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卷首     
六月,世界杯来了,带来了32支“梦之队”激情的旋风。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决定把属于我们的“航天梦之队”献给你们。平凡的你、我、他,在选择了走进这支“航天梦之队”之后,就成为了酝酿超越的幕后英雄。在我与他们共同经历的每一天里,我品尝到了这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食粮。于是,我希望能将这句发自心底的感谢献给他们,谢谢他们  相似文献   

2.
王棋 《航天员》2008,(6):79-80
神七发射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通过对航天员进行问卷调查、音乐试听等方式精心选取了100多首航天员喜爱的歌曲。这些歌按照内容和主题共分为七个系列,分放在七张不同的专辑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七张专辑、一百首歌中包括了新创作的16首新歌,它们共同构成专辑《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其中包括由李继耐诗歌作词、刘斌倾情演唱的《神舟颂》;陈善广、杨利伟作词,廖昌永用心呤唱的专辑同名歌曲《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年轻女歌手孟抒秋深情演绎的《飞天梦圆》……。整张专辑的制作始终以"展现中国载人航天风貌,讴歌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为中心和主线,内容广泛,情真意切,可以说是一张地地道道的"航天歌曲专辑"。《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表达了航天人的心声:如果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航天人的航天梦就无法实现,因为航天人的每一次成功都是站在祖国母亲的肩膀上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样也传达了社会大众的呼声:为神七喝彩,为航天人自豪!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与过去的一些专题不同,这个专题稍显年轻。首先,它说的几乎都是年轻人的事;其次它说了一些可以实现或已经实现的航天梦:最后,因为不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直接管制,他们在航天领域里的努力都显得相对轻松而自由。对航天有着强烈兴趣的年轻大学生、对太空有着超级痴迷症、旁人难以理解的个人,对暂不成熟的航天市场积极投身的私人企业——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干着不同的事情,但最后都促成了同一个结果:他们的参与让航天人更加多元,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形式更加多彩、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力量更加强劲有动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航天大舞台,航天大PARTY,有人倡导,有人实行,大家分工又合作,可以学,可以玩,很开心。这是让我们感到亲切和高兴得事情,航天离我们更近了。我们也可以参与,可以共同努力,可以去共同见证将来,不再老是回顾历史上的航天了。  相似文献   

5.
六月的江南,热气蒸腾,阳光灿烂。为了学习、研究、推广零缺陷管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航天型号发射成功的经验,我来到现代化大都市——上海,采访我国航天科研生产的重要基地——第八研究院的院长袁洁,袁院长在百忙中愉快地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2):F0003-F0003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发中心是该所致力于航天复合材料预先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的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开发部门,成立于2003年4月,占地4500m^2,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现有职工7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3人。在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导的原则下.形成了一支从理论研究、工程试验、科研管理等方面相互配套的年轻科研队伍。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5):F0003-F0003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发中心是该所致力于航天复合材料预先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的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开发部门,成立于2003年4月,占地4500m^2,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现有职工7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3人。在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导的原则下,形成了一支从理论研究、工程试验、科研管理等方面相互配套的年轻科研队伍。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3):F0003-F0003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发中心是该所致力于航天复合材料预先研究、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的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开发部门。成立于2003年4月,占地4500m^2,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现有职工7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3人。在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导的原则下,形成了一支从理论研究、工程试验、科研管理等方面相互配套的年轻科研队伍。  相似文献   

9.
世界航天运载业2005年仍未从低谷中走出,仅比2004年稍有好转。这两年是世界航天运载业45年来最不景气的年份。2005年全球仅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2004年为54次),其中有19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4.5%(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某些数据与其它资料上的数据有差别——编注)。但2005年的中国航天续写了辉煌,神舟6号成功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发射及整个航天事业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航天大国俄罗斯进行了8次商业性发射,成为商业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占总商业发射次数的42.1%;阿里安航天公司发射5次,占26.3%;海射公司发射4次,占21%;中国和美国各进行1次商业发射,分别占5.3%。日本和印度2005年都没进行商业性发射。  相似文献   

