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79-79
2006年11月14日,美国太空基金会发布《航天报告:全球航天活动指南》,分析了全球航天工业、航天产品及航天业务,提供了一份最可靠的新数据。报告将全球航天活动分为9大领域,包括:航天基础设施、航天产品及服务、航天收入及政府预算、航天产品的应用及服务的实施、航天活动的影响、未来展望。2005年全球政府预算及航天工业收益共计1800亿美元。1100亿美元来自全球商业航天收入、基础设施、基础保障服务、卫星服务及基于运输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子力 《中国航天》2007,(6):21-25
韩国航天工业规模不大,但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并在卫星与火箭研制领域投入较高的经费,仅“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又名“阿里郎”)2卫星计划投资就达1.7亿美元。进入2l世纪以后,韩国航天投资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韩国的航天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但工业界对韩国航天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8,(5):44-45
美国航天基金会4月8日发表了其《2008年航天报告》。称2007年全球航天活动的经济规模超过2510亿美元,报告全面研究和分析了航天工业的状况,以2007年数据为主,包含了全球航天预算和收入信息、年度概述以及对“航天基金会指数”的分析,并首次探讨了美国的劳动力问题。2007年全球航天工业的预算和收入总额达2511.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报告称,美国航天工业雇员数量正在增加,平均年薪(2006年为88200美元)是总体私营部门平均水平(42400美元)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美国1991年财年的航天预算约355亿美元,其中美国航宇局占135亿美元,国防部占205亿美元,其余分配给商业和能源部。 1991财年美国航天工业销售总额为305亿美元,占航空航天销售总额1405亿美元中的很大一部分。据估计,1992财年上述两项销售额分别为315亿美元和1430亿美元。据报道,美国商业航天1991年的收入为39亿美元,1992年达47亿美元,其中卫星通信市场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5.
空天瞭望     
俄2011年航天经费为38亿美元俄罗斯总理普京1月11日称,政府2011年在国家航天计划上的开支将是1150亿卢布(38亿美元)。俄今年将庆祝加加林首次上天飞行50周年。普京在会见航天官员时说,2011年联邦预算将为国家航天计划拨款1150亿卢布。他说,俄2011年拟发射约50个航天器,并批准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前的联邦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5):46-47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在第25届国家航天研讨会上发表了《2009年航天报告》.称2008年全球航天收入达到2570亿美元。报告称。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动荡.但航天工业却经历了非凡的事件和经济增长.诞生了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比如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水、美国用导弹成功摧毁一颗失控卫星、中国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和美国一种私营火箭成功发射等。报告揭示的一条最重要信息是全球航天经济2008年取得了将近2.5%的增长.航天收入比2007年增加了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1990年美国卫星制造商可从卫星销售中获得10.5亿美元的收入,几乎占该年全部商业航天交易额35亿美元的1/3,其利润比1989年增长10%以上。 这些新的商业卫星合同,再配上对卫星天线和转发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1990年大力推动了美国商业航天活动。 卫星销售额的变化使商业航天营业发生根本变化。美国在1989年制造的7颗商业卫星全被外国顾客买走,该年近9亿美元的收入比1988年增长了64%。  相似文献   

8.
陈忠 《中国航天》1995,(3):12-12
世界卫星通信市场迅猛发展据巴黎欧洲咨询组织对世界航天市场的估计,到2004年由于新的通信计划的实施,世界卫星、地面和发射业务的市场将达950~1150亿美元,相当于约1200架大中型运输机的市场价值。在过去的18个月里,航天器发展计划已增长了6.5%...  相似文献   

9.
欧洲航天工业的核心能力凝聚了欧洲主要国家工业能力的精华,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各个国家相互联合、各有侧重地在航天工业各个领域全面开发,形成了建设航天工业核心能力的合力。在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生产等方面,欧洲航天工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已然成为世界航天工业的重要支柱力量。随着欧洲各国航天发展战略日益完善、航天计划的不断开展与科研管理和创新体制等方面优势的逐渐显现,未来欧洲航天工业势必将会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航汛》1986年6月10日、《航空周刊》1986年6月9日报道:由意大利政府和工业界组成的研究小组正在制订新的航天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将航天经费增加16%(由每年3.95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逐步把重点从较小的卫星项目转移到大型的基础性项目上。并计划于年底前成立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认为,在航天工业领域内的各种形式的合作是在世界市场上取得自主权的唯一途径,因此它对欧洲合作项目哥伦布空间舱和阿里安5运载火箭特别重视,增加的航  相似文献   

