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项目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宝柱 《中国航天》2002,(11):13-15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时至21世纪,中国航天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航天又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现在我们有必要熟悉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即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性能指标、进度、成本三要素的优化。项目经理对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担负全责。系统工程是航天管理的精髓中国航天管理形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我们能够集中有限的物质资源,调动千万科…  相似文献   

2.
胡杨 《航天》2011,(1):1-1
2011年,身披霞光,面带微笑,悄然来到了我们面前。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悠长岁月,我们面临新的开始。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带给了世人一次又一次惊喜。“嫦娥”两度奔月,寂寞广寒触摸到华夏儿女的怦然心跳;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4,(2):8-12
中国航天在2003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神舟5号首次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化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一船六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探测1号卫星的顺利升空,拉开了中欧空间合作的序幕。在新形势下,中国航天应该如何发展,是众多航天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航天报》最近刊登了几位院士的一些看法和设想,特摘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5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走过的漫长岁月,我们怀念缔造和关怀中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我们敬仰创造“两弹一星”辉煌成就的老一代航天事业奠基人,我们为是中国航天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能服务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而欣慰。历史的长河记录着中国航天走过的曲折道路,新的世纪又在书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崭新的一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克服困难,顽强…  相似文献   

6.
北京航天城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而闻名遐迩,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张名片。6月13日下午,北京航天城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韩国副总理兼科技部部长金雨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代表张庆伟总经理热烈欢迎金雨植副总理一行。韩国客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五院会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四十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经济研究中心谭邦治40年,在宇宙演变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在这短暂的40年中,中国的运载火箭同整个的中国航天、世界航天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就是辉煌的。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多种运载火...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9,(首)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中国航天工业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主研发、生产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产品的能力和完整配套的研制、生产体系,创造了“两弹一星”等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从1996年10月至今,长征火箭连续49次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航天高科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两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自行研制成功的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加速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40多年来,中国航天部门依靠精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和精密的组织,研制成功了多种类型的战略导弹、地地战术导弹、防空导弹及飞航导弹,形成了完整的地地、地空、海防导弹系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第三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各种导弹武器,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下面我们对这些导弹做一简单介绍。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依然是这次航展上的主角,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我国50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中,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进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和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肩负着加快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保持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势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航天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13.
张新侠 《中国航天》1999,(10):14-16
回首新中国50年的光辉历程,航天工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篇章。今天,中国航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展示中国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一个代表产业。而开展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则是航天工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成果。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日趋深入,1985年中国航天告别封闭,迈出国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从此在广阔的国际商业舞台上,智慧、勇敢的中国航天人创造出了辉煌业绩。十年磨砺 成绩斐然从1990年4月成功地进行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至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已经实施了23次商业发射,共计成功发射商…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4,(6):56-57
5月27~28日,《中国航天》杂志理事会2014年年会暨“航天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航天》理事会成员单位和部分市县企事业单位代表1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航天》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天》理事会为航天企事业单位之间和航天协作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严正抗议。航天系统也以座谈、集会等各种形式,谴责北约的卑劣行径。《中国航天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几位专家时,他们一致谈到,发展航天是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请听他们的呼声。导...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8日,“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为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画上了圆满句号。至此,中国航天完成了全年发射8次的任务,共将10颗各型卫星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航天综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航天发射能力的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历程。航天事业50余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优秀人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6,(5):50-50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57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50个生日。从“两弹一星”零的突破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经过50年的风雨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人民无不为之自豪。值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刊将邀请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在《中国航天》杂志第九期列名同贺。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介绍列名同贺的部分单位。  相似文献   

20.
陈立 《航天》2010,(10):8-10
两年前的8月24日,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我国成功地向世界各国递上了一张美丽的“国家名片”;两年后的同一天,我国的天绘一号卫星成功在太空安家,也向“同行”们递上了一张印若“中国航天”的闪亮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