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小东  秦一凡  季宏丽  陆洋  裘进浩 《航空学报》2020,41(10):223831-223831
声学黑洞(ABH)效应是利用结构阻抗的变化,使结构中传播的波相速度和群速度发生变化,在结构局部区域实现波的聚集,进而通过少量阻尼将能量耗损。该方法具有高效、轻质、宽频等优点,为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直升机驾驶舱复杂的噪声问题,根据噪声源和传递路径,提出基于ABH效应的内嵌式和附加式2种减振降噪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声振耦合模型,分析了直升机驾驶舱模型的声振特性,解释了ABH效应有助于降低舱室噪声的机理,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开展了效果测试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内嵌式ABH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舱内的中高频噪声,而低频控制能力略显不足。附加式ABH结构可以弥补这一局限性,拓宽有效频带。结合内嵌式和附加式ABH 2种控制方案,相比传统结构在总质量不增加甚至略有降低的前提下,舱室平均噪声水平在1/3倍频程内降低3~10 dB。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ABH新技术在未来直升机工程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碳纤维平纹机织和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平板的弹道冲击响应及失效模式,在空气炮装置上使用圆柱弹体对其进行了弹道冲击试验。通过弹道极限速度、吸能总量、单位面密度吸能量和单位厚度吸能量等指标评估其弹道冲击特性,并采用超声C扫描和CT扫描唯象分析其冲击损伤。结果表明:在等厚度下,碳纤维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平板与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平板相比,展现了更优的弹道冲击性能。碳纤维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平板的主要失效模式为分层失效,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平板主要为剪切充塞失效。与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平板相比,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平板弯曲变形明显,大量的纤维拉伸失效增加了平板吸能量,提高了弹道极限速度,但分层会导致平板损伤区域大,完整性较差;碳纤维2.5D机织复合材料平板损伤区域小,完整性好。  相似文献   

3.
涂层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SiC涂层、SiC-C共沉积涂层的工艺方法、结构、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涂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微波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涂层改性在防热、隐身双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对磁性涂层碳纤维各向异性铺层板反射率的计算是研究其结构吸波材料性能的基础.本文基于磁性涂层碳纤维单向板的电磁特性分析,研究了电磁波在磁性涂层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中的传输特性.首先推导了单层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中的传播常数和波阻抗,在此基础上用传输矩阵法进一步推导了适用于带有磁性涂层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板的反射特性.利用此计算方法求解了各向异性复合材料铺层板在不同极化入射电场、材料板不同铺层层数、方向、厚度下的反射特性.最终根据以上算法,开发出各向异性复合材料铺层板结构吸波材料反射率的优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在结构隐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基于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特性及碳/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碳纤维在结构吸波材料中的应用途径,并通过平板材料及典型产品试验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具有阻尼减振功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提供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把振动能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从而减少机械振动和噪声。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与同类型金属减振结构(如铝合金)相比其结构重量可减重20%~40%。  相似文献   

7.
基于声学黑洞的盒式结构全频带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璞  王小东  季宏丽  裘进浩  成利 《航空学报》2020,41(4):223350-223350
声学黑洞(ABH)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波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梁板结构的振动控制中。传统声学黑洞结构存在局部强度和刚度较弱、特征尺寸较大、有效作用频率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声学黑洞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盒式结构振动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声学黑洞阻尼(ABHD)振子。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附加ABHD振子的盒式结构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附加声学黑洞阻尼振子的盒式结构具有高效的能量聚集和耗散能力。通过对盒式结构上下主梁中间不同位置处振子参数的优化,在不改变原有主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主梁全频带的减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盒式结构在附加多个ABHD振子后全频带的共振峰均有5~30 dB的削减,且附加振子的质量占系统总质量的7.8 %。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红外辐照中温固化成形技术制备含有镀金属碳纤维谐振子(MCFs)的树脂基电磁功能复合材料,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电磁性能。试验表明,含有MCFs的复合材料在作为厚度薄、重量轻的微波吸收复合材料时具有良好的设计性能。  相似文献   

9.
首先求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兰姆(Lamb)波频散方程,得到频散曲线,优选对复合材料分层或脱粘损伤敏感的压电激励模式和激励频率,提出了基于幅值衰减算法的损伤定位方法,通过短时傅立叶变换,将信号转换为时频分布,提出了另一种损伤定位方法;通过附加质量模拟损伤试验,验证、比较了提出的损伤定位方法,该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对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C/GFRP)样块开展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撞击试验,进而制备了含有模拟低速冲击损伤检测试件,研制了红外脉冲雷达热波成像检测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不同冲击能量损伤试件开展检测试验研究。采用多种特征提取算法(双路正交解调算法、互相关匹配滤波算法及主成分分析算法)对热辐射响应信号(热波信号)进行数据分析与特征提取,实现了C/GFRP试件冲击损伤脱粘区域的有效识别,得到了不同冲击能量与脉冲雷达热波特征的映射关系。针对C/GFRP平顶孔模拟脱黏缺陷开展红外脉冲雷达热波成像检测试验研究,验证了红外脉冲雷达热波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脉冲雷达热波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C/GFRP低速冲击损伤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具有多晶多相特性,为了研究微晶结构特性对热导率的影响,本文通过XRD对碳纤维的微观特征结构参数的表征,对导热性能与微观特征结构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热导率随着石墨微晶的基面宽度(La)、堆砌厚度(Lc)和平均堆垛层数(N)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孔隙率(Vp)的增大而降低。基于Raman图谱的分峰拟合信息,对碳纤维的石墨化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的石墨化度越大,热导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采用干涉配合技术存在的工艺困难,利用应力波铆接设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干涉配合铆接试验,并对铆接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波铆接可以产生合适的干涉量,能提高初始破坏挤压强度;不会造成复合材料的安装损伤  相似文献   

