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九五"期间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如当时航天部第五研究院航天信息研究所曾经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进行地震短期临震预报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还建立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系统,将其与地震前兆其它信息连接起来,组成了地震短临预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科学技术分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地物光谱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10日至15日在安徽绩溪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直接从事地物光谱科学研究的科研、生产、教育和应用等19个部门、59个单位、共79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和报告共76篇。大会宣读论文11篇,分组报告和书面交流有65篇。从会上交流的论文和报告,可以看到我国地物光谱研究工作自第一届地物光谱会议以后  相似文献   

3.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7,15(3):24-24
“第16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大会”于2007年9月7~10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承办。徐冠华院士、童庆禧院士、薛永祺院士、李小文院士等专家、领导及各遥感专业委员会的代表、论文作者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第四十七届国际宇航联大会闭幕本刊讯第4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10月11日在京落下帷幕。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9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论文670篇左右。在5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大会主题“扩大空间技术的应用”作了广泛的讨论。从4个特别专场学...  相似文献   

5.
徐锡伟 《卫星应用》1999,7(1):44-48
地震是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防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空间遥感技术为地震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文站在地震研究与预报的出发点上,指出了我国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后在地震研究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根据地震研究的特点,提出对下一代资源卫星遥感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遥感与考古     
刘树人 《卫星应用》1998,6(1):44-46
空间遥感考古是发展很快的研究领域,现在世界各国正兴起空间遥感考古热潮。文中简要介绍了我国空间遥感考古的发展现状和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郑远长 《卫星应用》1999,7(4):44-48,64
该文简要介绍了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成果,介绍了遥感卫星在预报与监测各类自然灾害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应用动态。  相似文献   

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63-63
2006年10月2—6日,第5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西班牙海滨城市巴伦西亚(Valencia)举行,世界各国从事宇航研究的组织和单位共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同时举行的还有IAF、IAA、IISL等国际组织相关会议和学生会议等,中国共有100多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参加人数居第2位,会议录取论文数居第3位。  相似文献   

1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45-45
2008年7月3日召开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经全体会员一致同意,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确认作为代表我国参加ISPRS的中国测绘学会晋升为ISPRS的八级会员。至此,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一起,成为ISPRS的最高级别会员国。ISPRS的会员国按投票权重共分八级。我国1980年参加ISPRS时为六级会员国,2000年第19届ISPRS大会上晋升为七级。  相似文献   

11.
索萱 《航天》2014,(12):30-31
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于9月2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4家企事业单位、54所高校及44所科研院所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工程师出席了本次大会。据本届大会承办机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小勇介绍,他们采用“天地一体化”全新系统设计方法,让我国刚刚发射的高分二号遥感卫星上的遥感相机实现了优于1米的分辨率,将我国民用航天遥感正式推入“亚米级”时代。  相似文献   

1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6):I0007-I0007
原订于2014年4月在扬州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遥感大会”改为2014年9月在西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光学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5):566-566
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遥感大会”拟订于2014年4月中下旬在扬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14.
温燕 《航天》2010,(7):42-45
美国多如牛毛的会议中,最为出彩的当属美国国家航天大会。  相似文献   

15.
第十四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和《遥测遥控》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会于2006年11月6日至9日在厦门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的委员、《遥测遥控》编委会委员及论文作者80多人。会上,与会的我国遥测遥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为我国遥测遥控技术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本届年会共收到科技论文70篇,通过两委会及《遥测遥控》编委认真审阅后收入大会论文集。并选出11篇优秀论文。七○四所所长助理高卫主持了本次大会。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自动…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1A、1B卫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简称HJ-1A、1B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民用光学对地遥感小卫星,具有48h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的能力.文章介绍了HJ-1A、1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技术创新点和特点,以及在轨各种光学相机的使用效果和主要应用领域,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预报遥感小卫星系列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协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和全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由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控遥感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工业遥测遥控遥信学术交流会于10月11日在北京正式开幕。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代表和列席代表168人,他们分别属于一、二、三、四和七机部、电力部、铁道部、化工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省市农业、水利、气象、城市公用事业等部门。大会共收到126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气象灾害频发和生命财产损失影响的扩大,要求未来的气象卫星观测系统通过自主星上处理、自主任务规划、星间互联互通等智慧观测手段实现快速响应、精准预报、提前预警和连续跟踪。为此,文章以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为例,结合数值天气预报和短临天气预报等业务需求,提出了包括多载荷自主协同观测、定位恒星自主预报、自主太阳规避等智慧观测的设想和实现技术途径,通过气象卫星智慧观测可有效提升卫星应用效能,更好地发挥气象卫星数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海岸冲淤动态和海岸演化趋势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卫星数据资料对海岸冲淤动态的研究已步入实用性阶段,尤其是在海岸带管理与开发规划所需的多时相大比例尺快速成图、冲淤速率跟踪监测和实时预报等方面发展迅速。因此,遥感资料(可见光、红外、微波)在海岸带管理与开...  相似文献   

20.
第十二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4日至 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委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四研究所主办。出席年会代表81人 ,来自航空航天系统各科研院所、总装备部、卫星发射基地、各大学、中国科学院专业研究所、生产厂家等 34个单位。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韦其宁研究员主持。本次年会收到论文 6 7篇 ,收入论文集在年会交流的论文有 6 0篇。论文涉及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总体、遥测系统、遥控系统、跟踪系统、GPS定位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