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和总结了定量反馈理论(QFT)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并应用该理论对某型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发现,QFT能够很好地解决由于模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的无人机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并从工程应用角度为无人机提供了一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案.仿真结果及与一般控制方案比较表明,用这种理论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控制效果良好,而且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飞控计算机应用到无人机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仿真测试。本文设计了对飞控计算机进行全面测试的飞行控制半物理仿真系统。选用RTLinux作为操作系统,使用MATLAB Simulink建立某型无人机飞控系统仿真模型,采用RTW(Real Time Workshop)工具,自动生成优化的嵌入式实时仿真代码,在线调整模型参数并监视仿真数据。大量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仿真代码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仿真软件的开发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仿真软件的质量和仿真系统的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无人机单机任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参数分段式无人机轨迹规划方法,并基于此完成了四种编队队形的设计,设计并实现了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通过开展编队飞行试验验证发现,轨迹跟踪偏差小于0. 16m,多自由度飞行速度平均误差0. 0093m/s,多无人机间距远大于无人机轴间距的2倍,验证了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向乾  张晓辉  王正平  刘莉 《航空学报》2021,42(3):623960-623960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作为一种长航时电动无人机的动力方案,其燃料电池的控制技术是决定动力系统可靠性和高效性的关键技术。针对用于无人机的小型空冷型开放阴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考虑面向工程应用的燃料电池整体控制过程,兼顾电堆温度控制和水管理,提出了一种前馈型模糊PID的电堆温度控制方法,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安时积分门限法的膜水含量调节策略,以实现对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效控制。通过搭建燃料电池温度控制与水管理试验平台,对所提出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试验验证,并与现有温控和水管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前馈型模糊PID方法在较长时间的燃料电池启动过程中能够较快地达到目标温度,相比于PID方法减少了7%的调节时间,与传统模糊PID方法相当;燃料电池电流持续减小时,所提前馈型模糊PID方法对超调量的抑制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其超调量仅为PID方法的34%,为传统模糊PID方法的43%;所提安时积分门限排水控制方法既能防止水淹故障,又可提高燃料经济性,在所给工况中相比现有方法节约了15%的氢气。  相似文献   

5.
针对升力风扇无人机升力产生原理异于常规飞机的特殊性,对无人机进行了受力情况分析,建立了垂直起飞阶段全量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并详细给出了纵向和横航向的控制方案。采用传统控制律设计方法对升力风扇无人机垂直起飞过程的高度、纵向及横航向控制回路进行了设计,并搭建控制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该类型飞机的运动特性,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面向无人机地面座舱的语音控制系统的综合验证平台的设计方案,从系统与实现层面对构成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功能阐述,并提出了一种动态显示语音指令控件的配置格式,为无人机语音控制系统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和特征,对传统的现代控制设计方法提出了挑战。要推进现代控制理论在飞机飞行控制设计中的应用,一要采用输出反馈或降阶技术,二要使用非标准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侯海平  魏瑞轩  刘月  周炜  魏川 《飞行力学》2011,29(1):38-41,58
在未知干扰环境下,对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常规滑模控制的编队算法由于"抖振"等问题,不适应高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控制的编队飞行控制方法,以三架无人机编队为例,建立了三维空间高阶滑模控制编队控制模型,实现了长机的航路跟踪及僚机的编队队形控制和保持.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机以不同载荷自主着陆时,固定的纵向参考轨迹线不能满足着陆速度及其他着陆参数对轨迹的要求的问题,文章根据无人机不同的飞行性能和着陆性能要求,设计纵向着陆轨迹,结合着陆过程的控制逻辑,设计控制律。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无人机的自主着陆阶段的仿真模型,验证了设计的着陆轨迹和着陆控制律满足着陆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多无人机同时到达的分散化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无人机(UAV)同时到达是典型的协同控制问题,在编队飞行、协同攻击中都有应用。以多无人机协同多目标攻击为应用背景,对多无人机同时到达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战场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无人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无人机同时到达的分散化控制方法,其内容包括仅依靠局部信息交互的分散化控制结构和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散化控制策略。为方便操作员控制无人机群体的整体行为,分别设计了引入外部参考信号和虚拟Leader的分散化控制策略。根据路径规划和速度控制的不同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它们的互补优势来应对路径误差和突发威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散化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多无人机同时到达,并且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鲁棒性、可靠性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Agent的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朝阳  崔苗 《航空计算技术》2003,33(4):71-74,7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远程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远程教育系统存在智能性差、形式单一等弊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和交互,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性、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在设计中引入了移动Agent协作信息中间件(MACISM),并给出了实现MACISM系统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远程学习系统,较好的解决了交互协作的远程学习和远程协作学习中的智能性、个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晖 《飞行力学》2006,24(2):1-4
归纳了UAV控制的一般特点,分析了无人作战飞机自主控制的基本需求,设计了实现自主控制技术的创新性MMS/EVMS结构,提出了可变权限自主的结构和实现方法。本研究结果对无人作战飞机自主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戴勇舰  徐伟 《飞机设计》2020,40(6):35-39
人作为作战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友好,高效的人机界面可有效提高装备作战效能。基于无人作战飞机指挥控制站开展了指控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梳理了指控系统人机交互设计输入,提出了一种指控系统人机交互功能完整性的解决方案。基于研究进行了指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仿真,并依据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仿真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TRBAC的分布式指挥系统访问控制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和分析了2种主流访问控制技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及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结合某分布式系统的复杂访问控制需求和处理特点,建立了基于任务—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模型,阐述了模型对最小权限原则、权限分离原则、角色层次关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智能Agent的卫星计划系统协作中间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ent技术是分布式系统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计划协同系统是航天项目在现有基础条件下提高运作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计划系统,提出了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计划协同架构中间件CPSOM方案,并且给出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劳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利用 Foxpro2 .5b 开发了劳资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首次采用双数据库的设计思想来完成对劳资数据库进行显示、打印、统计等操作。使劳资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齿轮倒角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软件框架结构的复用率,基于层次状态机理论、量子框架理论和嵌入式系统实现技术,提出一种数控齿轮倒角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含工业控制计算机、固高GTS系列八轴运动卡,搭建一套用于齿轮倒角加工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部分介绍了量子框架的相关内容,给出了量子框架的组织结构和齿轮倒角数控系统的体系图。最后开发出能够对倒角机进行逻辑控制的加工软件。经测试表明,由量子框架技术设计的齿轮倒角数控系统具有更高的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传统刀具选配模式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基于知识重用的刀具选择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实例推理技术进行刀具智能选择,对刀具智能选择过程中涉及的特征提取、知识表示、检索策略、相似度计算等实例推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框架系统控制性能,采用系统扫频方法对系统实际模型进行扫频辨识。由于加工和安装工艺等原因,框架不同位置处的摩擦力矩差异较大。研究了固定补偿值摩擦力矩补偿算法和变补偿值积分摩擦力矩补偿算法,并重新进行了扫频。根据辨识得到的模型设计了校正网络,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