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会展资料中桂林文化特色词,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语时,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直译、直译加注解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把具有桂林地方文化特色词所蕴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外国友人介绍桂林旅游文化时,不免涉及旅游文本的翻译。以《魅力桂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总结翻译桂林旅游文本时可采用的几种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相关旅游文本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全球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国际化,为我们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采用异化策略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由、优点及广泛性,论述了包括音译、直译、直译加注、转换补偿在内的四种具体翻译方法。笔者认为,采用异化策略英译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俨然成为中国英语的词汇,彰显汉文化个性,实现译文同原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引发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的遐想和赞叹,留下了吟唱桂林的不朽佳作。文章收集、整理有关唐宋时期咏颂桂林的诗作,分析古代诗人们的桂林印象,更进一步挖掘桂林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桂林本地诗词文化研究,探索桂林诗词对桂林旅游宣传和景点开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交际语言中,公示语是一种特殊形式,其具有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是公示语区别于其他交际语言的特色功能,在旅游景区尤为常见。旅游景区公示语不仅担当了公示语功能,同时是国内外游客欣赏、了解景区风景及文化的重要渠道。对外国游客来说,景区公示语翻译重要性更是可见一斑。但综观国内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公示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翻译的对错,同时还需要考虑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为例对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文本类型及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君子"一词翻译十分多样,但哪种翻译更恰当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欲以亚瑟·威利、辜鸿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关联理论探讨和评析"君子"一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能够产生最佳关联的译法,以及"君子"形象构建,以期为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在中国旅游或居住,如何把饱含"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的旅游文本用合理的方法彰显其特色所在,同时规范翻译行为,让更多的外国受众领悟在华旅游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译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亳州市主要旅游景点解说词的英译为例,在深入分析旅游景点解说词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英译此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旨在为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宣传国内旅游资源、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海洋民俗文化为例,分析了海洋民俗文化词的三种类型及其英译问题:海洋风俗文化词的英译问题;海洋信仰文化词的英译问题;海洋民间传说、谚语和渔歌等文化词的英译问题。在顺应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三种翻译对策:采用音译+内涵式名词短语;根据源语语境采用形象保留法;采用文化信息补偿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海洋民俗文化词的英译问题,为海洋民俗翻译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贬官文化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贬官的精神世界以及其作用于自然山水而形成了山水文化。贬官文化是桂林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着桂林的文化旅游,论文主要分析贬官文化对桂林旅游的影响与贡献,挖掘贬官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开发贬官文化旅游的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庆长江三峡与桂林山水都是享誉中外的黄金旅游线路.长期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为了满足两地旅游市场联动拓展的需要,国航重庆分公司从9月12日起,开通重庆一桂林航线,每天飞行一班,使用最新引进的波音737飞机执行。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记作为游客共享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具有实时性、客观性等特点,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感和态度。文章以45篇网络游记为分析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游记进行了高频词分析、高频形容词分析以及社会语义网络分析,指出了桂林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为提升桂林的旅游形象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校训英译旨在对外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传递学校教育精神。通过列举数十所中国高校校训的汉英翻译实例,从信息、表达结构和交际三方面分析中国大学校训汉英译本存在的不对等问题。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等表现为信息没有译出和错译了原文信息;表达结构不对等表现为译文不符合英语国家校训的表达习惯;交际不对等表现为译文交际意图的失败。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两种翻译策略来解决汉英译本中存在的不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发,通过对其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内中华传统经典文本的英译研究,探讨"行文心理"翻译论在文化外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其"译创"手段加以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模式对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的借鉴意义,以期觅得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之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的沟通需要跨语言、跨学科的翻译。同时,对中国民间故事跨文化的翻译需要建立在文化互尊为基础的跨文化研究之上。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笔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笔译实践为基础,讨论在中国民间故事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桂林地处我国上古苍梧之地,舜陵古城零陵县城最初在全州咸水乡,东汉时县址迁入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虞山、尧山、象山是舜帝道德文化桂林渊源的佐证。舜帝孝感天地,德化弟象,执中治国,成为中华德治文明的奠基者。因此,象山之"象",不再是物象、事象之象,而是"理"、"道"之"象",成了中国道德文化的象征,中和的象征。我国古代便有象耕、"象亭神"、凤凰来仪等神话传说故事,并积淀成丰厚的中国伦理文化。发掘象山之"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必将进一步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在世界旅游名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研究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对《盗墓笔记》《寻龙诀》两部盗墓类电影字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盗墓笔记》《寻龙诀》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实现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归化使电影中文化意味较强的表达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习惯;而异化则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受众能从译文中感受到原语文化独特的异国情调,正是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巧妙结合使得《盗墓笔记》《寻龙诀》的字幕翻译取得了成功,并对其在海外的影片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