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飞之月     
刚刚过去的2009年堪称"首飞年"。空中客车公司的A330-200F货机、湾流宇航公司的G250和G650公务机、阿古斯特-威斯特兰公司的AW149和AW159直升机等机型都在这一年飞上了蓝天。然而,最引人瞩目的空客A400M军用运输机、波音787客机和欧直/中航工业EC725/直15直升机三款新机型则集中在12月先后完成首飞。在如此短的时间段内,有如此之多的重要新机型首飞,在航空史上堪称罕见,也给因经济衰退而面临诸多挑战的世界航空业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惊喜。  相似文献   

2.
月面巡视探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巡视探测器的移动能力、导航与控制能力进行充分试验,在唐家岭航天城建设了月面巡视探测器试验场.利用火山灰来模拟月壤,同时构建了典型月表地形地貌,并模拟了着陆区的背景星空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国内外主要测控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动态,梳理出了目前我国在月地及月地以远距离测控通信技术遇到的挑战:面临测量精度尚不能满足科学探测更高的要求,数据传输能力难以满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关键器件自主可控较为薄弱,激光通信高精度快速捕获手段单一,以及星载终端设计与关键技术在轨验证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天线组阵、激光测控通信技术、Ka波段及毫米波低温接收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深空光学跟瞄系统、窄线宽激光光源的产生技术、光通信调制技术和高功率低噪声放大器的迫切需求,并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用于深空测控通信的新概念与前沿技术,即一体化微波/光学混合通信系统与微波光子射频信号稳相传输技术。最后,结合我国现状,讨论了我国测控通信重点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的建议,可供构建月地及月地以远测控通信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  相似文献   

5.
针对月痕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情况,研究了月痕寿命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月痕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微小流星体的撞击和静电浮扬月尘的沉积,人为因素主要是飞行器着陆与起飞时发动机喷射的燃气羽流,得到了各因素对月痕寿命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开展沙痕试验,为月痕寿命估算提供事实依据。最后结合各因素对月痕寿命的影响程度和沙痕试验的结果,对月痕寿命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月痕在不受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寿命至少可达数十万年。因此,月痕完全可作为一种资源用于开发,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皓 《国际航空》2008,(12):63-64
10月22日,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发射成功,这使得印度成亚洲第三个、世界第五个开展探月工程的国家。印度探月工程负责人表示,印度的月球探测器将对月表的岩层和固态水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揭示月球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继8月台湾华航翻机事故后,9月份又连续发生几起空难令人震惊。先是9月3日阿根廷拉巴航空公司的一架737客机,从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造成刀人死亡的悲剧,然后是尼泊尔航空公司的一架小型飞机飞抵加德满都前坠毁,至少造成6人死亡。台湾F—16事故不断今年8月18日,台湾空军的一架F—16战斗机在一次例行训练时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这是近17个月来坠毁的第3架F—16。今年1月,一架F—16教练机失事,两名飞行员死亡;而去年3月另一架F-16在台湾海峡上空失踪。台湾共向美采购了150架F—16,已交付100余架。由于事故频…  相似文献   

8.
《航空港》2008,(2)
月圆园雕塑艺术公园,坐落于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一座集现代雕塑、建筑艺术、自然山水景观和高档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艺术风景乐园。诉不尽的春夏秋冬余山月圆园艺术园以"保护自然、创造人文"为理念,依托山林、月湖资源,不仅精心创设了寓意为舂、夏、秋、冬四大主题的功能性区域景观,还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儿童智能活  相似文献   

9.
《航空知识》2005,(8):34-35
  相似文献   

10.
<正>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GRAIL(重力恢复和内部结构实验室)月球探测器(包括"潮起"和"潮落"2个探测器)为了避免在燃料耗尽后自行坠毁时,可能会破坏月面上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因此,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17日17:28(北京时间18日6:28)在地面控制下按计划撞击月球,从而最终为该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月空间长距离通信较长延时及月背遮挡导致的间断性链路连接问题,同时为解决有限资源下地月空间网络通信综合利用问题,基于地月空间通信链路形成了通信方案,应用DTN协议和IP over AOS协议构建了网络拓扑结构,并对六星双圆、四星双圆、三星单圆、双星单圆4种极圆轨道进行了网络仿真指标设计与网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缓存能力等约束下,相同仿真参数中4种中继星座架构的数据包递交率与星座中卫星数量呈正相关,对延迟敏感的实时性数据包在不同星座架构下平均时延最大相差仅约0.04 s。以DTN协议作为地月空间信息系统组网通信的主要协议架构,可以满足各类应用业务数据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计划于2008年4月发射升空的印度第一颗小型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飞船1号”,目前正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这标志着印度的探月计划经过将近7年的准备,开始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13.
晁宁  李言俊 《飞行力学》2011,29(3):72-75
分析了不同转移轨道间的性能指标,以黄道面与白道面交线作为庞加莱截面实现不同系统轨道的拼接,利用其中耗能最小的日地系稳定流形和地月系的不稳定流形设计了一条低能耗转移轨道.最后对不同轨 道进行了能量分析和对比,优化了国内提出的低能探月轨道.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比直接通过霍曼转移节约21.1%的能量,对探月工程的轨道设计具...  相似文献   

