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子力 《中国航天》2012,(6):20-25
航天基金会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研究航天发展态势和市场状况等,研究数据比较客观。从2006年起,航天基金会每年发表一份《航天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航天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研究航天发展态势和市场状况等,研究数据比较客观。从2006年起,航天基金会每年发表一份《航天报告》。报告对前一年全球航天产业的进展进行全面总结,展示航天活动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提供政府预算和商业收入等数据,并对计划、产品、政策和航天队伍情况进行详细解读,对相关人员了解航天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有重要参考价值。今年7月发表的《2015年航天报告》分为四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0,(7):9-14
航天基金会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1983年。从2006年起,航天基金会每年发表一份《航天报告》,今年4月发表了《2010年航天报告》。报告对全球航天产业进行了清晰的综述。《2010年航天报告》分为航天产品与服务,航天经济,航天基础设施,经济影响、劳动队伍与教育和展望五个部分。现将报告的执行概要部分刊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航天基金会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研究航天发展态势和市场状况等,研究数据比较客观.从2006年起,航天基金会每年发表一份《航天报告》.报告对前一年全球航天产业的动态进展进行全面而清晰的综述,对政府和商界领导人、教育工作者、金融分析师、学生和航天相关企业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今年4月发表的《2013年航天报告》仍分为5篇,即航天产品与服务、航天经济、航天基础设施、劳动队伍与教育和未来展望.报告对全球航天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称,包括商业收入和政府预算,全球航天经济总量2012年增长到了3043.1亿美元,比2011年的2853.3亿美元增加了6.7%.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源自商业活动(含航天产品与服务和商业基础设施)的推动.从2007年到2012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增长了37%.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7):29-31
美国航天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1983年,主要研究航天发展态势、市场状况等。其研究数据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基金会于2009年4月发布的《2009年航天报告》由航天经济、航天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影响与劳动力以及展望五部分组成,记录了2008年各国政府、公司和创业者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继续利用和探测太空的大胆计划,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8,(5):44-45
美国航天基金会4月8日发表了其《2008年航天报告》。称2007年全球航天活动的经济规模超过2510亿美元,报告全面研究和分析了航天工业的状况,以2007年数据为主,包含了全球航天预算和收入信息、年度概述以及对“航天基金会指数”的分析,并首次探讨了美国的劳动力问题。2007年全球航天工业的预算和收入总额达2511.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报告称,美国航天工业雇员数量正在增加,平均年薪(2006年为88200美元)是总体私营部门平均水平(42400美元)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2012年航天报告》是由美国航天基金会、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航天领域、航天政策、金融市场、科学、教育和技术方面的专家,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公开的信息,包括从政府报告和国会纪录,到行业协会和私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广泛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来源还包括在主流商业界和工业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这份年度报告是对上一年航天产业活动、主要的产业收入来源、航天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航天雇员、航天产业的政府投资以及航天产业的市场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10年航天报告》是由美国航天基金会、独立研究机构以及航天领域、航天政策、金融市场、科学、教育和技术方面的专家,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公开信息,包括从政府报告和国会纪录、行业协会以及私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广泛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来源还包括在主流商业界和工业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这份年度报告是对上一年航天产业活动、主要的产业收入来源、航天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航天雇员、航天产业的政府投资以及航天产业的市场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基金会发表的《2008年航天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航天产业发展的新视点,航天产业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和最具创新性的产业。从2005年至今,《航天报告》像一台望远镜,每一年都在凝视着不断发展的航天产业,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航天产业界的工作人员、航天系统、航天器运行和社会效益。为了吸引和培育更广泛的读者群,从行业专家、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到投资者,航天报告既提供详细的统计分析,又给出了前景评估。《2008年航天报告》广泛涉及了从通信卫星,及其发射、操作和投融资人员,到月球和火星探测的各个领域。它描述了以创新、扩展和机遇为特点的航天产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0,(6):27-27
<正>美国航天基金会4月12日在国家航天研讨会上发表了其《2010年航天报告》。报告称,在过去5年里,全球航天经济增长了近40%,反映出军事和民用航天计划的日益商业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陈杰 《中国航天》2007,(4):20-22
