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具有颠覆性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领域,相比于传统设计和生产工艺,增材制造技术不受装药芯模限制,可设计生产出药型结构复杂、推力可变的药柱,能够大幅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有望实现一体化打印成型。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用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及药柱性能、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浆的粘性和含能特点,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在材料挤出成型工艺改进及其相应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配方调试、打印药柱的性能提升方面。亟需解决大型复杂药柱配方设计、固化时间长、药柱易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以实现复合固体推进剂增材制造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美国空间焊接、空间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的空间在轨焊接方法、下一代多功能3D打印系统、增材制造实现空间大型结构在轨制造技术等,论述了美国在轨制造技术发展对我国在轨制造技术研究的几点启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在轨制造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无疑已成为航空航天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越来越多的厂家正在采用这项技术来制造卫星和火箭部件,因为它能造出比用传统工艺更轻或更省钱的部件,甚至能造出采用传统工艺造不出的部件。而有一家初创企业正在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极致。最近才走出隐身模式的这家企业名为相对论空间公司,位于洛杉矶。它打算利用3D打印来生产整枚火箭,声称这样做的效费比将高于采用传统制造工艺。在该公司只有20多岁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埃利斯看来,整箭打印绝对有其道理。他最近接受采访时说,这是3D打印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3,(5):60-60
<正>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3年8月6日消息,通过3D打印和增材制造生产金属零件的能力使许多人感到惊奇。使用增材或直接制造方式生产最终零件(并非模型或原型)正在多个行业增长。人们可用金属材料(如钛、钴铬合金等)制造病人专用的医疗和牙科植入物,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方法更快且更便宜。目前,  相似文献   

5.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制造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美国振兴制造业计划和美军技术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太空零重力3D打印机的发射成功,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引起各国各领域的高度重视。英国《经济学人报》甚至把增材制造技术提高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已经从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并正在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目前在航空航天、电子、模具、消费品等多行业获得成功应用,其中航空航天领域是其最大的应用领域。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周期长,且结构精密复杂、多品种、小批量。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可降  相似文献   

6.
高通量/甚高通量通信卫星对多波束天线馈源阵列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精密制造加工、3D增材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波束天线馈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了适应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馈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新的结构形式.对多波束天线馈电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梳理,针对新型制造加工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器件级乃至部件级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为后续新型技术进入航天馈电产品制造领域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NASA官网报道,NASA正在"低成本上面级发动机"项目下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大幅降低火箭发动机制造的周期和成本。近期,NASA在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成功对3D打印的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一系列点火试验。上述燃烧室是由铜合金内壁和镍合金外壁两部分组成。此前,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已经利用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据俄塔斯社2018年2月27日报道,俄国家航天集团近日称,增材制造技术将用于安加拉系列、联盟号5、联盟号2等火箭的液体发动机制造。化学自动装置设计局(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下属企业)近日成功完成了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联盟号2.1b火箭14D23发动机燃烧室的热试车,验证了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使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可行性。根据化学自动  相似文献   

9.
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我国的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与之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梳理增材制造技术先进国家标准体系,挖掘这些国家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的主次、完善程度等因素。结合我国航天领域增材制造产品需求状况,给出我国航天领域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思考,期望通过建立我国航天增材制造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我国航天增材制造产品的质量、提升航天增材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抢占航天增材制造国际标准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应用于空间核动力及大功率航天器的高温热排散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的钛水热管,满足100~300℃温区热量的远距离传输需求。该热管壳体及毛细芯结构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解决了中高温热管在制造方面的诸多难题。文章对热管的传热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在180~250℃区间内传热能力最佳,同时搭建了热管启动以及传热能力的试验验证平台,对热管在水平以及逆重力姿态的传热能力进行了试验验证,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可成功应用于槽道热管的制造。该钛水热管后续将应用于航天器高温热排散系统的地面演示系统中,用于连接高温两相流体回路冷凝器和碳纤维材料辐射板。  相似文献   

11.
增材制造是一项变革性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能够实现新型复杂设计的实体制造,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轻量化、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快速制造的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际空间光学遥感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技术优势.该内容对推动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型材料,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很多航天器的结构都会应用到复合材料。航天结构制造中,将复合材料与3D打印技术结合则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文章阐述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能够用于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介绍热塑性和热固性短切纤维、连续纤维的3D打印技术,针对3D打印复合材料制造缺陷,给出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磊  柏合民  常世杰  朱俊杰  吴凯  李立春  原潇  齐海雁 《上海航天》2023,40(6):100-104, 135
面对梦天实验舱次结构减重需求,提出了面向3D打印技术的次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完成并掌握了3D打印次结构从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全周期的研制流程。在梦天实验舱发射载荷条件下,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对3D打印次结构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在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裕度的前提下,支架减重效果较为明显,面向3D打印技术的次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增材制造标准缺失、滞后、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增材制造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文章介绍了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构建思路、原则、目标与困难,以期更好地服务我国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结构材料已大量应用在航天遥感器结构中,如相机支架、承力框、遮光罩等。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技术是进一步推进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途径,三维(Three dimension,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快速制造提供了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逐渐成为该技术的一个新兴领域。文章介绍了以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打印材料的3D打印技术的研究情况,结合航天遥感器用复合材料产品的特点对3D打印技术在航天复合材料产品制造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紧密围绕航天结构未来发展需求,以增材制造复杂产品研发为研究对象,对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把设计、仿真和制造有机统一起来,把工艺设计纳入结构设计流程,通过仿真驱动设计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航天领域增材制造产品研发,对传统设计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积极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航天智能制造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宇航制造面临的形势出发,分析了工业4.0中提出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方法,提出了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而对航天智能制造总体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CAST制造的概念,阐述了航天产业云制造、基于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基于智能化的制造服务和基于制造模式的转型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进而提出了利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在轨加工与装配、空间增材制造的空间智能制造设想。  相似文献   

18.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制造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以及能够实现悬空、复杂内腔和型面等复杂构件的整体制造等特点,是满足航天领域中复杂薄壁精密构件高精度、高性能制造的理想制造方法。并且,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对于结构设计的约束较小,可以实现质量分配更为合理的结构设计。同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将多个部件焊接/铆接组成零件进行整体制造,大幅减少零件中部件数量。采用激光增材制造工艺可以有效地实现航天构件的整体化、轻量化制造。本文针对国外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中整体化、轻量化制造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台3D打印机2014年11月24日打印出了首个部件。支持者称,这为未来宇航员在飞船和其它星球上打印所需备件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让人类迎来地外制造的新时代。站上这台打印机由加州太空制造公司设计建造,是NASA和太空制造公司"3D打印"合作项目的一部分,9月份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送到站上,11月17日由站上宇航员安装到"微重力科学手套箱"内。它打印出的首个部件是一  相似文献   

20.
增材制造是依据三维模型数据将材料连接制作成物体的过程,通常是逐层累加的过程,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注塑模具等领域。通过分析企业在编制增材制造工艺规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实际工作中工艺标准化的规范性经验,从工艺文件编号的确定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