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仪表飞行程序设计中的复飞程序是指在实施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过程中,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决断高(DH)或非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最低下降高(MDH)后直至复飞点(MAPt),未能取得要求目视参考,无法完成着陆,从而由着陆状态转至爬升状态,飞行至某一高度或位置,开始另一次进近、等待航线或航线飞行的过程。不是每次进近着陆都是实施复飞,但每个仪表进近程序都要制定专门的复飞程序,它是仪表进近程序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正>非精密进近是一种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提供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方式。由于这种进近方式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且方位引导也不尽精确,飞行员工作负荷大,易造成不稳定进近,易发生可控飞行撞地事故。据统计60%的可控撞地飞行事故都发生在非精密进近中,事故发生数量是精密进近的7倍。所以,非精密进近是一种高风险的进近方式。飞行员要完成一次既安全又高效的非精密进近,需要在做进近准备和简令时更细致、更全面;特别是最后进近航段,较之于精密进近,需要监控的参数更多,需要更好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22日,奥凯航空公司试飞飞机"新舟"60在漠河机场经过50分钟试飞后安全降落,标志着漠河机场仪表着陆系统试飞成功。本次试飞科目主要包括漠河机场新建仪表着陆系统及飞行程序、精密进近助航灯光系统。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进近程序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机动飞行。这种飞行程序是从规定的进场航路或起始进近定位点开始,经过进场、起始进近、中间进近和最后进近,到能够完成自视着陆的一点为止,包括失误进近的复飞程序。所有的民用航空器使用的可供仪表飞行的机场,都必须设计仪表飞行程序,制定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建立机场仪表飞行的自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有秩序地飞行,以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过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肮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确保飞行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飞机进行能见进近或仪表进近能见阶段的飞行中,对飞行安全起重要作用的除飞行程序、操作技术等之外,还存在诸多的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进近的成功、飞行的安全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进近地形与跑道坡度当飞行员进行能见进近时,可以通过连续监控精密下滑道、目视进近被度引导系统(VASI)或其他现代进近设备,使飞机稳定在正常下滑线并安全着陆,而不考虑跑道坡度及周围地形,但实际上飞行员在能见进近时,会不自觉地利用所看到的地形及跑道来参考,完成其工作。所以,跑道周围地形及跑道坡度必然会对正常的能见进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肯 《民航科技》2005,(3):57-60
基线转弯程序是我国目前民用机场使用频率较高的仪表进近程序型式。文中提出的研究基线转弯程序容量的方法,有助于分析机场基线转弯程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仪表进近程序设计,制定机场空域飞行程序发展规划以及制订合理的空中交通管理指挥预案及编排航班计划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航段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梯度下降程序,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这也是现今航空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事故率7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2013年3月,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了关于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咨询通告(AC-121/135FS-2013-46),要求运营人实施CDFA技术或施行等效的安全裕度(落地能  相似文献   

8.
配对进近模式是在近距平行跑道上运行的,旨在提高仪表气象条件下的进场效率的一种高效进近模 式,该模式的完整流程在国内鲜有阐述。本文重点分析配对进近程序在近距平行跑道上运行时各阶段的流程, 以及配对进近程序的实施对机型、设备以及人员的具体要求;结合目前国内近距平行跑道的运行情况,国际上 对配对进近模式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我国引进配对进近模式的迫切性以及该模式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Gauss平均引数的RNAV进近程序航迹引导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计算基于WGS-84坐标的RNAV进近程序航路点坐标和航迹引导参数,提供精密RNAV导航数据,降低RNAV进近系统误差,提出了实测跑道入口WGS-84坐标,然后沿跑道中线外推各航路点WGS-84坐标的计算方法。采用Gauss平均引数法对各航段的航线角及航段距离进行了反算,以验证外推航路点坐标的计算精度。通过西南地区某机场"T"型RNAV进近程序的设计及飞行验证,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机场的RNAV进近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0.
工业界对开发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Ⅰ类仪表进近能力非常感兴趣。RTCA第一特别工作组强烈推荐首先通过特殊的专用的设施来实施DGPS功能。该特别工作组还推荐通过特殊的仪表进近程序(IAP)过程来开发所需的仪表飞行程序。 RTCA已经为差分全球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涉及RNP的相关概念(一)PBN概念基于性能的导航(PBN):PBN规定了航空器在指定空域内或者沿ATS航路、仪表程序飞行的系统性能,包括导航的精度、完整性、可用性和所需功能。作为飞行运行和导航技术发展的基本指导准则,PBN将RNAV和RNP等一系列不同的导航技术应用归纳到一起,涵盖了从航路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其目的是为了根据飞机的导航性能来优化仪表进近程序的设计,从而充分利用现代航空器机载设备和导航系统,提供全球一致的适航要求和运行批准标准。  相似文献   