11.
印度航天工业发展的启示(上)庞之浩印度国会今年3月25日通过了1995~1996财年的航天经费预算,总共为3,3亿美元。这比1994~1995财年的2.52亿美元增加了31%。由此可见,印度正在加紧实施其宏大的航天计划。近年来,印度航天工业得到了飞速...  相似文献   

12.
英国航天工业的研发、生产能力与水平,在西方国家中处于前列。英国注重有选择地发展航天事业,并要求以尽可能高的效费比实现其航天目标。这是英国航天政策的核心思路,其努力促进航天商业化和航天工业界的兼并重组就是这种思路的反映。英国航天工业选择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在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小卫星和卫星软件等领域。此外,英国注重突出航天合作的重点,通过对欧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活动进行密切协调,来满足国家对实用空间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英国航天工业的研发、生产能力与水平,在西方国家中处于前列。英国注重有选择地发展航天事业,并要求以尽可能高的效费比实现其航天目标。这是英国航天政策的核心思路。其努力促进航天商业化和航天工业界的兼并重组就是这种思路的反映。英国航天工业选择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在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小卫星和卫星软件等领域。此外,英国注重突出航天合作的重点,通过对政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活动进行密切协调,来满足国家对实用空间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1995年前,航天保险市场将提供高达3.5亿美元的保险费来给运载火箭及其卫星保险,比目前增加将近0.75亿美元。 5月上旬,美国和英国航天保险界大约20个成员的1000多名保险经纪人以及卫星使用者和火箭制造商在波士顿召开了第28届风险处理和雇员利益会议,会议讨论了商业发射保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孙广勃 《中国航天》1995,(11):29-33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卫星运载器系列(印度)孙广勃印度国家航天计划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要建立起独立的遥感和通信卫星体系,二是要实现卫星发射的自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于70年代初开始实施运载火箭计划。80年代后期,印度将约3亿美元航天预算中的...  相似文献   

16.
正霍尼韦尔国际公司2015年11月5日宣布同意以4.55亿加元(3.4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加拿大卫星和航天部件制造商康姆迪国际公司的卫星设备业务,称此举将扩展其航天业务。霍尼韦尔要收购的是康姆迪的电气及光学部件与分系统设备业务,涉及商业通信卫星等航天器所需部件的制造。与此同时,康姆迪将在交易结束前把其从事天基海事监视业务的子公司精准地球公司剥离给现有股东。若获政府和股东批准,交易有望在2016年一季度末之前完成。康姆迪的股东将在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合作发展态势分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欧洲航天国家之间近期的空间合作主要是通过航天企业的跨国大规模重组来实现,以大幅度增强竞争力,提升与美国航天公司“巨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抗衡的能力 在经过多年的酝酿之后,欧洲航天工业的战略性重组终于见到了大动作。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与DASA合并组成了欧洲航空防御和航天公司(EADS)。合并后可达到的年销售额为210亿欧元(226亿美元),其中的1/3属军用领域,2/3属民用范畴。合并后各种业务的结构比例分别是:导弹占11%,航天14%,防务电子5%,军用飞机8%,欧洲直升机公司业务9%,空中…  相似文献   

18.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7,15(1):23-27
据2006年6月,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表的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为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如果将SIA未统计的载人航天和卫星导航等领域数百亿美元收入也计算在内,2005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可能已突破1200亿美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印度航天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卫星并用国产火箭发射国内、外卫星的能力。印度航天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以应用为导向,重视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发。迄今,印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航天组织机构,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体系。本文介绍了印度航天工业的组织管理,航天预算,全面介绍了印度的卫星研制、运载火箭,空间探索和国际合作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谢平 《中国航天》1992,(2):12-16
80年代,世界航天工业达到了航天商业化的新水平。目前,世界航天工业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本文从日本的发射服务、卫星制造、卫星通信、地球观测和空间环境利用等方面分析了日本航天商业化的现状,并从日本的航天机构、非航天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二次应用和日本政府的工业政策等情况剖析了日本航天工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