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OODA理论是对抗决策领域中著名的军事理论,在作战样式和作战过程模拟中,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本文通过建立空战过程的OODA模型和空战优势判据集,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得出满足特定优势等级的先进战斗机能力需求。设定先进战斗机不同的初始条件(携导弹射程,隐身能力等),可以得出不同参数对飞机能力需求的敏感度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全  黄俊 《飞机设计》2011,31(2):9-12,29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超视距空战逐步成为了现代与未来空战的主要战斗方式.而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战斗机空战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正被各国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影响图的兰彻斯特微分方程,对战斗机在超视距空战中的隐身效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算例,计算了不同RCS下的战斗机超视距空战交换比,从而分析了战斗机RCS对战场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是以对未来空战的设想为基础来进行的。目前设想的未来空战可分为两个阶段:(1)超视距空战。这时战斗机可通过预警机、地面雷达站或战斗机所载雷达来发现敌机,然后用发射后不管的中远程导弹拦截目标。导弹发射前并不要求战斗机做急剧机动,但却要求飞机在第一次攻击后迅速退出  相似文献   

4.
大迎角飞行品质要求的背景众所周知,在失速迎角前,能大迎角作无忧虑机动是当代(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志,而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却是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的重要特征。战斗机在失速迎角前后大迎角区作机动飞行的要求也是根据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确定的。当代战斗机面临着地(面指挥所)、空(中预警机)、天(卫星)实时侦察情报和指挥、控制和通信的统一这种作战环境。同时,70年代以来,随着机载雷达、火力控制系统和导弹武器的迅速发展,在战斗机上已经实现了雷达与火控系统甚至飞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作为空战的主要武器──导弹也已发…  相似文献   

5.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义军  黄俊 《飞机设计》2007,27(6):56-59
超视距空战已经成为现代空战的主要模式。本文通过对战斗机生存力进行分析,用概率分析法计算了敏感性概率和易损性概率,评估了飞机生存率和飞机损失比等作战效能指标,发展了一种新的超视距空战效能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战斗机一对一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的计算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双射程导弹的擦肩发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空军最新提出的兼具中程和近程空空导弹功能的双射程导弹(DRM)的新概念,代表着下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方向,将这种双射程导弹结合擦肩发射(Merge)技术将对未来的近程空战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超视距相关的机动性和敏捷性要求。根据已经建立的仿真平台,以两架典型三代战斗机为对抗双方,借助矩阵博弈的决策模型进行了一对一空战仿真。在此基础上,调整有关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参数,利用所得作战结果评估飞机的作战效能,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作战飞机设计的影响。仿真结果再现了红蓝双方由超视距空战到视距内空战的整个作战过程,结果对飞机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飞航导弹对地空导弹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对作战效能的定义,针对某型飞航导弹给出了其作战交通分析模型的解析法表述,建立了飞航导弹与某典型地空导弹攻防对搞的仿真模型,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并分析了影响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可以从降低飞航导弹的RCS值、采用超低空突防和多发齐射等三个方面提高飞航导弹对地空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0.
动态RCS是影响战斗机突防概率的重要因素。围绕动态RCS这一关键要素,建立了空空动态RCS求解模型,得到了典型机动下战斗机的动态RCS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基于动态RCS的典型机动下的雷达探测概率。基于仿真的静态RCS数据库,耦合飞机抖动模型,研究了拉升机动、空间机动以及空空对抗下某型隐身飞机的动态RCS。通过仿真发现:战斗机的机腹、垂尾及尾喷管部位RCS较大,从而导致了较高的探测概率;对于拉升机动,保持较大的航路捷径更有利于隐蔽突防。  相似文献   

