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奋为 《上海航天》1998,15(3):61-64
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卫星、导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成败。材料的生产工艺、检验、选材、贮存和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可靠性的因素。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理化检测在航天材料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提出了航天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分析了影响航天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提高其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航天研究院(本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确保复杂系统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可靠性的重要基础。航天研究院(本部)质量管理体系既要突出复杂系统产品又要体现管理服务。与项目产品保证、机制、质量文化结合并追求卓越绩效的航天研究院(本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模式.为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3.
冗余航天火工装置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工装置在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航天关键产品,本身具有价格昂贵、高可靠性(多数要求达到0.9999以上)等特点。火工装置工作的成败,关系着人员的安危和任务的完成。产品在使用前,必须要通过试验来评估可靠性。因此对火工装置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针对冗余设计航天用火工装置,结合应力-强度等可靠性相关理论,采用强化试验思想提出了冗余设计航天火工装置的可靠性试验评估原理和可靠性试验验证方案。根据提出的原理及验证方案,首次通过试验评估并验证了冗余设计火工装置--某拔销器的功能可靠性,同时两种加严方式的试验也实现了相互验证,从而证明了提出的可靠性评估原理和试验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解决了小子样评估冗余类航天火工装置高可靠性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4.
一 设计方面 贯彻总公司《航天型号可靠性管理暂行规定》和《航天产品保证大纲要求》(QJ2171),尚未进入试(正)样阶段的型号,要系统地开展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工作,要落实组织和职责。进入试(正)样阶段的型号要针对研制中的问题,补充可靠性试验、分析和开展可靠性增长工作。 二 生产方面 1.根据总公司《关于清理型号工艺的通知》(质字[1997]009号)要求,认真清理在用工艺,  相似文献   

5.
杨奋为 《上海航天》2002,19(3):57-62
为确保航天系统工程广泛使用的重要配套接口元件--电连接器的使用可靠性,详细介绍了其选用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各项技术参数(电参数、安全参数、环境参数等)的选择方法,最后讨论了电连接器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航天型号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型号产品生产中全面实施新焊接标准的工作实际,从射线检验、射线底片评定等方面研究和实践了无损检测的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从强化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确保其本身的工作质量和保证产品可靠性目的出发,介绍了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管理的几点做法。并对为发展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网络作为航天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凭其无缆化测量的显著优势,已成为航天运载器环境参数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航天运载器上搭载的无线传感网络纷繁复杂,技术路线各异,难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航天运载器的通用化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通用化产品架构、设计要点、应用难点及发展思路,旨在提高产品性能及可靠性,最终形成性能分档、可靠性高的货架产品。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这次会议集团公司为什么要召开《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发布会,我认为:一是,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性。电子元器件是型号的重要物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天型号中的应用,航天型号用电子元器件的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同志称“电子元器件是火箭的细胞”,细胞的质量出了问题,对火箭的质量影响不言而喻。要确保型号成功,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提高型号用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二是,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控制的重要性。过去,电子元器件质量问题和其使用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装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航天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多为传统方法,对于高可靠长寿命的航天产品,用传统方法来发现潜在缺陷是极其困难的。可靠性强化试验作为一种新型的试验技术,效率高、成本低,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航天产品固有可靠性,目前已在航天运载火箭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荣吉利  宋乾强  张涛 《宇航学报》2015,36(3):360-364
给出了一种预测航天火工装置功能可靠性的新方法。当产品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且已知产品上(下)规范限时,基于应力-强度模型,结合可靠性、统计学等相关知识,给出了航天火工装置可靠性的小样本预测方法。该方法可用20发以内的试验样本量来预测火工装置0.999999的高可靠性指标。此方法虽以火工装置为研究背景,但其基本原理可应用到其他机械类产品的可靠性预测之中,为可靠性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合理选取批产品交付试验的振动量级,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一直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首次利用可靠性最大的准则,导出振动量级的最优值。换言之,用本方法所确定的振动量级作交付试验合格的产品,其使用成功的概率最大。从而建立了振动试验载荷(静载荷)与使用载荷(动载荷)之间的可靠性的联系。 本文结论适用于需作振动*(或冲击)交付试验的任何产品,包括向国外订购的有关设备,在交付使用之前,用此结论作检查试验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航天大型地面试验是评估验证航天产品设计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是航天型号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面试验及其策划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个型号的研制经验,提出了大型地面试验策划应遵循的十个方面(即"十条"),从而确保大型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一次成功、次次成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航天产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ST)的非参数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样本数据构建分布函数的概率上下限,然后将其转化为证据理论框架下的基本信度分配(BBA),最后在可转移信度模型(TBM)下将其转换为一种概率度量,可据此对产品的寿命特征进行评估.文中的数值例子,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新型航天产品的可靠性评估中是简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可靠性验证试验是用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特征值是否符合其规定的可靠性要求的一种试验。在航天系统内关于威布尔型产品可靠性评估问题已有多篇文章进行了讨论。本文就威布尔型产品可靠性指标验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指出威布尔型产品的形状参数m,及抽样量n对验证试验方案的影响.提请在制订抽样验证试验方案时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装备具有高性能、高价值、小批量、组成复杂、高速飞行、环境严酷、多次分离等显著特点,要实现高可靠具有很大难度。总结了航天可靠性工程的3个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并对体系框架中的各种可靠性工程技术及其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最早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最后,面向未来一段时期航天装备体系建设的需求,初步提出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关键技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1.外观质量检验的目的意义 航天电连接器的外观质量非常直观地展示其设计可靠性和工艺制作水平.留给用户的视觉和触觉印象。往往成了是否选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航天电连接器的工作寿命是决定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工作寿命的因素之一。而要保证连接器在长期贮存后,在冲击、振动、温度交变、真空排气、辐照、氧化、  相似文献   

17.
航天电连接器的质量包括技术指标和可靠性两方面。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品不可靠,技术性能再先进也得不到发挥。失效与可靠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矛盾体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总结航天电连接器的失效有关案例,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航天电连接器的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并论述如何保证电连接器可靠性及开展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试验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梯形螺纹量规的的工艺性能,从外观、相互作用、螺距半角和中径的测量等方面分析了梯形螺纹量规检测技术,并对其应用规划加以阐述,以提升航天军工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多次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航天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有了显著提升。航天产品的高可靠不仅来自于对整箭、整星研制和生产过程的严格质量管控,也需要高可靠的基础产品作为支撑。紧固件是航天产品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基础产品,其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载荷作用下始终保持连接可靠是航天型号成功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相关领域的  相似文献   

20.
1 背景情况 航天器上几乎所有的单机、大部件、直属件都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每个型号使用的紧固件数量达数千个.螺纹连接结构作为航天型号大量使用的基本结构,其可靠性事关航天型号的成败.紧固件的安装是总装操作者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也是直接影响航天器产品的质量的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