12.
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对提高民航机场的精密进近导航能力,保障低能见度情况下民航飞行安全和提高航班正常率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系统性能、设备配置、台址设置和临界区保护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笔者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总局有关仪表着陆系统技术要求和运行规定,结合设计和建设北京首都机场Ⅱ类仪表着陆系统的经验,对系统的性能要求、设备配置方案、台和保护区以及飞行校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机场仪表着陆系统(ILS)Ⅱ类(CATⅡ)运行是指决断高度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跑道视程(RVR)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从以塔台管制室为中心的Ⅱ类运行通报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助航灯光是Ⅱ类运行的重要一环。由于助航灯光在低能见度下具有的直接提供地面可视目标的进近引  相似文献   

14.
美军舰载机进近程序和标准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军舰载机航母进近程序及其标准化现状,探讨了进近程序标准化设计应考虑的安全因素,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舰载机航母进近程序设计的标准化思路,并总结了进近程序设计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为我国舰载机航母进近程序标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民航总局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渡高度层改革方案》,各管理局根据方案制定的原则,对本管理局内的机场飞行程序进行了修改,过渡高度层改革对飞行程序的修改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总局《改革方案》规定,大多数机场标高较低的机场(如华东地区)过渡高度层改为3600米(QNE),过渡高度改为3000米(QNH),这本身非常简单,但在飞机运行、管制实施中将场面气压高度改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就会对飞行程序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对航线手册中所有标准仪表进、离场图,仪表进近图作修改。下面以一个机场标高25米的机场来举例说明场面气压高度变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对整个飞行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序管制条件下进近模式与飞行容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在程序管制条件下,不同进近程序模式(直线进近或推测航迹程序、基线转弯程序、直角航线进近)影响飞行间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进近程序模式、机型比例及飞机速度与飞行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量化机场飞行容量的目的。为终端区的容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以一个机场的进近程序为例,计算出其小时最大容量限制。  相似文献   

17.
赖欣  赵得存 《航空工程进展》2021,12(6):86-90,100
RNP 程序的RF 航段与传统ILS 精密进近程序相结合能充分利用两类程序的优势,但两种程序的过渡阶段需要考虑最大下降角度的设计。本文分析过渡阶段程序的平面与剖面几何设计参数限制条件,以及从星基导航方式转为陆基无线电导航方式需要稳定截获航向信号与下滑台信号的运行限制条件;结合两种限制条件,设计一种可以从不同最后进近定位点(FAP)高度计算下滑道的偏离量与到最后航向截获点(FACF)的弧距离关系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最大下降角度的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同过渡航渡长度与不同最后进近下降角度的限制下,根据给定最高程序假设温度计算得到符合两种限制条件的最大下降角,为RNP 程序与ILS 程序衔接过渡的下降剖面设计提供了一种基于理论基础且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AutomaticLandingSystemoftheAircraftinthe21stCentury1997年8月的一天夜里,在日本关岛国际机场,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一架波音747飞机由于着陆系统不准确,在进入着陆时失事。这又一次证实,在飞机进近和着陆时,着陆系统准确引导对于飞行安全的重要。1997年底,事故调查的最终结果尚未获得,但是,根据初步结论,其原因就是ILS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引导不够准确。进人着陆的程序不是按照重型运输机的程序进行。按照ILS系统准确进近下滑和按照不准确(non-precision)程序进近时阶梯式下降下滑,也就是说,按照机上高度表指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影响飞机起飞性能的因素以及制作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意义和目的,简述了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总体设计方案和思路,分析了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决策点的选取、转弯航迹控制以及越障评估的要求等。指出了行业内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应用方式,包括机组手动打点或者导入机载导航数据库方式,以及使用两种应用方式所需关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着陆过程中一发失效复飞路径超障评估的必要性和评估思路,针对进近图中的复飞梯度,提出梳理机型着陆复飞爬升梯度,与进近图中复飞梯度比对的方法,以验证飞机着陆复飞性能是否满足进近图复飞梯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技术的不断实施,各个机场RNP APCH飞行程序的Baro-VNAV运行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高原机场具有海拔高、气温条件与国际标准大气条件差异大的特点。在高高原机场设计和实施Baro-VNAV程序时,要尤为关注飞行程序温度限制对运行的影响。根据中国民航PBN实施路线国,在所有新建机场和大部分现有机场实施基于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RNP APCH程序,并配套使用基于气压式垂直导航(BaroVNAV)的类精密进近(APV)程序。BaroVNAV是一种导航系统,是航空器机载计算机根据RN P APCH进近程序规定的垂直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