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热流标准传递装置(即平板炉)的设计要求、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为热流量值传递而研制的“标准辐射热源”。简述了“标准辐射热源”的原理和结构,给出了它的技术指标。误差分析表明该“标准辐射热源”输出的热流值误差不大于±3%。“热流”是个物理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单位是KW/M~2(或W/CM~2),用以描述研究对象的热状态。它广泛用于能源、燃烧、宇航等领域。为了测量热流的大小,我国各科研生产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要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热流传感器供测量时使用。但是,计量部门没有热流量值的传递系统,不可能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因而热流量值也不统一。为了解决各种热流传感器在量值上的统一问题,研制了一套“热流测量系统”,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以实现热流量值的统一。“标准辐射热源”是“热流测量系统”中热流标准值的输出装置,所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温度范围:900℃~2000℃(若石墨发热体经热解涂层处理后,最高温度可达3000℃); 2.控温精度:≤±2℃/10分钟;3.“靶子”两侧温度对称性:≤±2℃;4.黑度系数ε:0.99±0.005。测定技术指标的实验数据由表(1)和表(2)给出。黑度系数ε为计算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提出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解调仪校准传递件,传递件以F-P(法布里-珀罗,以下简称F-P)标准具为核心器件,利用LabVIEW开发环境设计编写波长扫描程序,配合以可调谐激光器与光功率计完成测量.所研制的标准传递件的测量不确定度2.4pm(k=2),其波长月稳定性在1.5pm...  相似文献   

4.
<正>一、论文使用WORD文件格式,采用A4标准纸二、需中英文表达的内容为:摘要、关键同、论文题目、图、表及作者姓名、单位三、文章格式如下文章题目(小二号宋体,居中)作者(4号宋体,居中)(作者,单位,通信地址,邮编)(5号楷体居中,两边加括孤)摘要(5号黑体):空间探测的对象无论是地球……(5号楷体)关键词(5号黑体):探测信息处理(5号楷体),关键词3~6组  相似文献   

5.
由于双音多频(简称双音频)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因而可以利用双音频编码格式通过普通电话线路进行标准时间传递.讨论了基于双音频编码格式的标准时间传递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法,并研究分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测量,研制了一套大口径低温黑体标定装置。该装置采用工质制冷技术,避免了大量液氮消耗;采用辐射面竖直放置,有利于红外测量设备标定使用;采取了双参数联动PID控制方案,实现了宽温区辐射体的高稳定性控温。该装置研制中使用了低温黑体的防结霜技术、低温黑体辐射定标温度修正技术、低温黑体校准技术等,为建立低温黑体辐射标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用的圆柱型无盖黑体空腔,分别计算了在对工作波长为单波长(1μm,1.6μm)、波段(3~5)μm、(8~14)μm的辐射温度计进行校准时,由于空腔的不等温性引起的积分发射率变化对校准结果造成的辐射温度偏差。计算结果表明,黑体空腔实际存在的不等温性引起的辐射光谱偏离理想黑体辐射对校准结果造成的偏差是不容忽略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黑体辐射空腔,都要对其不等温对校准结果的影响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1988年11月~1989年6月,国际计量局主办了九国高真空标准比对,参加的国家有西德、法国、意大利、英国、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印度、美国和日本,比对压力为10~(-4)~1Pa 的甚低压,使用氩气为测试气体。此外,还有五个实验室以氢气为测试气体,使用四个自旋转子真空规为传递标准。主导实验室(西德物理技术研究院)和参加实验室之间的传递不确定度为0.16~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作为一种国家标准量值的长期保存,标准量值产生器最好按照不同的物理原理构成,以便相互比对,长期监督,保持标准量值的准确性。为了与已建立的十厘米微波热噪声标准源(是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不锈钢波导的衰减常数来定度标准源)比对,我们建立了十厘米微波热噪声付标准源(是利用银波导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来定度标准源),并利用气体放电噪声源作为传递标准源,用同一辐射计对这两个标准源进行了相互比对。实验  相似文献   

