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然气消费量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组合预测的方法应用到天然气消费量的预测中,并与三种单一预测方法回归分析预测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为天然气合理使用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变截面梁的传递函数近似解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有限元法与传递函数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便于处理变系数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方法。这种方法把有限元位移假设作为传递函数方法中对变系数部分预估的基础,然后再利用传递函数方法的标准解法进行处理。作为应用实例,利用此方法对变截面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作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方法既保留了传递函数方法的各种特点,又提高了单元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将可靠性设计思想与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相结合,介绍其原理、工程方法、应用实例以及处理方法等,以此能更好的在型号设计中应用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非结构动网格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簧方法是一种常被采用的非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文中采用一种新的非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即弹性体方法(Elastic solid method,ESM)。和弹簧方法相比,虽然弹性体方法的计算量大,但是可以处理大位移的情况,尤其善于处理网格扭转很厉害的情况。另外,采用弹性体方法可以减小网格重新生成的频率,从而可以减小映射误差,同时也可以减小网格重新生成带来的计算量。将两种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表明该弹性体方法在处理动网格问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求解大型对称特征值问题的块Chebyshev-Lanczos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计算大型对称矩阵若干个最大或最小特征对的块Chebyshev迭代法,讨论了块Chebyshev迭代法对块Lanczos方法的应用,给出了块Chebyshev-Lanczos方法。计算实践表明块Chebyshev-Laaczos方法比块Lanczos方法和Chebyshev-Lanczos方法都优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民机残值的定义及相关价值概念;全面回顾了国内外民用飞机残值的预测方法,总结出目前普遍适用的三种方法:基于民机机龄的回归预测方法、基于不同民机相异市场实力的回归预测方法以及基于民机市场价值的预测方法;分析表明此三种预测方法的精确度依次提高,操作性相应下降;最后提出残值预测方法的未来发展可与民机全寿命周期中的其他成本预测相结合,进一步精确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延时估计方法的精度受采样间隔的限制。为提高精度,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宽带信号的分数延时估计方法。该方法将周期图法与抛物线插值应用于带限随机信号的互相关谱,可以获得连续的延时估计。文中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对该方法与其他分数延时估计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优于其他估计方法,在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接近克拉美罗下界。由于发射信号具有宽带和随机的特点,该方法适用于低截获概率雷达。  相似文献   

8.
声学风洞流场低湍流度及频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线风速仪对5.5m×4m 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闭口试验段低湍流度流场进行测量,根据对干扰信号的分析,提出了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并与一般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流场测量方案、方法和结果。采用功率谱方法和斯特罗哈数方法分析脉动速度信号中的干扰噪声,发现40Hz~10kHz 频谱范围内同时存在电磁干扰噪声和支架干扰噪声。比较分析了0.5Hz~5kHz 带通滤波方法、电磁噪声解耦方法和0.5Hz 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对干扰信号的滤除效果,采用0.5Hz 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获得了流场低湍流度数据,流场速度30~100m/s 的湍流度平均值小于0.05%。实验结果表明,高通惯性衰减滤波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干扰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为低湍流度流场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离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方法是目前支撑叶轮机械精细化设计的高精度且工程可实现的数值模拟方法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DES类方法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以基于一方程的DES类方法为例阐明其构造思路。在准确性验证方面,针对叶轮机械中普遍存在的分离和转捩现象,结合当前DES类方法对经典物理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了DES类方法对该现象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对DES类方法在直叶栅、亚声速和跨声速叶轮机械内流场的预测精度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着重分析了当前DES类方法在叶轮机械应用中需要兼顾的问题,为下一步DES方法在高性能压气机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用对偶数矩阵来描述冗余度机器人的雅可毕方程的方法,对偶阵及其变换是这一方法的基础,对偶阵方法可使机器人节点参数的描述变得简洁,尤其在可毕矩阵的直接确定过程中这一方法更显得有效,对偶变换这一方法对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系统之建模提供一种简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很多特征向量导教时,以Nelson法为代表的直接法都显出效率低下,第二作者为此发展了直接法的一个分支──动柔度法。