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阳风与彗尾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引起不稳定的一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无力场情形下,太阳风与彗尾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二流不稳定问题。应用International Cometary Explorer(ICE)飞行器对彗星Giacobini-Zinner的探测数据,采用合理的等离子分布形式,得出的结论是在彗星内部存在着这种二流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2.
纪龙  闻新 《太空探索》2013,(8):60-61
为什么彗星有两条尾巴?阳光辐射和太阳风会将彗星的头部"吹"出一条或者多条的尾巴,所以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最长,而远离太阳去时,彗尾开始缩短。事实上,大部分彗星通常有两条尾巴,一条是由尘土组成的,另一条是由气体组的,如图所示。由于彗星在太空中高速运动和行星引力的合成作用,尘土构成的尾巴会稍稍有点弯曲。由于气体比固体更轻,且更易被太阳风吹动,所以气体构成的尾巴通常是笔直的。另外,彗尾看起来都很亮,气体彗星尾巴是由于其中一些粒子本身就可以发光,尘土彗星尾巴是由于尘土颗粒反射光线,而变得闪亮。  相似文献   

3.
美欧天文学家发现,本世纪最亮的海尔—波普彗星远离地球时带着一条由钠原子构成的黄色彗尾,这是人们首次在彗星上观测到这种彗尾。 美国航宇局的卫星4月初发现,正逐渐远离太阳的海尔—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I型彗尾风差角的大量资料, 得出其变化和日心距离的关系是不大的;但对日心黄纬, 却显示出逐渐减小的趋向.文章还得出, 风差角的变化随着彗星的切向速度而单调上升,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动力风差原理是形成风差角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太阳风速度场的分布特性, 得出了平均太阳风速度随日心距离的变化是不明显的, 而随日心黄纬有着缓慢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Ⅰ型彗尾的背景材料,分析了MHD波的色散关系,探讨了螺旋波的稳定性及其演变的特征.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有的彗尾中可以产生稳定的螺旋波,有的则不然,只能是浑云状态.文章给出了理论推演,列出了观测结果,理论和观测能较好地符合.可进一步结合Hale-Bopp彗星的观测,进行对比和检验.  相似文献   

6.
庾晋 《飞碟探索》2004,(6):25-26
彗星的发现彗星是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密度很小(大约为空气密度的2×10-17)而呈云雾状的天体,一般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彗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和尘埃质点等物质构成的,它是彗星的实体部分,整个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彗核周围环绕着的云雾状物质称为“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彗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在太阳热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彗星从何而来?有的人认为彗星是某些行星及卫星上的火山…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半年,最耀眼的彗星莫过于鹿林彗星,因为它来自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星云,若轨道呈双曲线,这会是它唯一一次造访太阳系内部。而且相较于其他来自奥尔特星云的彗星,它算是非常接近地球的一个,近地点约只有0.41天文单位(相当于6100万千米),使得不少天文专家日以继夜守着它,才能捕捉到难得一见的彗尾断裂、长时间“反向”彗尾等景象。  相似文献   

8.
文青 《国际太空》2004,(12):16-19
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彗星的考察,使人类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因为从彗星上能够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物质来自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始残骸。继美国航宇局(NASA)的“星尘”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1月成功追上怀尔德-2彗星,并拍摄照片和收集其彗尾物质后,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天夜空中出现了上颗新彗星,这是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的彗星,也是全世界在新世纪发现的第一颗较明亮的彗星,它的彗尾最长时已超过一千万千米。 大家想知道这颗彗星发现前后充满深情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彗尾流线断裂现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等离子体Ⅰ型彗尾流线的断裂,已多次被人们见到.本文用MHD的理论,讨论和分析了这种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空间等离子体扰动所产生的结果.本文作了定性的分析,及定量的计算,比较满意地解释了这种彗尾中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日冕膨胀中的角动量问题。利用大量I型彗尾资料的计算,证实了日冕膨胀中方位分量的存在;它不仅是随机量,而是具有大小为9.8km/s的定常量。太阳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以来,由于日冕膨胀丢失了80%的角动量,太阳自转角速度正以指数律下降。因此,这将对太阳动力演化起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2522活动区多波段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暗条演化与1B/M4级双带耀斑爆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足点的剪切运动导致暗条电流增强和耀斑贮能;(2)暗条上升运动和绞扭现象是暗条电流增强和耀斑贮能的结果;(3)Marttens-Kuin模型至少适合于解释与暗条快速上升有关的双带耀斑爆发。   相似文献   

