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十八届国际磁学年会于1980年4月21日至24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二十个国家的有关学者、科学家、工程师等共九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电子学会磁学代表团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会上宣读论文二百七十七篇。我国代表团在会上宣读了关于磁性材料及器件的论文十二篇,反应较好。应用磁学的专业面较广,包括磁记录,  相似文献   

2.
第十八届ICT国际年会于1987年7月1日至3日在西德卡尔斯鲁厄市召开,本届会议代表共有三百余名。参加会议的有西德、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挪威、印度、巴西、埃及、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九名代表(中国台北三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宇航联合会(IAF)第三十二届会议一九八一年九月六日至十二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中国宇航学会作为国际宇航联合会的成员,第一次派出了以学会理事、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希季同志为首的四人代表团前去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宋健、于景元、朱广田、毕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控、遥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八日在北京西郊香山别墅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建国以来在“三遥”专业方面召开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型学术讨论会。七十七个单位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老一辈科学家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5日上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等17个国家的空间机构官员和专家近20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0,(7):10-16
2010年5月31日-6月3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暨第11届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欢聚一堂,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同出席这一首次在华举办的世界性月球盛会,共商未来探月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离子体鞘套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5月4日至5月10日在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单位的老中青科学技术人员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老科学家朱岗崑、龙咸灵都讲了话并作了学术报告,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会议采取大会与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宣读了论文、报告35篇,论题广泛,讨论深入。主要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25日上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等17个国家的空间机构官员和专家近200人参加会议。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博士受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的委托,与国际月  相似文献   

9.
国际标准化组织航天分技术委员会(ISO/TC20/SC14)第20届年会于2010年5月10日至14日在英国伦敦的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总部召开,来自巴西、中国、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共10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ECSS(欧洲空间标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标准化组织 /航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航天分技术委员会 (ISO /TC2 0 /SC1 4)第十一届年会于 2 0 0 1年 5月 1 7日至 1 8日在巴西S^aoJosedosCampos召开 ,此前召开了 5个工作组会议。今年出席会议的国家有中国、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 ,欧空局代表作为联系人参加了会议。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七○八所 )组团 ,航天一院、五院、七○八所共 1 0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 5个工作组的会议和年会。会议通过了第十届伦敦年会的会议纪要 ,任命了起草委员会 ,起草委员…  相似文献   

11.
周武 《航天》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交流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探讨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发展方向,第六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年会于2004年8月25日至29日在中国西安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典、立陶宛、埃及等国的1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届国际年会,由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国防科工委可靠性专家组成员李良巧负责组织,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9,(4):70-70
2009年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的100多位科学家,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航天器工程》作为特邀学术期刊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交流主题包括: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Lunar Geophysics);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4.
刘洁  刘姝  田胜 《中国航天》2011,(10):6-9
2011年9月13~15日,以"应用空间技术进行地震监测和早期预警"为主题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第三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8个成员国和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9月11~12日,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罗马总部召开了空间筹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8个国家和机构的24位代表参加了讨论. 空间筹备委员会是根据2012年2月为审议和通过《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空间资产特别问题议定书》 (简称《空间资产议定书》)召开的外交大会做出的第一号决议成立的机构.该委员会是为了未来成立空间资产国际登记处而设立的临时性监督机构.空间筹备委员会的成员国家包括中国、巴西、捷克、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美国等国家.世界各地金融及商业界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为了推进落实《空间资产议定书》生效所要求的条件,空间筹备委员会还组织了两个工作组,空间资产国际登记工作组和委员会议案起草工作组.  相似文献   

16.
《质量与可靠性》2007,(3):F0002-F0002
2007年5月20日至2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航天分技术委员会(ISO/TC20/SC14)第17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巴西等11个国家以及ECSS(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的140多名航天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团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五、六、八院、时代电子公司和七0八所等单位近50名代表组成。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7日至12月29日,“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 Data Ptocessing and Analysis)在武汉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美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汉大学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协办,《航天器工程》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1):23-23
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于2008年11月13~14日在广州隆重举行。论坛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担任轮值主席。来自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论坛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2月1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学术交流会第二届会议(8412会议)。与会代表76名,学术论文37篇。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会议自始至终由中国宇航学术测控专业委员会主任、老专家陈芳允主持。在开幕式上还特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老一辈科学家、光学专家王太珩作了报告。出席大会的有国防科工委司令部赵起增副参谋长、干校校长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0日,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编委会2006年工作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技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庄逢甘院士,学报副主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副总经理、张履谦院士、屠善澄院士、余梦伦院士,常务编委、科技集体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辉,21基地赵军副司令员等编委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报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参加并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