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元 《中国航天》1999,(8):15-18
今年5月10日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思想设计的小型科学试验卫星——实践5号小卫星顺利升空了。该卫星质量为298公斤,尺寸约为1.10米×1.20米×1.04米,主要用于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等。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6):46-46
印度于当地时间4月20日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A型火箭发射了“雷达成像卫星”(RISAT)2侦察卫星以及安娜大学的“安娜大学星”(ANUSAT)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重约300公斤,有效载荷为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配备有抛物面形雷达天线.寿命为3年。它不受光线和天气条件影响,能透过黑夜、云层和伪装进行侦察。卫星轨道高度约为550公里,倾角41度。据报道.卫星研制工作得到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的军用卫星技术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传统大型侦察与预警、通信、导航等军用卫星,以及基于模块化、标准化的微小卫星技术成为当前深受重视的领域。本文将就2010年大型军用卫星与微小卫星整体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4月15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即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战告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1,(12):42-42
根据10月31日签署的协议.越南将从日本购买两颗X波段雷达对地观测卫星。这是日本首次实现遥感卫星出口。卫星将采用日本电气公司(NEC)研制的新型“新系统体系先进观测卫星”(ASNARO)遥感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风云二号卫星S波段转发器1.5W线性固体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技术,应用这个设计方法成功地研制了风云二号卫星S波段转发器1.5W线性固体功率放大器。实测结果表明该核性固体功率放大器电性能优良,满足了系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卫星应用》2007,15(2):55-60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商业卫星遥感公司——美国地球之眼公司(GeoEye),将于2007年春发射一颗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地球之眼-1(GeoEye-1)。该卫星将能以0.41m全色(黑白)分辨率和1.65m多谱段(彩色)分辨率每天搜集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地图精度级图像。  相似文献   

8.
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叶培建一、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一般分为返回型和传输型两种,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用。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能进入实用状态。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星系统这...  相似文献   

9.
1月17日0时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战告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小卫星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一般把质量100公斤以下的卫星称作为小卫星,把发射它们的、起飞质量百余吨以下的运载火箭称作为小卫星运载火箭。从1957年10月到1997年12月,全世界共进行3844次成功的空间发射,入轨航天器总数为4881个。其中1054次(占27.4%)使...  相似文献   

11.
小卫星将引起空间技术发展的一场革命王景泉36年前,美苏开始空间竞赛时,均从小卫星开始。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3.6kg,1958年2月,美国发射的第一颗探险者-1号卫星,仅重4.8kg……经过30多年发展后,小卫星又出现高潮...  相似文献   

12.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菁 《中国航天》2011,(9):24-31
2伽利略系统进展 2.1空间段 2.1.1伽利略卫星星座 伽利略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见图3)。这些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中高度地球轨道上.其星座构形为Walker27/3/1.并有3颗在轨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为23616km.轨道倾角为560.设计寿命20年。  相似文献   

14.
纳米卫星的概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卫星的由来在航天发展史上,由于受运载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研制的卫星都采用小卫星方案,其重量只有几十公斤。70年代末,由于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和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提高,大型多功能卫星开始出现,卫星体积不断增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成本不断攀升,风险逐渐增加。如一枚大力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连同所发射的侦察卫星价值可达10.5亿美元以’上,一旦发射失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航天界又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小卫星。198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实施了全球低轨道信息中继(GLOMR)计划,在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5):44-45
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朝于当天当地时间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在东海卫星发射场(位于该国东北部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成功发射了“光明星”2试验通信卫星。公报说.卫星利用“银河”2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起飞9分2秒后.卫星准确进入轨道。卫星轨道倾角为40.6度.近地点为490公里.远地点为1426公里.周期为104分12秒。卫星搭载了必要的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2010,(2):5-10
自1999年我国第一颗资源卫星成功发射并投入应用运行以来,已经成功发射并运行了3颗资源卫星和2颗环境卫星。负责这些卫星运行管理、数据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应用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不断成长壮大,推动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向更广泛、深入发展.并承担起了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民用高分卫星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8):22-22
预测国际公司在其新近完成的“民用与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研究报告中预测.今后10年将有价值163亿美元的大约139颗成像卫星交付。10年预测期的前半段将比后半段更为活跃.有97颗卫星将在今后5年内制造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9月6日.我国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卫星)星座中的两颗光学星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升空.9月8日卫星开始成像测试.自此揭开了我国利用专门卫星数据进行环境与灾害预报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天兵 《航天》2011,(12):54-56
2011年9月23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日本第4颗光学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卫星。它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是日本最后一颗情报收集卫星系列卫星。光学4号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2号卫星。它与光学3号具有同等性能,属于日本第2代侦察卫星,分辨率比日本第1代侦察卫星光学1号、2号高,达0.6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9,(1):11-12
千里眼视力大增 为了满足国家和广大用户对资源卫星数据产品的连续性需求,并结合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卫星的技术现状.2007年9月19日中国又把资源1号02B星送人轨道。该卫星继承了资源1号02星的有效载荷设备.并增加了新的兼具试验功能的载荷设备.对后续中巴资源卫星的研制生产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9月22日.北京、广州、乌鲁木齐3个地面站顺利接收到该卫星发回的对地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