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凯超  徐岚玲  张建叶 《航空学报》2019,40(4):622262-622262
舰载运输类飞机布局紧凑,副翼兼备增加升力(襟副翼)、提供滚转力矩等作用。根据CCAR-25增升装置和滚转情况的设计准则,并考虑机舰适配性要求,研究了某舰载运输类螺旋桨飞机的襟副翼和副翼飞行载荷设计方法。通过机动仿真获得襟副翼、副翼典型载荷情况,通过面元法获得不同动力影响下的气动特性数据和压力分布数据,结合理论方法与工程需要,计算、筛选出襟副翼和副翼的载荷边界作为其设计载荷。研究结果表明,算例飞机的襟副翼和副翼飞行载荷受滑流影响较小;襟副翼在各个设计空速的迎面突风情况下获得设计载荷;副翼在设计俯冲速度的最大可用偏度情况下获得设计载荷。  相似文献   

2.
郭天天  刘伟  杨全 《飞机设计》2023,43(1):34-43
为根据飞机高/低速风洞测压试验数据给出飞机的机翼,机身和尾翼的气动载荷分布,供外载荷计算使用,介绍了一种基于测压风洞试验的大展弦比飞机气动载荷分布计算方法。通过将测压试验数据插值到载荷计算模型网格中,并将测压试验数据与测力试验数据相协调,再对压力分布数据进行切面/纵向积分、样条插值和线性化拟合后,对飞机活动面中立、偏襟翼、偏副翼、偏方向舵和偏升降舵状态时的机身、短舱、机翼及翼身组合体气动载荷分布进行了计算。总结了各剖面区域表面压力随迎角,侧滑角,以及飞机舵面变化的规律,验证了测压数据与测力数据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对飞机气动载荷的设计优化有重要的反馈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3.
机翼/副翼连接结构的连接刚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云  何景武  梁猛 《飞机设计》2011,31(6):16-20,26
大型飞机机翼倡0翼连接结构一般由多个连接螺栓共轴相连,副翼上的载荷按连接结构的刚度和传力路线的长短分配后传递给机翼后梁。为考察机翼/副翼连接结构的连接刚度特性,结合大型飞机机翼结构分析工作,利用PATRAN/NASTRAN对机翼偈4翼连接结构的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从连接耳片厚度、连接位置、以及连接耳片间距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飞机初始设计阶段的机翼重量估算公式变量较多,条件限制因素较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按照机翼重量分配来估算重量的方法。把机翼重量分配到:承弯结构、承剪结构、分布气动载荷结构、起落架影响结构、前后缘结构、襟副翼机构,燃油影响结构、以及其它附属结构。此方法已经在大型飞机的机翼重量估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一系列常用机翼重量估算公式的对比分析,并且利用已知的10种轻型飞机完成了算例,结果证明此方法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正1背景描述配平主要用于飞机巡航状态,其作用在于消除不平衡力矩和稳态时的杆力,通过调整配平片的位置,能够使舵间压差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减轻飞行员驾驶疲劳;副翼是安装在机翼翼梢后缘外侧的一小块可动翼面,是飞机的主操作舵面,通过操纵副翼,使其产生滚转力矩,即可实现飞机做横滚机动。副翼配平即为副翼控制系统增加配平功能,以此获得在副翼操纵过程中减轻飞行员操作负担,改善飞行性能之目的。2故障描述  相似文献   

6.
某型支线飞机整机大量应用复合材料,副翼(接头除外)更是全复合材料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型飞机复合材料副翼的结构修理方案,其中包括机翼后段可维修性结构修理、机翼后段悬挂接头修理件强化、副翼前梁结构修理以及满足修理方案的副翼前梁接头重新设计等,为验证副翼转轴后移的结构修理可行性提供了通用方案,该方案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满足了飞机后续试飞任务的正常执行。  相似文献   

7.
在飞机起飞或着陆飞行阶段,当缝翼伸出襟翼放下时,副翼也随之对称地下偏一定偏度,这就增加了机翼的弯度,提高了机翼升力。从而减少了飞机起飞/着陆的速度和场长,改善了起飞和着陆性能。通过介绍X飞机与Y飞机的副翼下垂功能的历史发展、功能原理与功能实现,较详细地分析了副翼下垂功能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余辉 《国际航空》2007,(2):21-22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他们研制的一种采用薄膜机翼的微型侦察飞行器上,设计了一套机翼扭转变形操纵装置,机构简单,重量很轻。飞行试验显示,它们能很有效地起到常规机翼襟副翼的作用,而且能量消耗很低。  相似文献   

9.
常规飞机具有单一的最优性能,折叠翼飞机通过改变机翼的折叠角度来改变飞机的气动性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多种任务。对折叠翼飞机进行建模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折叠翼飞机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机翼折叠角度的改变,对飞机的失速迎角、俯冲性能、副翼操纵响应和纵横向操稳特性等产生很大影响;飞机失速迎角在机翼折叠后变大,飞机机翼折叠后飞机俯冲更迅速。  相似文献   

