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缓速进给磨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率磨削工艺,国内也称蠕动磨削或强力磨削。缓进磨削技术,国外早在五十年代末开始试验,并于六十年代发展为独特的工艺方法,相继制造了具有缓速进给的磨床和专用缓速进给磨床。近年来,在与程控和数控技术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难加工材料缓进给磨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廉  荆长生 《航空学报》1989,10(6):315-323
 利用X射线应力仪、显微硬度计、俄歇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难加工材料缓进给磨削的表面完整性,讨论了表面粗糙度、冷作硬化、残余应力及其分布、表面层元素的分布以及试件的疲劳性能。 试验表明,缓进给磨削的表面完整性优于铣削和普通磨削。  相似文献   

3.
缓速进给磨削的发展缓速进给磨削的发展是为了可以经济地加工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它尤其可应用于磨削难加工的航空和宇宙航行类材料。在比较两种不同的加工或磨削方法,考虑它们所牵涉的所有参数时,将全部数据都与零件的单件成本相联系是很有益处的。有很多例子往往从外表上难以看出,只有将该特定的机床加工操作中所有的成本参数作全面评价后,才能  相似文献   

4.
缓速进给磨削是将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工件仅沿一个方向缓慢地向砂轮下进给的一种方法。切削深度—在很多情况下是全部深度—所以不需要事先或事后的机械加工。由西德 ELB 磨床公司首创并已在欧洲广泛使用的这种方法,在美国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加工沟槽和型面的磨削。它最适用于大余量和  相似文献   

5.
缓速进给磨削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磨削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加大磨削深度和降低工作台进给速度来提高对金属的切除率,它可以从毛坯直接加工成形工件。多年来美、英、西德、瑞士、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对这种加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工作,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把它作为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  相似文献   

6.
缓进给磨削工艺,是在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高效磨削工艺,目前它加工的材料主要是高温耐热合金等难磨材料.所用砂轮比较特殊,砂轮的选择和制造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砂轮.为了促进缓进给强力磨削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互相交流经验,现将我厂缓进给强力磨削砂轮的选择及主要特性研制介绍如下.供大家在缓进给磨削实际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缓进给强力磨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概要介绍了国外使用镶块式砂轮进行缓进给强力磨削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Hybri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的全球首台混合磨床mil Grind问世。市面上第一台混合磨床在巴黎航空展上亮相。这台将表面磨削和成形磨削与增材制造融为一体的机器确立了新的精度标准。mil Grind是由德国ELB磨床有限公司与Hybrid公司合作研发的产品,是一台连续修正缓进给磨床,配备Ambit激光金属沉积与铣削功能。该磨床减少了制成零件所需的安装数量,从而具备更高的灵活性。磨床将金属与铣削功能与表面精密磨削和成形精  相似文献   

9.
涡轮叶片榫齿缓进磨削过程热力载荷效应对成型表面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实验研究磨削参数对DD5 单晶高温合金磨削力和温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缓进磨削力和温度形成机理,构建 DD5 缓进磨削力、温度与磨削工艺参数的映射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D5 缓进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砂轮线速度次之,工件进给速度对其影响最小;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磨削力降低、磨削温度升高;随着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均呈升高趋势;满足材料去除速率的前提下提高工件进给速度并降低磨削深度,可以避免 DD5 磨削表面出现较大的磨削热力耦合影响层。  相似文献   

10.
电镀CBN砂轮缓进给磨削高温合金叶片窄深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BN 砂轮缓进给磨削高温合金的磨削性能及电镀CBN砂轮的磨削特点;针对发动机涡轮叶片根部窄深槽的加工难题,研究了电镀CBN砂轮的制作和修整方法,并进行了电镀CBN砂轮缓进给磨削高温合金叶片窄深槽的加工试验  相似文献   