14.
尚天祥  王景川  董凌峰  陈卫东 《航空学报》2021,42(1):524166-524166
同步建图与定位(SLAM)可实现月球车在未知复杂月面环境下的定位与导航,月球表面由陨坑、石头等起伏地形构成,缺乏树木、建筑物等地面存有的显著特征,大量特征不显著的点云数据会对月球车定位精度和实时性造成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月面环境的显著特征点云提取方法以及基于曲面定位能力估计的增量式优化算法,通过Fisher信息矩阵计算曲面定位能力指标,获取机器人位姿估计的不确定性测量,利用增量式的SLAM方案进行优化,用于提高定位精度与实时性。通过在Gazebo (物理仿真平台)仿真场景下的测试,验证了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月面人机联合探测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面人机联合探测是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基础,是制定载人登月任务模式、设计登月飞行器系统方案的前提。以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任务为背景,对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不同阶段月面典型作业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对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证,设计了面向不同任务的系统组成,分析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关键技术,为后续开展有人参与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月球广覆盖、长时连续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月面灵巧探测网络系统.该系统以低功耗探测器作为感知节点,基于LoRa技术构建月面分布式探测网络,通过容器技术封装上层信息处理流程,实现月面探测数据实时处理.仿真选取了月球南半球一块面积为23350 m×58300 m的典型区域,搭建了月面灵巧探测网络的地面...  相似文献   

17.
月地转移轨道精确轨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Lambert算法的快速轨道设计结果为初值,开展精确轨道设计研究.通过对月地返回飞行阶段的摄动项和量级分析,建立了月地转移轨道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种双向嵌套循环搜索算法,采用该算法求解同时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精确月地转移轨道.该算法以出月球影响球的时刻和位置、速度为中间变量,一方面采用前向数值积分和微分改正法搜索满足地球再入端的轨道,另一方面采用后向数值积分并进行倾角和近月距修正得到满足月球端的轨道,通过这种双向嵌套循环,使得两段轨道在月球影响球边界处的位置和速度连续,从而获得一条完整的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月地转移精确轨道.最后以2017年1月26日出月球影响球作为返回窗口,给出了具体的设计算例,并通过STK软件仿真验证了程序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全月面到达是21世纪以来载人登月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影响月面可达区域的因素有很多,而阳光入射角约束和转移轨道约束是主要因素。首先分析了不同纬度区域阳光入射角规律,其次建立了一种适于月面可达区域分析的双二体圆锥曲线拼接算法,分析了自由返回轨道和混合轨道月面可达区域,并计算了变轨策略及其速度增量关系,为未来实现载人登月月面着陆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月面远程运输飞行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月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的载人或载货运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上升-巡航-下降模式的燃料最省飞行轨迹。首先通过求解不同飞行时间的Lambert问题确定了最佳飞行时间,并获得了对应的双脉冲解,然后利用有限推力替代两次速度脉冲,建立了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了有限推力燃料最省飞行轨迹。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研究了两个主要难点:bang-bang控制与飞行高度约束。这两个问题通过推力加速度与飞行时间的数值延拓得以解决,同时揭示了月面飞行的基本原理。最后给出了3种不同应用场景的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当飞行时间为小时量级时,上升-巡航-下降飞行模式下的优化解即为燃料最优解,如果飞行距离较远,则还需要适当增加飞行时间从而满足飞行高度约束。  相似文献   

20.
月面着陆器是实现载人探月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任务规划和着陆器参数两个方面对早期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LM)、苏联N1-L3登月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L3登月系统)以及最近美国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Altai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任务需求、月面环境和研究经费及基础设施方面对LM与Altair月面着陆器进行详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将沿着提高乘员运送能力、扩大到达范围、延长航天员生活时间及功能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并提出研制新一代月面着陆器应着重解决着陆器推进、结构、着陆障碍检测及缓冲以及月尘防护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