13.
将复合材料薄板二次胶接技术应用在小型无人机机翼主承力结构上,对于降低机翼盒段的制造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碳纤维斜纹布制2 mm 薄板进行单搭接结构拉剪试验,分析3 种不同型号的胶粘剂对该薄板的适配性以及胶层厚度和层压板铺层角度对二次胶接强度的影响,并通过ABAQUS 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SY-23B 环氧结构胶,胶层厚度为0.2 mm、铺层方式为[(0/90)]8 -[(0/90)]8 的结构件,胶接性能最优,结构剪切强度可以达到18.2 MPa,满足小型无人机受力盒段的胶接强度要求,二次胶接成形的机翼受力盒段具有轻质化、低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主动Lamb波结构健康监测中信号增强与损伤成像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强  袁慎芳 《航空学报》2008,29(4):1061-1067
 主动Lamb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中,损伤散射信号的信噪比是正确稳定地监测出损伤的关键。针对真实工程结构,尤其是针对复合材料板结构健康监测时存在的信号信噪比低下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反转聚焦原理的信号增强与损伤成像方法。根据Lamb波信号传播自身的特性,通过聚焦的方法使损伤散射信号能量叠加放大,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利用时间反转法对波源的自适应聚焦能力,重建信号传播波动图,通过信号聚焦显示损伤位置和区域。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有用信号的能量,较为准确地监测出损伤的位置、范围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通道结构健康监测扫查系统,监测了T700/BA9916复合材料共固化T加筋在拉脱载荷作用下界面脱粘的起始、扩展到破坏的全过程。设计了不同突缘长度、厚度和不同面板厚度的几种刚度搭配的T加筋。结合实验观测,提取了与界面脱粘相关的信号能量和峰值等特征信号,探索并建立了能量损伤指数(EDI)和峰值损伤指数(ADI)等脱粘判据,提出了监测复合材料损伤需要重点突破的压电传感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微观切削机理,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界面相,碳纤维建模呈圆柱状并随机分布于基体中,以此来真实反应CFRP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各组成相设置不同的材料本构、材料失效和演化准则,对4种典型角度(0°、45°、90°、135°)进行直角切削仿真,探究不同纤维角度下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UD-CFRP)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切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的微观破坏形式不同,切削0°CFRP时破坏主要以界面开裂和纤维折断为主,切削45°和90°CFRP时主要是刀具的侵入破坏,切削135°CFRP时则发生纤维的断裂和沿纤维方向的裂纹,纤维断裂点在刀刃下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观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羰基铁粉对橡胶吸波贴片力学与电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羰基铁粉为吸收剂、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体,研究了羰基铁粉用量对微波吸收贴片力学与电磁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羰基铁粉在橡胶基体中填充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和电磁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羰基铁粉与三元乙丙橡胶界面结合性能较好,在基体中分散较均匀。利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优化软件对以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微波吸收贴片吸波性能进行优化预测,优化结果表明:应用配比为加(羰基铁):ω(EPDM)=1050:100,制成厚度为0.8mm的单层吸波贴片,可以实现在8~18GHz范围内反射率〈-8dB;以配比为ω(羰基铁):ω(EPDM)=1050:100的吸波贴片0.6mm作为内层材料,以配比为ω(羰基铁):ω(EPDM):150:100的吸波贴片1.5mm作为外层材料,制备成总厚度为2.1mm的双层吸波贴片,可以实现在8~18GHz范围内反射率〈-12dB。  相似文献   

18.
在国产T300碳纤维上沉积不同厚度的热解碳形成界面层,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迷你”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T300碳纤维在相同工艺过程中其界面层厚度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了热解碳界面层与“迷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关联性.采用SEM与Raman手段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有明显的裂纹偏转,经高温热处理后界面层状结构更加明显,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其值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yC的厚度在0~150 nm),当界面层厚度约为60 nm时达到最大值(1 385.7 MPa).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激光脉冲与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瞬态热效应激发超声纵波(L波),分析激光脉冲能量对L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励声波的幅度直接与脉冲的能量相关,在高能量区的纵波幅度明显比在低能量区的大,缺陷的存在明显影响L波的存在和幅度.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胶接损伤的指数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强  肖迎春  李明  贾淑红 《航空学报》2012,33(7):1275-1280
为了监测复合材料胶接损伤,基于主动Lamb波和时频分析,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损伤监测的指数法。通过对Lamb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提取波形包络。通过计算得到损伤散射信号,选取对损伤敏感的直达波波包,将此波包在结构出现损伤后的能量变化值与损伤前的能量之比作为损伤指示。该方法不用选择特定的Lamb波模式,解决了Lamb波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存在的频散、多模式及模式转换给信号分析带来的困难。同时在复合材料胶接的损伤演化试验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复合材料胶接损伤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