11.
IC10定向凝固高温合金缓进给磨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计不同磨削工艺参数组合,研究了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在缓进给磨削过程中表面完整性的变化,分析了IC10合金在缓进磨削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磨削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三维形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IC10合金在缓进给磨削过程中,当砂轮线速度V_s在15~20m/s之间变化,工件进给速度V_w不大于200mm/min,磨削深度a_p不超过0.5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另外,IC10在缓进给磨削过程中会产生较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硬化程度最大可达26.9%,最大硬化层深度可以达到230μm。同时,IC10在缓进磨削过程中沿磨削深度方向上会产生表面白层和塑性变形层,其深度分别在0.24~3.2μm和0.48~3.8μm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成果解决了涡轮工作叶片榫齿加工的关键 ,经试验研究 ,掌握了缓进磨削工艺特点、缓进磨床的制造及配套技术。缓进磨削工艺是用大吃刀缓进给的方式磨削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型面 ,吃刀深度 5mm~ 10mm。有的采用连续修正技术 ,进给速度由 2 5mm/min~ 30 0mm/min ,提高到 10 0mm/min~ 12 0 0mm/min ,而且减少了磨削抗力和提高了磨削精度。切削过程采用强冷却 ,冷却压力 0 .2 9MPa ,冲洗压力 0 .784MPa。磨削效率超过国外同类机床水平的 5 0 % ,价格仅为进口机床的三分之一 ,操作简单。现开发成功三种缓进磨床 :…  相似文献   

13.
缓进给磨削工艺适合于成型磨削,尤其在复杂型面构件的高效精密磨削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钎焊CBN砂轮进行了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24的缓磨试验,重点研究了工艺参数(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切深)对磨削加工性与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包括磨削力与磨削温度、磨削比能、尺寸稳定性、加工表面形貌、亚表面层的显微硬度与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结果显示,尽管K424合金的磨削比能高达200-300J/mm3,但在钎焊CBN砂轮缓进给磨削K424合金过程中,磨削温度仅约为100℃。采用砂轮线速度22.5m/s、工件进给速度0.1m/min,以及切深0.2mm的工艺参数加工出满足尺寸精度要求的直槽。磨削表面未发现磨削烧伤与显微裂纹,并且呈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TG砂轮缓进深切磨削超高强度钢CSS-42L试验,研究了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力比和磨削比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切深、工件进给速度对TG砂轮缓进深切磨削CSS-42L磨削力影响十分显著,砂轮线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大砂轮线速度,磨削力比减小,增大工件进给速度和切深,磨削力比增大。磨削比能es随着当量磨削厚度aeq的增大而减小,当aeq0.06μm时,磨削比能的下降趋势明显;当aeq0.06μm时,随当量磨削厚度增大,磨削比能下降趋势越来越平缓。试验条件范围内,TG砂轮缓进深切磨削CSS-42L钢时最小比能为70J/mm3。  相似文献   

15.
M1080无心磨床的导轮进给是用摇杆转动丝杠来完成的。每磨削一个零件就要放下和抬起摇杆一次。在零件多、批量大的情况下,操作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就很大。我们采用了射流技术,实现了导轮的自动进给。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用射流技术实现导轮的自动进给完全能满足快速进给、慢速磨削、快速退刀的磨削要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磨削精度能够保证在0.02毫米以内。大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用射流技术控制M1080无心磨床导轮进给的原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缓进给强力磨削的特点、关键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国内采用的涡轮叶片榫齿铣削加工、拉削加工、电解磨削以及缓进磨削工艺等研究、应用情况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们就得知一种新的,叫做缓速进给切入成型磨削的成型磨削系统。该系统用于加工烧结钨或钛的硬质合金、高速钢和淬火钢工作的复杂或简单的型面。制得的零件,其重复精度均为。0002″(.005毫米),而其成本比光学或靠模磨削低得多。从那时起,我们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种系统的能力,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在积累数据。下面,我们将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为砂轮;第二为机床;第三是将前二者结合起来而且作为一个系统使用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目前磨削加工中使用旋流式冷却液净化装置的经验还不多。国外也是在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初期才逐渐用于磨削的。我所在一九七四年瑞士展览会后,借到一台瑞士麦格尔厂的FD-10R型平面磨床,配用着这种冷却液净化装置。在缓速进给的耐热合金的平面和型面磨削工艺试验中,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感觉这种装置和以往所用的各种磨削液过滤装置相比有一定的优点,现将它的性能特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涡轮叶片榫齿采用缓进磨削加工,以代替传统的铣削加工,是七十年代的事。在磨削中,如果一次磨削量过大,工件表面会出现烧伤,在加工热导性不好的耐热合金时尤为明显。这是影响这种新工艺进一步提高效率(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去除率)的主要原因。七十年代后期,人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发现修正过的砂轮,进入磨削的前40秒钟内,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