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存在刚体数目多、传动链长、动力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通过引入规范化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集中质量等效元素法,建立了某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等效系统质量阵、等效系统力系和系统自由坐标与广义坐标之间的雅克比关系阵,并得到了其解析动力学方程;结合方程在ADAMS平台进行动力学逆求解仿真,得到了30°大行程位移信号和8Hz频率信号两种工况下的系统载荷响应曲线。随着负载转动惯量增加,电机动载系数达到1.34,丝杠动载系数达到1.55;外部负载不变时,随着驱动信号幅值增加,电机动载最大系数达到1.23。分析表明随着机电作动器系统外部惯性负载及系统运动速度的提高,由外部惯性负载及自身传动机构产生的动载效应明显,为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典型液压助力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助力器静动态性能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不可忽视液压刚度、结构刚度、摩擦、泄漏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AMESim的助力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样例液压助力器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系统的性能。因此仿真结果可以为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助力器打样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
液压助力器系统作为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飞行操纵性能。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的液压助力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计算其动态特性,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油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数、降低系统负载质量,可有效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助力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一种被动式加载系统,其关键技术是如何克服多余力.介绍了加载系统的结构,建立了加载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多余力的产生及其抑制方法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负载模拟器与加载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为解决高频振动与加载力耦合的问题,满足航空作动器高频振动环境下的加载试验要求,将电路滤波器原理引入液压伺服系统设计,提出了利用电液反比例溢流阀压力控制特性的低通滤波加载装置消除高频振动对加载精度的影响,并通过结构设计消除了加载引起的倾覆力矩和径向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航空作动器进行振动环境下加载试验的方法,为我国航空作动器产品寿命与可靠性试验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型飞机副翼操纵系统采用不可逆助力操纵来驱动副翼偏转,驾驶盘到助力器输入端之间通过拉杆摇臂传动的简单机械系统,助力器到副翼段为机械传动系统,不同的是助力器-副翼段为闭环控制系统。飞机在 进行地面调试及试飞过程中出现副翼抖动的情况,在副翼空载情况下尤为严重,且出现抖动不收敛现象。针对该故障,对副翼操纵系统的传动环节和液压系统进行了检查,根据助力器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副翼助力器-操纵面进行了仿真建模,对副翼操纵系统进行实物测量来修正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时域、频域分析,其仿真结果与抖动情况吻合良好,确定了副翼抖动的根本原因,为后续改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建模仿真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飞机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就确保系统闭环稳定,从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出发对零部件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液伺服加载的神经网络内部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民  刘卫国 《航空学报》2007,28(3):690-694
 针对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多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反馈加载系统内部力差信号减少多余力的控制方法。为了消除液压非线性及参数变化等影响,进一步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内部参考模型调节方法。该参考模型为无舵机扰动时的液压油缸负载压力方程,在加载过程中,将油缸的负载压力与参考模型输出比较,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调节能力,消除加载中舵机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干扰,同时也克服液压系统非线性,时变参数和扰动的影响,该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参考文献[1]和[2]中提出了考虑飞机——纵向操纵系统的耦合作用的运动方程及其解的分析方法。这些方程申的有些系数取决于操纵系统的静态传动特性。为此,本文给出了平面四联杆机构、空间四联杆机构和助力器系统传动特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的操纵系统操作试验是以直升机在恶劣飞行条件下、且在操纵系统助力器失效时,判断直升机操纵系统本身有无过度变形、过度摩擦和卡阻现象发生以确保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此试验是在某型直升机上严格按适航条例规定,在动平衡加载状态下全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进行测试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前轮操纵系统是大型飞机实现地面滑行机动和按预定轨迹起降控制的关键系统之一。针对轮胎转向时复杂的负载特性以及电液伺服系统自身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结合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飞机前轮转向滑模控制方案,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民用飞机机翼具有大展弦比的特点,因此阵风载荷经常成为民用飞机飞行载荷的严重情况,是各国适航标准重点考察的飞行情况。而且,阵风干扰还会因飞机机体的自身弹性引起结构弹性振动,使飞机结构刚度降低,造成机体疲劳损伤,甚至引起颤振。因此,在民用飞机载荷设计过程中对阵风载荷及其减缓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民用飞机阵风载荷的原理及相关技术,以及阵风载荷减缓技术中用直接升力控制方法来实现机翼的阵风载荷减缓。  相似文献   