2006年航天产业市场总收入继续增长。2006年11月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全球航天活动指南》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航天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5):46-47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在第25届国家航天研讨会上发表了《2009年航天报告》.称2008年全球航天收入达到2570亿美元。报告称。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动荡.但航天工业却经历了非凡的事件和经济增长.诞生了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比如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水、美国用导弹成功摧毁一颗失控卫星、中国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和美国一种私营火箭成功发射等。报告揭示的一条最重要信息是全球航天经济2008年取得了将近2.5%的增长.航天收入比2007年增加了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活动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尽管如此,航天作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发展和服务经济民生的重要领域,世界航天经济仍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世界航天经济发展呈现强劲的发展动力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中数据,2021年全球政府预算和商业航天收入均明显增长,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再创新高,达到4693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9%,是近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79-79
2006年11月14日,美国太空基金会发布《航天报告:全球航天活动指南》,分析了全球航天工业、航天产品及航天业务,提供了一份最可靠的新数据。报告将全球航天活动分为9大领域,包括:航天基础设施、航天产品及服务、航天收入及政府预算、航天产品的应用及服务的实施、航天活动的影响、未来展望。2005年全球政府预算及航天工业收益共计1800亿美元。1100亿美元来自全球商业航天收入、基础设施、基础保障服务、卫星服务及基于运输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0月,麦吉尔大学航空航天法研究所、西蒙斯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太空安全指数2019》。《太空安全指数》系列报告自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迄今共发布了16部年度报告。报告全面阐述过去一年全球与太空安全相关的活动进展情况,深度分析全球航天活动对太空安全的影响,信息丰富,视角中立,对了解太空安全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09,(5):4-5
2009年9月22日,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邀请,美国航天基金会代表团抵京访问。  相似文献   

17.
崔志 《卫星应用》2005,13(4):42-53
本报告是兰德公司国家安全研究分部撰写的技术分析报告。在简要回顾日本航天前25年(1969~1994年)发展史的基础上,报告重点剖析了最近10年(1994~2004年)日本航天活动事故频发的原因,评述了日本航天组织机构、航天预算、军事航天计划及其航天产业,最后对日本航天未来发展可能选择的4条道路及其后果进行了逐一分析。报告中多次提到日本即将出台的航天政策可能是指2005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总投资达570亿美元的《2006~202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长期规划》。这项太空探索规划宣布日本要在2015年前实现机器人探月,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太阳能研究基地的宏伟目标。 本报告虽然是一篇为日本航天“把脉”会诊的研究报告,但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结论或经验教训,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航天及其产业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航天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4):45-46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在第25届美国全国航天研讨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获得该基金会颁发的2009年度航天成就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航天员翟志刚等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航天基金会主席普尔哈姆说.“神七”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载人航天的未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 《中国航天》2009,(4):17-22
麻省理工学院航天、政策与社会研究组2008年12月15日发表题为《载人航天的未来》的白皮书。这份报告号称是多年来对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进行的一项最全面的独立评审。报告建议美国设定更高远的载人航天目标,集中开展更明确地针对这些目标的研究,并加强与他国和私营工业界的合作。研究小组称,在向有关方面做了初步介绍后,该报告已得到了政界领袖、国家研究委员会一个小组、奥巴马过渡班子和其它方面的积极认同。在阐述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理由时,报告提出将载人航天的目标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令人耳目一新。"主要目标"包括探测、民族自豪感以及国际威望和领先地位,而科学、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和激励作用都属于"次要目标"。作为主要结论之一,报告认为美国应在载人航天领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及私营火箭公司等商业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现将该报告分期刊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受总公司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对1997年航天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大会报告1998年航天标准化工作安排的初步意见,请各位领导和与会代表研究、讨论。 一 1997年航天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 1997年,航天标准化工作在国防科工委和总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按照“服务型号,质量第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紧密围绕航天型号研制生产和总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