本文虽是动柔度法的继续,但就非重特征值情况而言,它是一种最好的动柔度法,因为它像Fox法一样,“一步求解”便可获得通解,然而它又不存在Fox法的缺点──支配方程的系数阵为满阵,所以说,在计算很多非重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导数时,简单动柔度法不仅在计算步骤上比Nelson法简单,而且在计算时间上成倍地减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平均分数法、等效组分法和产品分数法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研究了稀土串级萃取有效分离系数计算方法的准确度.误差分析表明,在最小有效分离系数附近,平均分数法、等效组分法和产品分数法的准确度均很高.在极小有效分离系数附近,等效组分法与产品分数法的准确度较低,产品分数法的准确度相对较高.在最大有效分离系数附近,等效组分法和产品分数法的准确度均很低,平均分数法的准确度很高.与数学模型法比较,平均分数法与等效组分法的准确度较高,产品分数法的准确度较低.平均分数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明显优于等效组分法和产品分数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使用满应力设计方法对飞机蒙皮厚度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基于满应力法对各个单元厚度进行迭代更新,接着考虑蒙皮厚度的连续性要求,应用邻近单元厚度加权平均法对单元的厚度进行修正。在进行厚度加权平均后,对单元厚度进行整体修正来保证蒙皮厚度分布满足应力约束条件。该方法同时适用于金属蒙皮与复合材料蒙皮。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隧道结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即惯用法、修正惯用法、多铰环法和梁-弹簧模型法,介绍了壳-弹簧模型,最后提出了岩土介质-盾构隧道有限元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何确定脉冲爆震发动机平均推力的问题,介绍了体积比冲估算法、推力壁压力曲线积分法和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法的计算与测量原理。建立了PDE模型机推力测试台架系统。同时采用推力壁压力曲线积分法和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法对一PDE模型机在不同频率多循环工况下的平均推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体积比冲估算法、推力壁压力曲线积分法和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法所获得的PDE模型机平均推力计算值与实验值,发现:PDE模型机的平均推力随工作频率的升高基本上呈线性增加;同一工作频率下,采用体积比冲估算法得到的平均推力最大,推力壁压力曲线积分法次之,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法最小;PDE模型机平均推力应处于推力壁压力曲线积分法与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法所测推力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随机振动试验中,为防止卫星过试验现象的出现,通常需要应用带谷试验方法对卫星进行合理的激励.带谷试验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带谷试验方法和被动带谷试验方法两类.文章首先对两种带谷试验方法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了阐述,随后应用两颗卫星分别进行主动带谷和被动带谷试验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带谷试验方法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压缩屈曲与后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承受压缩载荷下屈曲、后屈曲和破坏整个失效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进行了压缩稳定性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加筋壁板进行了屈曲分析,得到加筋壁板的屈曲模态、屈曲特征值及屈曲载荷;根据加载端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弧长法(Riks),得到了弧长法的屈曲载荷及后屈曲承载路径;引入失效准则,得到后屈曲直至破坏的承载能力。对比两种有限元分析法与试验结果可以得到:加筋壁板的后屈曲承载能力很大,特征值法分析屈曲载荷较弧长法更精确,而弧长法可以更好模拟后屈曲行为,建立的分析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传递矩阵法求梁的变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传递矩阵法求梁的变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传递矩阵法不仅概念简单 ,格式统一 ,便于上机操作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它与材料力学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 ,将能够自然地渗透现代工程广为应用的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对当前探讨课程内容如何进行创新处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内转式进气道与飞行器前体的一体化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行器前体/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气动设计角度分析了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及其与飞行器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流线追踪方法、基于均匀来流的吻切流设计方法和基于前体非均匀来流的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正对来流的独立进气方式以及利用前体预压缩进气方式两类,结合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对这两者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分析,基于均匀来流条件的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得到了深入发展,但还有必要进一步发展非均匀来流条件下的设计方法以提升一体化设计的灵活性;此外,随着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的深入发展,一体化设计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