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八十年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中国在1984年对国内卫星通信进行了规划,确定在“七五”期间将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我国从1984年起成功地发射了两代5颗东方红系列的同步通信卫星。历经三代卫星的研制与改进,使我国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第一代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二号,于1984年4月8日发射成功,定点在125°E。卫星载荷设计为覆球波束天线及两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为16W。第二代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天线采用单椭圆波束覆盖全国和4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40W。于1988年3月7日在西昌首次发射,定点87.5°E。本系列卫星共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东方红二号甲(DFH-2A)是中国研制的自旋稳定地球静止通信卫星,目前已有三颗在轨运行,其中的第一颗已在轨飞行4年多时间。卫星的遥测数据表明,星上各种仪器和部件的温度均处于设计指标范围内,温度稳定。本文将介绍DFH-2A通信卫星的热控制技术,综述卫星在轨飞行温度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早在90年代第一个春天尚未降临之际,中国航天界的领导人就作出了一年之中“五星高照”的决策。如今,奔腾的马年还未成为历史,五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已先后从神州大地上升起。精确的计划,精湛的技术,精心组织的一次次发射——199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名符其实的丰收之年。 2月4日,中国第五颗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AC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成功,于2月13日准确定点在东径98°赤道上空,使中国多数地区用3米地面站即可收到卫星传送的清晰图象,将中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曾参加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他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近日,戚院士接受《中国航天》杂志  相似文献   

5.
李海如 《中国航天》1992,(11):34-37
本文简述了东方红二号甲(DFH—2A)卫星星载测控系统的任务、组成及各组成设备的功能、性能、设计特点及飞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6.
“百合花”2号(BS-2)是能够直接向日本家庭播放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它是在1978年发射的“百合花”试验卫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直播卫星于1984年1月23日下午4时58分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的大崎发射场用N-Ⅱ5号火箭发射,卫星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行,于2月15日进入同步轨道。将于1984年5月下旬交付日本通信广播卫星机构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9号10时59分56秒,中星6B卫星发生故障,导致在该卫星上传输的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3个省的卫视等150套电视节目全部中断。卫星故障时间共47分钟,从11时47分03秒至13时11分17秒,中断的150套电视节目陆续全部恢复播出。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1):30-30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2011年12月22日,中国长征-4B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资源一号02C卫星,为我国2011年航天发射画上了圆满句号。资源一号02C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颗填补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卫星质量约2100kg,设计寿命为3年,装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鑫诺一号卫星是由中国鑫诺卫星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负责承制,可为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和电...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在系统试运行一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12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并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关情况。同时,正式公布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发布会上,冉承其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中国  相似文献   

13.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0,(3):121-122
中国北斗卫星系统2020年覆盖全球中国首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0年5月19日在北京举行。参与年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于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11,(1):10-10
本刊讯2010年11月17~19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宇航学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发起的"201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在古都西安举行。来自卫星应用界的知名人士和从事卫星应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经营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营服务商、生产商、  相似文献   

15.
BERS_1卫星成功运行两年 ,一切系统正常 ,寿命可延长1年2001年10月14日是中国第一颗传输型对地遥感卫星 - -CBERS_1卫星在轨成功运行两周年的日子。CBERS -1卫星以首发成功、首发应用并以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获得国内外同行以及中国和巴西两国用户的好评 ,这颗星被原国防科工委领导人称之为“百家星”、“智多星”、被中央领导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一百余家用户在应用开发卫星图片。两年来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接收和归档了20多万幅遥感图像 ,订货和分发了14000…  相似文献   

16.
靳颖 《卫星应用》2012,(5):48-50
2012年9月19-21日,2012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航天局、科技部、广电总局、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等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省级电信管理局、广播电视局及用户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内主要卫星运营商、知名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商、新闻媒体等近800人莅临大会。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阿联酋、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的卫星行业的企业代表和研究人员参加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物联网与云时代的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教授作了同题报告。会议期间举办"卫星技术讲座"、"主题报告会"、"圆桌讨论会"和"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等活动。在3天的会议中,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直播卫星(DBS)系统给单个的小型接收机发送电视节目的局部和临时性试验已进行好多年了。美国航宇局的通信研究卫星中的应用技术卫星系列、法德合作的交响乐卫星、欧洲空间局的轨道试验卫星、加拿大的赫姆斯和阿尼克-B 卫星以及日本的广播卫星系列,在这一领域中都作出了贡献。严格地讲,其中有些工作也许不完全属于直播卫星范畴,但它们至少与用户的需求和适  相似文献   

18.
宗合 《航天》2010,(10):18-19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国际卫星组织、相关运营商、科研机构、卫星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的代表出席大会,共同探讨我国卫星应用技术的新动向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16日~19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国际太空》杂志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览展示会。  相似文献   

20.
低轨遥感卫星长寿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自1999年10月14日发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资源一号至今,我国已发射多颗低轨遥感卫星,形成了资源(含测绘)、海洋、环境减灾等多个系列的卫星和卫星星座,并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国外先进同类卫星相比,国内低轨遥感卫星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遥感卫星研制水平和遥感卫星使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