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航宇局在1978年10月24日发射了“雨云”系列(共七颗)的最后一颗卫星——“雨云-7”,任务是监测人为的和自然的地球大气污染。这颗卫星又是能提供连续环境数据的第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2.
广角镜     
台湾第一颗卫星升空 1999年1月26日下午7点34分,台湾的第一颗卫星“中华卫星一号”(见下图)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美国“雅典娜”火箭将其送入了倾角为35度,离地600千米的圆轨道。 这颗卫星重401千克,肩负着通信、电离层电浆电动效应(日地物理)及海洋水色照相三项科学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4.
<正>不同于今年3月底远征一号上面级首飞时发射一颗卫星,这一次它承担了两颗卫星的发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为了让北斗双星此次太空之旅更为舒适安全,研制团队对上面级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了北斗双星平稳分离、准确入轨。  相似文献   

5.
巴西定于1992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期间发射本国制造的SCD-1卫星。这是一颗执行遥感与环境数据收集等多项任务的卫星,由巴西国家航天研究院自行建造。该院院长巴博沙说,SCD-1卫星1988年已定型,用了将近一年时间进行发射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发射准备的最后阶段。建造该卫星所需的热真空室与振动试验设备耗资3000万美元。巴西将于1992年9~10月间把这颗卫星送往美国,装到飞马座火箭上。美国在用B52飞机将火箭与卫星运到佛罗里达州沿岸上空4万英尺的高空  相似文献   

6.
据巴西《商报》7月9日报道,由于财政困难巴西将推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日期可能延期到今年的12月份。这颗卫星是由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于去年制造的,它可接收和转播气象信息。由于美同方面施加了压力,由巴西决定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承接发射任务。轨道科学公司是在一年前与前苏联的宇宙技术设备总局争夺中赢得这份生意的。巴西原准备在今年5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8.
利用低成本的微纳卫星组成星群协同执行空间任务,近年来引起了航天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星群松散编队控制任务,将人工势场法和基于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的速度反馈控制相结合,在各颗卫星和目标之间构造吸引势场,在各颗卫星之间建立基于位置信息的避碰势场,在空间障碍物附近建立避障势场,同时引入速度反馈控制律,综合实现星群松散编队控制,并通...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1984年4月8日发射,并于4月16日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己超过设计寿命一年多了,目前仍正常工作。这颗卫星设计命为三年,已圆满地完成了试验和试用的任务。通过最近  相似文献   

10.
□□"地球观测系统"(EO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的一项综合性地球观测计划.它以整个地球为视点,对陆地、海洋、大气层、冰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化的综合观测.整个系统由卫星发射任务、数据与信息系统和科学研究计划等3部分构成,时间跨度近20年,直至2015年.EOS计划的第1颗卫星在1997年8月发射,截至2005年11月7日共发射了20颗卫星(含失败1颗),预计今后5年内还将陆续发射7颗卫星.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将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这颗卫星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如今它在轨正常运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采用同步极轨卫星中运行寿命最长的一颗卫星。该星曾荣获国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通信需求不高、网络连接不盛以及资金缺少等因素,卫星研制任务不足,订单锐减,世界卫星制造商陷入裁员、关闭、合并、重组等困境。 2001年,卫星制造商共获得20颗卫星订单,2002年则跌落到前所未有的低谷,只有8颗卫星的订单,它们是: ·阿尔卡特公司获得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研制W-F5和AMC-23两颗卫星; ·洛马公司获得研制AMC-15、16两颗卫星; ·波音公司获得研制Thuraya-3卫星; ·阿斯特留姆公司获得研制Hella-Sat卫星; ·轨道科学公司获得研制Telkom-2和银河-1R两颗卫星。 2003年情况略有好转。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2,(11):18-21
印火箭发射两颗外国卫星9月9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A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法国阿斯特里姆服务公司的"斯波特"6商业遥感卫星和日本大阪工业大学的"大阪工大小型宇宙飞船搭载电火箭发动机项目"小卫星,同时还发射了印本国的"迷你冗余捷联惯导系统"试验装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这是其第100次国产卫星和运载火箭任务,前100次任务包括63颗卫星和37枚火箭。PSLV火箭现已为国外用户发射了29颗卫星,而"斯波特"6是其中最大一颗。印总理辛格前往发射场观看了这次发射。  相似文献   

14.
1998年7月4日,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的DBS1电视直播卫星发生了主控制处理器失效的问题。这颗卫星同泛美卫星公司的银河4、7两颗卫星(Galaxy4、7)一样,都使用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的HS601型卫星平台。3颗卫星从今年5月...  相似文献   

15.
据华盛顿消息:地面控制人员在1991年3月6日关闭了一颗有故障的美国导航星卫星,这颗卫星在海湾战争中曾向美国部队提供情报,然而现在它却正迅速地失去供电能力。美国空军军官上星期说:这颗工作了10年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失效,对中东及北美西部的导航覆盖能力略有损失。这颗卫星已大大超出了预计的4年工作寿命。1991年12月11日,这颗卫星稳定系统的一个反作用轮发生了故障。地面控制人员过去已经停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将在明年一季度发射称为"月船"2的第二项探月任务。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介绍,"月船"2是"月船"1的高级型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组成,将对月面开展矿物学和元素成分研究。印度将在3月和4月份采用"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和3型火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其中2型火箭将携带面向南盟的一颗卫星,原本称为"南盟星"的这颗卫星现已改称"南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发射服务商天外发射公司将利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今年12月的一次拼单发射任务把多颗微小卫星送入轨道。该公司已为近百颗卫星提供了有效载荷集成和发射安排服务,但这是其首次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订发射服务协议。天外发射公司尚未明确其将利用这次发往太阳同步轨道的任务发射多少颗微型卫星和立方星。  相似文献   

18.
路迪 《国际太空》1999,(10):5-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预计将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一项包括4颗卫星的全球气候监视计划。NASDA目前已申请了大约1.2亿日元(合100万美元),用于对2颗拟于2005年发射的全球变化观测卫星(GCOM——GlobalChangeObservationMission)进行研究。这笔研究经费尚待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颗卫星称为GCOM-A1,其重点任务是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是GCOM-B1,将携带5种遥感器,其重点任务是地球观测。它们的2颗后继星GCOM-A2、B2,将于2010…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名为SRE-1。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声明,这颗卫星将在太空运行13~30天后返回。  相似文献   

20.
云喻 《国际太空》1995,(3):11-11
美国航宇局经过最后两年的努力,将一颗价值1.73亿美元的科学卫星送入轨道,在开始研究太阳风和它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任务之前,该卫星已经受了许多的试验。1994年11月1日清晨,美航宇局用麦道公司的德尔它火箭发射了这颗卫星。90分钟以后,卫星的主通信天线按计划展开,随后在白天展开了8台其它仪器的天线和支撑杆。在对卫星作全面检查以前,良好地工作了30天。这颗卫星由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建造,装备了8台科学仪器,分别由美国航宇局的哥达德航天飞行中心、马里兰州立大学、加州伯克莱大学、法国空间局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