12.
接缝传荷能力的测试是机场刚性道面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重型落锤式弯沉仪,研究了冲击荷载级位对于机场刚性道面道接缝传荷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冲击荷载越小,测试结果出现异常的几率越大;随着冲击荷载的增大,传荷系数测试结果的随机性逐渐减小。结合目前国内机场刚性道面结构检测的技术状况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当荷载级位取140kN时,传荷系数测试误差最大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肖阳  徐可君  秦海勤  贾明明 《推进技术》2020,41(10):2316-2324
针对雨流计数法在峰谷值提取时进行等值压缩,忽略保载时间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损伤曲线的疲劳-蠕变载荷等效转换方法。利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函数和损伤等效原则,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不同保载时间下疲劳-蠕变载荷与疲劳载荷之间的等效换算模型。利用涡轮盘材料试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等效换算比,得到了其随保载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改进的雨流计数法,编制了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载荷谱,并将其与寿命-时间分数预测法相结合,得到了涡轮盘剩余寿命。结果表明,改进的雨流计数法综合考虑了疲劳-蠕变耦合损伤对涡轮盘寿命造成的影响,相比于传统雨流计数法,寿命预测误差降低了15.02%,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航空机轮径侧向联合载荷试验及滚转试验侧向加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各种标准、规范对航空机轮径向-侧向联合载荷试验要求,对于滚转疲劳试验,TSO标准明确了偏转机轮试验方法。按照国军标GJB1184要求的侧向载荷为0.25倍垂直载荷的前提下,经理论简化计算,推导出机轮偏转角度为14?,液压缸需要施加的载荷(作用力)至少为1.03倍垂直地面(鼓轮)的设计承载载荷。  相似文献   

15.
起落架载荷的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玉红  刘鹰 《航空学报》2004,25(3):237-241
通过建立自校正控制起落架的非线性模型和系统的ARMAX模型,对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结合参数辨识,实现了起落架的自校正控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有效地改善了飞机起落架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16.
飞机发动机固定装置是飞机的重要结构之一,它除了支承庞大发动机结构外,还要承担飞机的动力传输,故其强度问题是该部件的设计关键。解决该问题时首先必须知道结构上承受的载荷,然后逐一校核该装置的零件强度。因此,如何准确计算发动机固定装置的载荷,对飞机的设计乃至其飞行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常规力学计算方法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载荷计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机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是机场功能能否充分实现的前提条件,戴高乐机场自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善机场和市中心的交通状况,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的相互依存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和戴高乐机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上海浦东机场,目前周边交通压力的矛盾已经暴露,因此借鉴戴高乐机场地面交通方面的做法,对浦东机场及国内其他主要机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便携式力发生校准装置的机械及电控部分的设计实现。该装置不仅具备力值测量功能,同时具备设定力值发生功能,是力学现场计量的有效设备。  相似文献   

19.
飞机配载方法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配载常用的方法是平衡图表法,亦即每一种机型需要专门的平衡图表。利用旅客、行李、邮件和货物等参数,用数学方法来分析飞机的平衡,从而帮助配载人员从本质上去理解平衡图表,实现对旅客、行李、邮件和货物的合理配载。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试验件缺少右外翼部分,对接接头多且复杂,试验考核载荷较大,给机翼载荷的施加带来较大难题。对三组接头设计独立的加载夹具,前中接头通过延伸加载力线间距的方式降低实际加载点载荷,依据上下接头处载荷方向相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加载接头连接形式,保证了飞机实际对接接头的变形自由度。依靠坐标转换将后接头载荷进行调整,方便试验现场实施。该方法能够保证传递至接头上的载荷准确,避免了各接头之间的刚度匹配问题,且方便安装,满足试验要求。采用局部约束装置,有效避免了接头处有害损伤的产生,对接头起到实时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