10.
<正>6月8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四季沐歌集团共同出资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四季沐歌航天奖学金"在京正式设立。该项目奖学金金额为90万元,为期三年,以资助和奖励有志于祖国航天事业的优秀大学生,激励他们为实现航天梦而奋发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刘旺、张晓光出席了奖学金设立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表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1):F0002-F0002,1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航天科普创作与期刊出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本刊于2009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航天科普创作与活动研讨会暨2009年度作者联谊会。出席会议的有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太空探索》杂志新老作者和中国宇航学会领导,以及学会各部门的代表共40余人。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是航天工业总公司型号研制和大型试验任务异常繁重的一年。开展航天标准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总公司“发展航天,加强民品,提高效益,走向世界”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型号,质量第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修订和标准实施与监督三位一体、同时并举”的工作原则,努力提高航天标准化水平,促进航天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为此,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总公司“9515”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型号质  相似文献   

13.
航宣 《中国航天》2005,(11):46-46
2006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华夏儿女期骥的目光腾空而起,冲向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必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各系统配套研制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航天电器人是幸运的,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创举有我们的参与;航天电器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与祖国一起享受到了神六腾空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4.
《宇航学报》2015,(4):489
<正>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15年9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德航天企业对接会"和"中荷航天企业对接会"也将同期举行。年会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云集我同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领导,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学者,探讨航天发展的难点、热点及关键技术,内容将涵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以下简称航天质协)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会议,于2005年3月16日在北京召开。各单位新推荐的航天质协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航天质协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及个人会员代表和航天质协顾问共计7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栾恩杰主任、专家咨询委高志强副秘书长、科技与质量司杨多和处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许达哲副总经理、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文副总经理到会并讲话。会议由航天质协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曾庆来和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谈凤奎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14日,2019年中欧国际商业航天产业峰会在京召开,该会议由首创高科公司与德国Disrupt Space公司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研究机构、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等70余家,产业精英150余人。欧盟驻华大使Nicolas Chapuis(郁白)在大会上表达了对中欧商业航天合作发展的认识与祝愿,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欧之间商业航天交流对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7.
周威 《中国航天》2006,(4):16-19
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与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和其它相关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曾就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对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影响做过粗浅的分析,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探讨了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历史和发展方向。那么,从航天保险市场这一局部环境来看,我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在此,笔者想以亲历的一些项目为节点,分析航天保险市场对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影响。众所周知,在通信卫星项目中,卫星的制造、发射和保险是项目的三大支出。卫星和火箭工业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而航天保险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却仍很年轻。航天保险市场最早出现于40年前,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漫长的市场起步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的市场繁荣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到今天的市场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8.
胡杨 《航天》2013,(11):1-1
航天,固然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探索事业,但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同样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梦想。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想,没有梦想,就不会有航天事业的诞生,也不会有今天人类探索太空所取得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航天人又是追梦人。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活跃着一些老航天人的身影。虽然不再有年轻的面孔,但是因为毕生从事航天事业,因为有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为有执著的梦想,他们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身上永远充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在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这次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将首届“世界航天奖”授予“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77岁高龄的爱德华·斯通博士。国际宇航联的颁奖词认为,爱德华·斯通参与研制的“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代表了人类星际探索的新高度,是新世纪里非常令人激动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航天人的矢志努力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一步步扎实迈人世界一流航天大国方阵的行列,为新时代国家空间安全战略的有力实施保驾护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臟中国成立70周年,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诠释并推广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与管理经验、问题和解决方案、创新及实践成果,以及对国外同行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航天产品研制的标准化工作暂行办法》和满足型号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二一一厂于1994年四季度举办了两期兼职标准化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化基本知识和《暂行办法》、基础标准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