13.
鸭翼布局中双立尾对全机气动及流场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斗机先进气动布局研究中,双立尾位置的选择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适当的双立尾位置会给飞机纵横向气动特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一种鸭翼布局的飞机模型,按3种不同的双立尾配置进行了气动力测量、流态显示,然后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进行了不同迎角下的流场测量.结果表明:双立尾处于飞机内侧后置内移位置其最大升力系数具有最大值.破裂过程及流场特性同无双立尾时的情况十分相似,进而说明双立尾同机翼涡的干扰主要是促进了涡的提早破裂,从而恶化了全机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单向拉伸和疲劳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分层扩展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水对分层扩展速率影响不大,而在疲劳循环载荷作用下,层合板发生分层后,水渗入层间及横向裂纹中,使层间裂纹和横向裂纹扩展速率大大加快,层合板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显著下降。因此当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水介质中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裂纹对水的敏感性。本文还探讨了超载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效应。实验结果证明,与金属材料的机理完全不同,超载对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不但无延迟效应,反而存在加速现象。  相似文献   

15.
Anticipating the new results from the space missions to Comet Halley and Comet Giacobini-Zinner, we make a brief review of recent theoretical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dust-plasma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late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cometary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comet-solar wind interaction, two separate issues: (a) surface processes and (b) plasma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to indicate how various kinds of observations of cometary dust comas and tails may be used to infer the conditions of solar wind - comet intera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lasma processes in the cometary ionospheres and ion tails (and vice-versa). In particula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arrow sunward-pointing dust streamers emitted from the cometary nuclei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electrostatic transport of sub-micron dust over the nuclear surfaces at large heliocentric distances; and the striae sometimes observed in cometary dust tails at smaller heliocentric distances could be the consequence of electrostatic fragmentation of fluffy dust particles in the ion tail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铝锂二元和五元合金的内耗。采用倒扭摆法,测定了不同热处理和时效状态的铝锂合金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内耗和剪切模量。测量频率为0.3~5.0Hz。观测到了铝锂二元和五元合金中各自不同的内耗峰(即晶界内耗峰,Ke Peak)。实验表明,与纯铝和传统的铝合金相比,铝锂合金葛峰的峰高值比较低,并且对应葛峰的温度较低。根据晶界粘滞性滑动模型,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归因于溶质原子Li及其沉淀相δ′(Al_3Li)和δ(AlLi)对晶界滑动的阻尼。本文对铝锂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TEM观察。  相似文献   

17.
Recent observations of daytime 150 km echoes made from Gadanki have revealed ‘descending layer type’ echoing pattern, which are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ir well known ‘necklace’ pattern. These descending layer type echoing pattern have close resemblance to those of the nighttime valley region echoes that are presumably linked with the intermediate layer formed by the meridional wind shear associated with the semidiurnal/terdiurnal tidal winds. The observed clos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two echoing patterns reminds the plausible role of the semidiurnal/terdiurnal tidal wind and metallic ions in the governing physical processes. We present 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these two echoing phenomena by making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radar observations from Gadanki. Importantly, we bring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in the light of currently availabl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n an effort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origin of these echoing phenomena, which have been addressed so far in isol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美国行星际监测卫星IMP-H和IMP-J同时在弓激波上游的极佳时机(1976年1月21日—22日)探测的结果, 比较了两个卫星同时测得的离子脉冲(E≥125keV/Q, Q≥1)的计数率和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在IMP-H比IMP-J离地球远的四个事件a—d中, a和b事件时, IMP-H上测得的计数率大于IMP-J上计数率, 各向异性从太阳指向地球;c事件时, IMP-J上计数率大于IMP-H上的测量值, 各向异性从太阳指向地球;d事件时, IMP-J上计数率大于IMP-H上的相应值, 各向异性改变方向, 从地球指向太阳.它们可以用太阳风中扇形边界样的磁场反转形态磁重联产生的高能粒子的假说来满意地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1年7月31日日偏食时观测到的日晕光度轮廓, 通过理论计算与观测轮廓的拟合, 求得描述地球大气散射特征的扩散函数.在日面黑子或其它活动客体的光度测量中, 可以利用这种扩散函数进行散射光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