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虑壳体与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对固体发动机结构进行了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对流换热对发动机结构响应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对流换热系数下的温度及应变响应变化规律,评估了某双伞盘固体发动机经历固化降温、低温试验及低温贮存过程的结构完整性。结果表明,考虑对流换热能更准确地反映发动机的受载状态;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影响其结构响应历程,但随对流换热系数的不断增大,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杨荣  王强 《上海航天》2009,26(4):25-29,64
采用流场-热-结构耦合的计算方法,耦合气动加热、辐射换热和结构热传导,互为边界条件进行同步计算,研究了旋转体高超声速的流场和固壁温度分布,并数值模拟了旋转体的外流场和固壁结构温度场的非定常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数值方法可行,能较好地模拟整个流场和温度场的物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间核动力航天器涡轮盘表面温度过高和温度梯度较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预旋涡轮盘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预旋2种冷却结构下的涡轮盘表面换热特性,研究了旋转雷诺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无预旋结构相比,预旋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氦氙冷却气流与涡轮盘的对流换热系数,降低其表面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最高温降可达63.1 K。随着旋转雷诺数增大,涡轮盘表面最高温度降低,轮盘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增大,采用预旋结构的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比无预旋结构增大13.4%。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快速距离转化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案的特性进行距离和安全转化,使用约束参量控制路径搜索过程的三维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八叉树建立空间模型,通过构建树节点的拓扑关系使路径搜索转化为图搜索算法。根据拓扑关系按照波动传播的方法依次对各个节点进行距离和安全转化,保证了可行路径的产生。约束参量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方法在搜索过程中的随机性,协调路径规划中的最短距离和最大安全需要,搜索给定参数下的最优路径空间。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航天用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强  宣益民  姜军  徐济万 《宇航学报》2005,26(4):391-394,414
研究航天用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航天用纳米流体雷诺数500~4000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详细讨论了雷诺数和纳米粒子体积份额对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分析了航天用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粒子的体积份额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之一,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粒子体积份额的增加而增大。与原液体工质相比,航天用纳米流体的流动阻力系数稍有增大,纳米流体的流动阻力系数不随纳米粒子的体积份额而变化。与航天用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相比,纳米流体流动阻力系数增大的程度极小,验证了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结构用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航天器结构是所有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影响航天器结构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结构用材料。文章着重对航天器结构中广泛使用的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防热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条形码是客户对产品的识别和追朔的一种方式,但生产单位在打印条形码和人工贴条形码时,有时会出现打印错误、漏贴和重码等品质异常问题。论文介绍了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让条形码可自动扫描的改善方法,可使条形码的漏贴、重码现象不再发生,从而减少成本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功能梯度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研究背景、发展历史以及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内容、材料的性能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飞行控制软件测试用例辅助设计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杰 《航天控制》2005,23(4):51-55
BranchTCase原型是针对飞行控制软件中分支结构的测试用例辅助生成系统,它可以分析统计被测软件中的分支结构,生成覆盖所有可达分支的执行路径集合,从而辅助测试人员基于分支覆盖设计测试用例。BranchTCase采用纯静态技术,不依赖动态插装,通过扫描被测软件的源代码,得到软件的基本静态信息,并构造程序的执行流程图,最后遍历得到执行路径集合。本文阐述了BranchTCase原型的设计思路,讨论了其中的静态扫描分析、结构分析、分支结构遍历等主要算法。最后以某型号飞行控制软件为分析实例,得到了覆盖其所有分支结构的执行路径集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的电工电子网上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传统Client/Seryer模型和基于Web的三层结构相结合的系统结构,利用AAP技术实现基于Web的电工电子网上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并介绍了系统的强大功能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膨胀循环发动机推力室身部燃气侧的内壁增强换热结构和冷却剂侧的冷却通道结构这两个影响推力室身部换热最关键的结构分别进行多种结构下的数值模拟对比。通过分析各结构的模拟结果,得到了能够合理提高推力室身部换热能力的内壁加肋结构和圆柱段冷却通道深宽比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前辅导和对考试结果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在听读写几个方面都存在普遍性的问题,使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痛下决心,锐意改革,使我们的教学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热传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对航天器用热传输技术近期的发展进行了汇总,主要包括:导热材料、微小型热管、槽道热管、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深冷环路热管、喷雾冷却系统以及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热传输技术。这些新技术是航天器高热流密度散热、大功率热传输、分散点热源散热及深低温热传输未来主要的解决途径,可供航天器热控研究及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燕尾形轴向槽道热管应用于多热源时的瞬态传热及流动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该型热管应用于多热源时从启动开始直到达到稳态过程中,壁面温度、弯月面毛细半径、液体速度的实时变化。结果显示:毛细半径沿轴向单调递增;蒸发段有热源与无热源的连接处的温度阶跃变化;在蒸发段热源处,液态工质流速变化激烈,在蒸发段无热源处,液态工作速度变化比较平缓;同时,开展了热管瞬态特性测试实验,实验测量值与数值计算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石墨换热器发展的基本情况,综述了制造换热器用不透性石墨材科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分析了石墨换热器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其特点,阐述了当前改善石墨换热器整机性能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了国内外石墨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空间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东  张伟  刘向 《上海航天》2005,22(2):39-42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再生燃料电池(RFC)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空间应用特点,以及发展航空航天器用可再生PEMFC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PEMFC和可再生PEMFC系统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阶段发展PEMFC和可再生PEMFC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虑轨道摄动的外热流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宁  魏承  赵阳 《上海航天》2012,29(5):48-53,66
为改进传统外热流算法未考虑外热流经多次反射后的吸收和国外商业软件未考虑轨道摄动及太阳矢量变化对外热流的影响等不足,重新定义了外热流角系数和外热流辐射传递因子,综合SGP4轨道模型和Gebhart方法,给出了考虑摄动等因素的辐射传递因子和轨道外热流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计算流程。通过仿真分析论证了考虑多次反射及摄动等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快速富里叶变换(FFT)计算离散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方法。经实例证明,此法误差小,计算效率高,完全能够满足工程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调温热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性好,降温速率快,对试验件无遮挡等优点,因此,在部组件级热真空试验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于调温热沉的设计,本文中通过采用基于M文件表述的S函数程序和状态空间描述的分布参数模型用于系统仿真,从而得出载冷剂、试验件、热沉三者之间的温度动态关系。继而得到热沉温度控制方案中控制参数的影响条件以及调温热沉设计方案中载冷剂的温度和流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纳卫星隔热层厚度与散热面面积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纳卫星热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热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纳卫星隔热层厚度与散热面面积对纳卫星温度调节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运用混沌遗传算法(CGA)对二者进行优化设计的模型与算法。算法以使纳卫星舱内发热元件、散热面及壳体温度尽可能接近设定的安全工作温度为优化目标,以隔热层厚度与散热面面积为优化变量。并以在不同热负荷下工作的太阳同步球形纳卫星为例进行一系列优化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沌遗传算法进行的优化设计,可以使在不同工况下的纳卫星温度很好地维持在设定的安全工作温度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