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误差与不确定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是计量学中的两个重要基本概念。随着现代科技,工业和商贸的发展,而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讨论误差测量与测量不确定度,阐明以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数字多用表型号多、校准项目多,校准后应给出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采用手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VEE Pro软件开发平台上,设计开发出数字多用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自动评定系统。该系统包括带接口数字多用表不确定度评定和不带接口数字多用表不确定度评定两个模块,可自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及存档。同时结合实例,给出了直流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度,减小了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3.
误差与不确定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不确定度是现代误差理论的核心和最新发展。不确定度与误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合成、传播和扩展均是误差分析方法的推广并依赖于误差理论。但是,不确定度表征的是测量结果的分散性,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前者恒为正,后者可正可负。由于真值不可知,测量误差不可能准确知道,而测量不确定度则可定量评定。因此,两者不是一回事,切不可将误差等同于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阐述五测头误差分离法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圆柱度误差在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估计,明确了测量精度范围。此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机床误差的修正和补偿,对其它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和误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发展,通过实例对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对不确定度的国际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五测头误差分离法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圆柱度误差在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估计,明确了测量精度范围。此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机床误差的修正和补偿,对其它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和误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1.适用范围 1.1 本文件作为工作指南,建立了物理测量中评定和表示不确定度的一般规则,它可用于各准确度等级及各领域——从基础研究至商业。因此,本导则的原理可应用于广阔的测量领域包括:  相似文献   

8.
双经纬仪三维测量最佳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个参数描述双经纬仪三维测量的布局,把测量不确定度表示为测量区域坐标点的函数,并以四个布局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测量区域中最大测量不确定度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测量布局。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测量分布,提出了两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阐明了合成不确定度与总不确定度的计算和性质,并举出了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10.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振动加速度有效俭测量的不确定度为例,探讨了动态测量中不确定度的涵义、表示形式、评定和合成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动态测量误差的运算法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动态测量误差来源,直接根据测力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建立起补偿传感器动态测量误差的差分方程以及由计算机实现的补偿算法。计算机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后,对所得到的相应数字量进行补偿运算,得到消除了动态误差的动态力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力矩法的眼内手术机器人的重力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一种具有远程运动中心(RCM)机构的眼内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在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的基础上,通过动力学等效,对机器人各构件质心瞬态位置进行分析。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基于计算力矩法的重力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重力补偿模型进行仿真。比较独立比例微分(PD)控制方法及重力补偿方法的各关节运动响应曲线,表明重力补偿模型可有效补偿重力项;同时,分析重力补偿模型响应曲线与期望曲线的误差,证明重力补偿模型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栅投影测量原理的大型壳体壁厚自动化测量方法及其在大型锥形壳体产品自动测量中的应用。采用基于坐标转换统一的数据拼接方法,通过对自动测量系统的多坐标系综合标定,实现了多站位扫描测量数据的精密拼接融合。利用点云检测软件Polyworks完成了产品数模比对分析和壁厚检测,并对测量系统壁厚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基于坐标融合的大型壳体壁厚自动测量方法可有效提高产品的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