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液体推进在八十年代,美国将对航天飞机进行一系列改进,这些改进会影响到液体推进技术的发展。此外,,空间运输系统的应用还决定了液体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八十年代液体推进可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1.航天飞机推进系统对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改进的主要目标是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和提高推力,重点在轴承、传热、制造技术及材料研制方面。通过改进,预计到1985年主发动机推力将提  相似文献   

2.
RBCC组合循环推进系统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着重通过美国对RBCC推进系统的研究历程和最近的进展动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不同时期研究计划的重点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欧洲航天局、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在RBCC推进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最后进行了总结,分析了RBCC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和国外在该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出了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以及RBCC研制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国内在RBCC组合循环推进系统方面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X-30国家空天飞机计划面临着许多重大技术问题,诸如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研制、高超音速下的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以及先进材料的研究等。它的预算可能要遭到削减,空军也可能会退出这项计划。在这种形势下,各承包公司仍在努力开发X-30所需的各项技术,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普惠公司和洛克达因公司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空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是未来航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最有希望的候选方案。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他们提出的膨胀循环空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ATREX)的系统设计、研制进展情况以及用于海平面静态试验的缩比型ATREX发动机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电推进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天平 《火箭推进》2015,41(2):7-12,32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电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的主要单位。2014年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电推进发展中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分别从空间飞行试验、型号产品研制、新产品开发、专业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系统介绍。空间飞行试验包括了SJ-9A卫星离子电推进系统和XY-2卫星霍尔电推进系统,型号产品研制包括了DFH-3B平台首发卫星LIPS-200离子电推进系统、DFH-5卫星平台和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LIPS-300离子电推进系统及LEO大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系统,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包括LIPS-200+,LIPS-100和LIPS-400等离子推力器及LHT-140霍尔推力器,电推进专业技术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栅极组件工作寿命分析及概率性评估、放电室性能分析及优化以及基于等离子体能量沉积的推力器热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空天瞭望     
<正>美小公司束能推进技术获进展美初创企业逃逸力学公司7月17日宣布成功试验了一种新推进技术,称其最终将造就出低成本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该公司在实验室对其微波束推力器进行了一次缩比试验,以微波束形式把能量传输给推力器,使氦推进剂加热,进而产生少量推力。公司首席执行官加里奥特说,他们认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国际液体火箭推进会议于1997年8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美、俄、法、德、英、意等国航天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发表论文35篇,内容涉及主级推进、上面级和航天器推进、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及未来空闻探索的推进技术等。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任新民院士任本届会议主席,他在会议开幕词中回顾了世界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21世纪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前景。在此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在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论文学术永平较高,并具有相当的深度,这对我国液体火箭推进技术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下面着重在几个方面作简要述评,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新颖的原子氧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微波电子回旋其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简称“ECR”)的先进技术,最佳调试状态下,可获得10~(15)/cm~2·s 的束流。在该试验装置上,我们对航天器上大量使用的 Kapton 和石墨环氧材料进行了原子氧效应试验,首次在国内成功的获得了原子氧束流模拟试验的样品结果。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证明:试验结果完全与国外同类设备的试验结论一致,这标志着我们在原子氧地面模拟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综述雷达制导技术的进展和发展阶段的特点;雷达制导技术的进展反映了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进步;但经验和系统设计的改进也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毫米波技术和砷化镓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它们对雷达制导技术在未来武器中的应用将起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导弹,航天运输系统和空间站,航天通信,太空作业和保障,空间电推进,空间电源,推进技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航天材料九个方面一年来主要事件和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1.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3.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介绍了导弹与航天领域近一年来的主要进展和重大事件,内容以美国的为主,但也简要地介绍了其它国家的情况。它涉及到导弹系统、航天运载系统、航天器(卫星)系统、推进技术、航天后勤保障、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用非相干多普勒跟踪系统取代相干多普勒跟踪系统是可能的,只需消除其振荡器频率漂移对测速的有害 影响即可。TADT技术能使之达到相干系统的准确度。文中介绍TADT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其在TDKSS网中的应用。结 论认为,TADT方法是解决非相干多普勒跟踪系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从而使航天器的多普勒跟踪 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个新的化学火箭推进领域--低温固体推进技术,叙述了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形式、特点和有关技术问题,近年来国外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于航天运载火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6,(2):10-13,20
2005年,世界军用卫星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侦察卫星继续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天基雷达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美国稳步推进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的升级换代,法国发射了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以欧洲伽利略系统为代表,美俄欧三大导航定位卫星系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美军已将网络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式引入作战领域,近年来正加速推进网络战体系建设,在战略理论、指挥机构建设、技术装备研究和训练演习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具备了较强的作战能力。归纳了美国家及军队重要网络空间战略文件的主要内容,评述了主要网络战指挥机构及作战力量建设过程与现状,分析了美军网络战技术与装备研究的进展,并对其训练演习情况进行了阐述。其研究成果对全面理解美军网络战体系建设的特点、措施及现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Aerospace China)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的在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航天防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解读中国航天政策和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关注航天人才教育、航天科普宣传与航天文化传播等。读者对象为航天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4月7日发推特表示,他对明年底之前让第二级火箭也能重复使用、从而实现100%的火箭复用"相当有信心"。这表明该公司在实现第一级复用后重新开始重视一度被搁置的第二级复用设想。太空探索公司曾在2011年披露了对"猎鹰"9火箭的两级均加以回收和重复使用的一项方案,但其近几年取得的明显技术进展都仅限于第一级。这是因为第一级着陆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且在全箭成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