于指导国产民机服务通告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驾驶员诱发振荡(PIO)是备受关注的适航安全性问题之一.以某民用飞机为研究对象,设计阶段通过工程预测准则计算分析其Ⅰ类、Ⅱ类PIO趋势,适航验证阶段参考AC25-7A给出民用飞机的PIO试飞方法与评价标准.通过试飞验证的飞行数据,结合飞行员评价,表明该民用飞机在试飞期间不存在PIO趋势,满足CCAR25规章要求,且试飞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航班跨海飞行变得越来越频繁,民用飞机水上迫降逐渐成为国内外适航审定部门关注的重点,从民用飞机水上迫降基本概念出发,立足于水上迫降适航条款要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民用飞机水上迫降适航审定经验和教训,给出了民用飞机水上迫降适航符合性验证中关于水上迫降应急设备、应急出口、最大客座量、应急撤离时间和漂浮时间的适航审定要求及相关研究思考,重点论述了不申请水上迫降合格审定和申请水上迫降合格审定两种情况下相关水上迫降适航条款蕴含的深层次要求和进行适航符合性验证的不同思路方法以及为符合水上迫降适航审定要求需在飞机设计早期阶段着重予以考虑的事项,以期为国内其他飞机型号的研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机队规模、维修单位、维修人员等的数量与持续适航监察员资源的对比,得出了在监察员数量短期内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保证航空器持续适航安全的有效方式是提高现有持续适航监察员的技能水平的结论。并通过研究ICAO相关文件对持续适航监察员的要求,同时结合我国持续适航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持续适航监察员培训大纲,为下一步我国持续适航监察员的能力水平提升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民用飞机机载软件的合格审定是民用飞机适航取证工作的重要内容,机载软件计划阶段评审是机载软件合格审定过程的重要里程碑,直接影响民用飞机主制造商的软件研制进度和适航取证进度。本文结合我国民用飞机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中计划阶段工程评审与适航审查的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机载软件计划阶段评审的方法和流程,并对此过程中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