11.
<正>2005年,美国空军F-22A"猛禽"战斗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之后,F-22A战斗机中队作为空战主力多次参加大型演习,飞行员一直在提高F-22A的空战能力。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F-22A已经完成与美国空军其他作战系统的整合,具备与其他军种和盟军执行夺取战区制空权的任务能力。虽然面临以T-50为代表的外国第5代战机的强势挑战,F-22A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和维护技师表示仍能在未来空战中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12.
超视距空战一般指在飞行员目视距离外发射导弹攻击目标,因此采用中程导弹和远程导弹都属于超视距范畴。其优点是在速度比选择恰当时能对目标实施360°的全向攻击,明显地扩大了攻击区;由于可以从目标前半球超视距攻击,从而将拦截线外推,提高了保卫目标的安全性;在机载武器、火控较先进的条件下或通信指挥等信息保障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具有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进攻飞机的空战优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对为其研制中的两种隐身战斗机 F/A-22和 F-35发展新型导弹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种新型导弹的性能与“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差不多,并能装在这两种隐身战斗机的内部武器舱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JASSM 导弹,是一种大型的隐身防区外空地导弹,射程超过371km,若装到 F/A-22和 F-35的内部武器舱可能会有麻烦。尽管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也可外部悬挂 JASSM 导弹,但美国空军要求这两种隐身战斗机应当尽可能多地内挂武器,不使隐身性能受影响,从而限制敌方雷达的观察能力。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对发展一种“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JDRADM)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该导弹不仅可用作防区外空地导弹,还具有现役空空导弹所具有的某些空对空攻击能力。美国空军对 JDRADM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编队协同空战决策规则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对空战过程中大量的冗余信息进行约简,以提高空战决策的实时性,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编队协同空战战术决策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取空战关键信息和战术决策规则的属性约简算法。并将单一决策属性下的属性值约简方法推广,讨论了更适于编队作战分析的多决策属性下的属性值约简问题。最后,通过一个编队空战战术选择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空战的冗余信息是可以约简的;此算法可提取出对空战起主要作用的属性,即雷达/中距弹信息;并且在保证空战关键分类结果不变的情况下,可生成用于战术决策的最小简化策略,所提取的决策规则与编队空战的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机载电子干扰条件下的飞机敏感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海方  肖明清  吴华  陈游  葛亚维 《航空学报》2015,36(11):3630-3639
对典型作战场景中雷达制导导弹威胁下的飞机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导弹发射和命中2个方面,建立了远距离支援干扰(SOJ)和自卫干扰(SPJ)条件下的飞机敏感性模型。首先分析了在典型电子对抗措施(ECM)和电子抗干扰措施(ECCM)条件下的雷达探测距离;其次提出了用于评价欺骗干扰的有效时间模型,结合典型制导律,建立了不同干扰条件下导弹命中分析的仿真模型;最后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的飞机敏感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干扰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非隐身战机的敏感性,但是对于低雷达散射截面(RCS)或者采用先进抗干扰措施的武器系统而言,电子干扰对飞机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有限甚至有害。研究结果对现役飞机通过电子干扰降低敏感性以及对在研飞机的敏感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法国国防部和达索公司实施的“阵风”战斗机的“三步走”发展计划,“阵风”战斗机正经历着从良好的空战能力+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的F1型向空战能力+对地攻击的F2型的过渡期,并计划到2006年实现完全多功能型的F3型。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当其冲的是“阵风”的雷达及其他传感器系统的研制。RBE2雷达“阵风”的机载雷达RBE2设计从1989年开始,现已装机,它在拥有空一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兼有某些空地能力。适于F2型“阵风”飞机的雷达将增加一定的“地形跟随”能力,2003年交付。在其基础上,F3型将拥有低空…  相似文献   

17.
沈海军 《飞机设计》2007,27(5):40-42
采用物理光学(PO)与一致绕射理论(UTD)混合方法,分别计算了某战斗机不携带副油箱以及腹部携带外挂副油箱、保形油箱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腹部油箱对飞机雷达隐身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飞机下方及侧方RCS较小的方位,外挂副油箱对飞机RCS的贡献较为明显,而保形油箱对飞机RCS的贡献始终很小。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作战环境下,有必要对高新技术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攻防对抗研究。针对攻防对抗这一复杂的动态过程,建立了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攻防对抗仿真体系,并在此体系框架下,分别给出了作战环境模型、结果评判模型和进攻方与防御方的交战仿真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与毁伤概率,最后得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仿真结果表明,减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和增大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巡航速度是提高其突防效能和作战效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邹念东  温杰 《国际航空》2013,(10):27-29
波音公司自行投资研制拘“先进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验证机于8月5日在其圣路易斯工厂完成首飞。通过为期3周的飞行试验,研制团队获得了大量数据,证明了该机在改进局部气动构型的基础上,可有效地降低雷达截面积(RCS)并扩大作战半径。  相似文献   

20.
航母编队在防空时,通常利用舰载警戒直升机机载警戒雷达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实施对空预警,以提高编队防空作战能力。通过分析航母编队在舰载战斗机甲板待战情况下的防空作战过程,建立了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模型中有关参数对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影响,为确定警戒直升机在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的前出距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