10.
李富勤 《飞碟探索》2007,(12):50-50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物贡,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断,可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端部有成串的DNA粒体,称为染色体端粒(简称端粒),使染色体不致因相碰而擦伤或粘在一起,具有保护遗传密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型面源黑体作为红外载荷的定标用辐射源,其温度稳定性、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定标的结果。本文基于半导体制冷器,采用专用控制芯片LTC1923设计了微型面源黑体温度控制系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试了微型面源黑体的温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型面源黑体在0℃~50℃工作正常、黑体由当前温度升高或降低5℃所需时间小于2min、温度稳定性均优于0.02℃/h,温度均匀性均优于0.09℃,满足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微型面源黑体作为红外载荷的定标用辐射源,其温度稳定性、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定标的结果。本文基于半导体制冷器,采用专用控制芯片LTC1923设计了微型面源黑体温度控制系统。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试了微型面源黑体的温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型面源黑体在0℃~50℃工作正常、黑体由当前温度升高或降低5℃所需时间小于2min、温度稳定性均优于0.02℃/h,温度均匀性均优于0.09℃,满足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射频衰减计理保证方案(MAP)的数学模型及t检验和F检验方法。MAP是一种新的量值传递方法,中心实验室通过传递标准衰减器的传递,参加实验室用核查标准衰减器,使其参考标准测量过程不确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4.
高超声速热流计算湍流模型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对高超声速来流下双椭球热流计算,综合分析了影响壁面热流预测精度的因素.针对工程上4种常用的湍流模型:BL(Baldwin-Lomax)模型、SA(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及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模型,评估了其在高超声速热流预测中的性能,获得了湍流模型下壁面法向网格雷诺数对热流计算的影响规律.此外,对高马赫数下不同后掠角钝舵模型进行热流计算,获得了后掠角对钝舵前缘热流峰值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两方程湍流模型相比一方程和零方程模型更适合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其中SST模型对热流预测精度更高,总体性能更为优异;钝舵驻点线最大热流随后掠角增大呈非单调变化,在后掠角约为22°时热流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5.
火焰炉炉膛内的辐射热交换机构是很复杂的,如果想用普通的多次吸收和反射法来计算炉内的传热量,一般说来是比较困难的。这里,作者利用幅射能被吸收的整个过程,加以适当分批后——所谓分批计算法,就能使多次吸收和反射法的计算手续大大简化,并使整个过程可以用图案简单而又清楚地表示出来。这对深入认识幅射热交换机构是有好处的。 本文利用分批计算法研究了下述问题: 1.由幅射热交换机构出发,阐明了绝对黑体模型的原理; 2.十分简便地导出了众所周知的火焰炉炉膛内的幅射热交换公式——H.Schwiedessen公式和公式。 最后,从理论上重新探讨了炉墙在炉膛内的传热过程中所起的中间传热介质作用,并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偏振模色散(PMD)是发展高速光纤通信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统计特性,很难对偏振模色散测试仪进行精确校准.波片堆作为理想的耦合模式偏振模色散传递标准已被许多著名校准机构采用,但由于其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等特点,严重阻碍了其应用推广.介绍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全光纤耦合模式偏振模色散传递标准的制作方法,其稳定性为0.5%,与波片堆传递标准性能相当,优于普通光纤传递标准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17.
红外辐射特性测试在军民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对于军用武器装备对抗红外探测打击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提高红外辐射特性测试精度的校准技术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从标准黑体辐射源、校准方法和辐射计定标技术三个方面,简述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研究涉及得到计量校准方法和成果进行论述比较,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参考,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由航空航天部一院102所负责研制,由航空航天部组织鉴定的“500~980℃高温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装置”于1989年11月29日在北京通过鉴定。本装置由标准仪器、检定炉、控温设备及电测仪器等四部分组成。特别是在检定炉和控温设备的研制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钠热管和微机程序控温新技术,使本装置具有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度高、温场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经试用考核,达到了下列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用同等级的流量仪表作为流量传递标准检定其它流量计的流量量值等精度传递系统 ,分析了等精度传递系统中影响传递准确度的各种因素。并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对等精度传递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 ,试验表明 :只要流量仪表具有足够好的重复性 ,用它作为传递标准可以使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的准确度等于或接近上一级流量标准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美国标准局开展了一项新的最值传递服务,即计量保证方案(MAP)。该方案通过一个“传递标准”完成对参加 MAP 的各实验室测量系统的全面考核,并使之溯源到国家标准。MAP 的核心是通过各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核查标准”获得大量数据,建立测量过程参数,并在“传递标准”校准了实验室测量系统后的较长时间间隔内,经常测量“核查标准”,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其结果是否符合统计计量的要求,使测量过程处于连续的统计控制之中,从而保证测量的总不确定度的有效性,完成物理量值真正传递到现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