10.
机翼剖面刚心位置的确定,在飞机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基于工程梁理论和薄壁梁假设,推导出了机翼剖面闭室刚心计算公式。基于该公式,应用刚心计算算法对一个4闭室机翼剖面进行了刚心计算。同时,根据刚心定义,载荷通过剖面刚心时,剖面的相对扭角为0,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得到剖面刚心。通过对2种刚心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到机翼剖面刚心位置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证明刚心计算算法有效,为计算机翼剖面刚心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某飞机大展弦比机翼颤振风洞试验模型为例,对副翼偏转角变化导致的颤振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考虑舵面偏转效应的颤振分析方法,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这些分析结论以及试验结果表明,副翼偏转角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展弦比机翼的颤振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应当在飞机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大后掠三角翼和双三角翼因为在高速流场中有较低的波阻,一直是高速运输机的候选布局,这种机翼的最大缺点是升力线斜率相对较小,限制了飞机的低速性能,特别是它的起飞着陆性能,加上其翼梢流场很容易在较低升力系数时就处于失速状态,会给飞机带来不利的上仰不稳定性,同时大大减弱了副翼的效率。为了改进这种机翼的固有缺陷,空气动力学专家们曾设计了诸如前缘襟(缝)翼、翼刀、涡流发生器等来减缓特别是翼梢区的流场分离,但这类机械系统或气动设计都会带来一些机械设计和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种用于弹性机翼阵风减缓的控制策略。第1种控制策略是模态阻尼增强的阵风减缓(MDEGA),通过反馈翼尖振动速度驱动副翼做卸载偏转,从而减缓机翼的动载荷及振动。第2种控制策略是基于阵风感知的阵风抑制(GSBGS),由阵风探测器感知阵风速度并前馈给副翼做出偏转,利用副翼操纵力抵消阵风载荷。为验证2种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以某弹性飞机缩比模型的大展弦比机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阵风载荷减缓原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控制器对机翼一弯模态的阵风响应减缓效果显著,翼根弯矩和翼尖过载峰值的减缓量均超过50%。与MDEGA相比GSBGS对峰值外频率点阵风响应的减缓更加有效。2种控制策略各具特点,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MDEGA等效于增加结构阻尼,不需要精确测量阵风,但受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约束;GSBGS是开环控制,不改变飞机动态特性,但严重依赖于阵风探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大型民用飞机的机翼除了其固有的作用以外,还常被用来承载飞机发动机以及起落架等关键部件.此外,机翼上还附有改善飞机起落性能的襟翼和用于飞机横向操作的副翼.而机翼的重要性也使得其在装配中的精度要求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机翼扭转和经典副翼后缘偏转都是未来可能的智能机翼横滚操纵方案。采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扭转式机翼与经典副翼构型机翼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两者在升阻性能、横滚操纵力矩、压力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和特征规律,得到了扭转变形机翼相对副翼舵面的横滚操纵当量作用和气动优势。所设计的机翼方案由于扭转式机翼横滚操纵的机翼变形连续性以及所需扭转角度较小,易于保持流场的附着和稳定,所以达到相同横滚力矩系数,扭转式机翼所需扭转角度为副翼偏转角度的30%~50%左右,并且升阻比显著优于副翼式机翼,而且随着操纵角度增大优势更加明显,在大舵角操纵时扭转式机翼升阻比超过副翼式机翼约一倍。  相似文献   

16.
增升减阻一直是空气动力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机翼设计是飞机气动设计的核心,而机翼控制剖面间过渡方式是机翼设计中十分有效的增升减阻措施。首先对飞机翼根两剖面没有添加约束的机翼外形进行了详尽的气动分析计算,针对分析结果出现的问题,重新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方案,探讨了在翼根两剖面翼型和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两翼型之间的过渡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如何过渡才能改进飞机的气动特性,最后将三种配置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翼根曲面过渡几何参数影响的初步规律。对比结果表明,以加入过渡约束的上凸与线化过渡的结果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改进结果。  相似文献   

17.
悬停状态倾转旋翼机非定常气动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悬停状态旋翼/机翼机身干扰流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对准确预估倾转旋翼飞行器气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该干扰流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一直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倾转旋翼非定常流场的CFD方法。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作为主控方程,湍流模型选用Spalart-Allmaras模型,时间推进上采用高效的隐式LU-SGS格式。在此基础上,首先开展某新型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旋翼/机翼机身非定常干扰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与文献相符的“喷泉效应”现象,计算结果显示干扰作用使总拉力损失16.6%。然后着重研究了不同襟副翼预置角对降低悬停状态下旋翼/机翼机身气动干扰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5°襟副翼预置角效果最佳,使全机总拉力损失从原来的16.6%降到13.8%。  相似文献   

18.
外形检验样板(简称外检)是模线样板车间的一种基本样板,它是制造工艺装备和保证互换协调的重要依据。 飞机有各种类型的翼型,如对称翼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重点分析了在NASA进行的T尾布局运输机大迎角气动特性风洞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并研究T尾布局的运输机变化平尾尺寸、垂尾位置、安定面形状与安装角;发动机短舱的尺寸、位置、发动机挂架形状后的阻力影响;通过改变机翼剖面形状,失速控制装置、襟翼、展弦比以及机翼后掠角;机身剖面形状、尺寸及机身等直段前长度等这些飞机构型设计控制参数对飞机纵向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初步方案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工的静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的柔度矩阵、气动力、表面压力、弯/扭应变信号及弯/扭变形,为静气动弹性模型刚度试验、弯/扭应变信号测量、模型变形视频测量(VMD)及风洞总压控制等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能力的提高积累了经验,为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研究表明:静气动弹性模型较刚性模型升力线斜率及襟副翼效率下降、气动焦点前移;静气动弹性模型与刚性模型表面压力差异明显;在小迎角范围内,静气动弹性机翼模型弯/扭应变信号随迎角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在正迎角时,大展弦比后掠机翼静气动弹性模型的剖面扭转变形使有效迎角减小,剖面越靠近翼尖弯/扭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