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的基本知识,推导了正、负温度阶跃情况下,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的数学表达式,描述了影响时间常数大小的诸多因素。对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结果的处理提出了温度变化法、面积法、斜率法等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以在流速为10m/s空气介质,温度阶跃量为40℃的一支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其时间常数为例,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成功研制了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性质原位测试设备,设备可原位、连续、定量测试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可凝挥发物率,给出全过程的出气数据、设备测控稳定、测试仪器灵敏,测试数据可靠;整体设计和技术教研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所创新、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多功位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高灵敏度原位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旋导弹的强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二时间尺度分离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器.给出了带有气动系数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Lyapunov方法分析了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并结合舵机性能限幅给出了使系统稳定的内回路时间常数完整边界.通过仿真给出了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气动系数拉偏边界.结果表明:当气动系数向使弹体系统静稳定方向拉偏时,内回路时间常数可取范围较大,反之可取范围逐渐减小直至无法使系统稳定;当内、外回路时间常数比例增加时,控制器对气动系数不确定性的敏感度增加.与三回路控制器相比,动态逆控制器鲁棒性较差,但响应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放大系统网络函数及主极点概念,论述了s域中的极值和零值时间常数分析法,导出了系统网络函数存在主极点时低频-3dB频率ω_l及高频-3dB频率ω_h的理论计算公式。还导出了ω_l及ω_h的修正计算公式,即使放大系统网络函数不存在主极点,利用修正公式也能得到较准确的计算结果。最后,通过两个实例来显示出极值和零值时间常数分析法的价值及其简单有效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的交流电阻溯源标准交直流差可计算电阻有同轴型、四回线型、八回线型和双螺线型,这几种类型的可计算电阻通常是四端结构。四端对结构对电阻的定义是最严格的,该结构使电磁场闭合,不向外辐射电磁场。因此高准确度的交流电阻测量仪和交流电桥多采用四端对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端对结构的同轴型交直流差可计算电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电阻的交直流差和时间常数。经过实测以及比对对时间常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滑油散热器的动态特性是直升机滑油冷却系统设计的基础,使用模块化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直升机滑油散热器的动态仿真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建立动态传递函数,结合动态仿真模拟曲线的比较以及传递函数的分析,对热侧和冷侧入口温度阶跃变化时的热侧出口温度动态响应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动态性能的重要影响参数——芯体蓄热时间常数τw以及热侧温度随流动时间τ变化的时间常数hτ,从而可通过改变这两个重要影响参数来有效改变散热器以及系统的动态延迟时间.通过散热器动态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可有效改进散热器以及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指导散热器与系统的优化耦合设计.  相似文献   

7.
部分充液球形中心贮箱的旋转卫星系统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并计算了半充液球形贮箱内的液体晃动问题。以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和系统运动的Euler方程为基础,用特征函数展开法计算出液体的速度场,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液体的能量耗散率及章动角的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8.
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行制作的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其数据处理。该系统采用以温度传感器的电阻作为加热元件的回路电流法,产生温度阶跃,测量其温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适用于油、水、空气、液氮、液氧等介质环境的各类温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测试。  相似文献   

9.
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流量计量的要求愈发严格,研究流量计的动态特性对于提高其在各类环境下的测量性能和在线测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涡轮流量计为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其动态性能。在涡轮流量计入口处分别施加脉冲和阶跃2种干扰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传递函数和阶跃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涡轮流量计可以作为一阶系统进行分析,脉动流的频率是影响涡轮流量计性能的主要因素;与5 Hz工况相比,50 Hz工况下幅值比降低了60%;相位差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相位差近40°;阶跃响应的速度和阶跃流的大小与阶跃幅值有关,负阶跃产生的时间常数大于正阶跃产生的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0.
S-N曲线拟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参数经验公式N(S-S_0)~β=α为基础,提出了以线性相关系数r为目标函数确定参数S_0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三参数经验公式拟合S-N曲线试验数据。我们对大量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S-N曲线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曲线拟合程度均很好。  相似文献   

11.
FY-2卫星的空间环境数据接收及警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FY—2卫星探测数据的流通过程及接收处理.首先在FY-2卫星及探测器系统中,环境探测数据被收集、调制并发射,再由地基数据接收及解调系统将数据信号放大、解调还原并发送,最后由数据处理及警报系统将数据接收处理、保存显示,并对太阳质子事件、x耀斑进行自动电话报警.该系统是保障航天器安全和提高抗辐照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小卫星星务管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第三代星上测、控、管系统 (星务系统 )的基本设计思想 ,它是基于现场控制、内嵌式微控制器和星上现场网络等概念开发的一项卫星新技术。该项技术实现传统卫星上的系统功能集成 ,具有全数字化、全网络连接、全分散式和在线组态的特点。该文给出星务系统与过去星上测控系统相比的最大两个概念跳跃 :内嵌式 ,整星全网络化。星务系统构成了一种星载柔性服务系统 ,用现场网络来协调、控制星上智能设备的相互联系 ,完成包括信息流、动作流、能量流的动态作业 ,可以在线下载任务和在线整定参数 ,改变传统卫星测控系统接口层的封闭性和专用性 ,实现星上设备“即连即用”。这就是构成星上集成电子学系统一体化的关键 ,构成“平台化”的核心。按星务系统技术设计 ,可以提高整星级可靠性和运行功能有效性 ,并可以加快研制进度和降低开发成本。该文还指出了星务系统和数管系统的不同 ,CAN总线和 15 5 3B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地月空间为推进科学、技术和探索提供了巨大潜力,是人类活动的新区域。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首份国家地月空间科技战略,为协调美国政府各部门及合作者在美国空间优先事项框架下开展负责任的、以和平为目的的、可持续的地月空间探索与利用,提供了早期共同愿景,并首次提出地月空间早期发展的4个最高优先级的科学和技术目标,包括:支持研究和开发,以实现未来地月空间的长期发展;扩大地月空间国际科技合作;将美国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拓展到地月空间;通过可扩展和可互操作的方式实施地月空间通信和定位、导航和授时,以促进地月空间科学发现、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纳卫星散热面与隔热层的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卫星的被动热控系统对卫星舱内的温度控制及其有效载荷的可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散热面与隔热层设计是被动热控设计的两大关键环节.在对其进行传热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卫星散热面面积及隔热层厚度的联合设计模型和求解算法,阐述了应用这一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的具体流程,并以一太阳同步轨道纳米卫星为例,在客观分析其轨道热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散热面面积和隔热层厚度进行了设计计算、结果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了各设计参数间的制约关系,设计结果的分析及仿真验证表明:采用散热面和隔热层的联合设计可以得到较好的被动热控效果,这一联合设计模型与算法为纳卫星的被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了简便的设计计算模型和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变构型多操纵面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的进场着陆问题,提出了一种进场着陆轨迹设计方法.将进场着陆轨迹分为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考虑了气动舵面可操纵偏转限制及深下滑拟平衡约束条件,对深下滑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了RLV气动舵面调节余量和构型变化过程,以起落架放下时间、拉平法向过载及接地状态为约束,基于RLV动力学方程,采用轨迹推演的方法对拉平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组成完整的进场着陆轨迹,所设计的着陆轨迹综合考虑了多种约束条件,提高了着陆过程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Tumbling debris has become a great threat to orbit activities.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is a novel concept for active debris removal, through which the tumbling debris no longer rotates freely but is under control. The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method aims to de-tumble the debris and then maintain desired relative states between the spacecraft and debris. The spacecraft is simultaneously stabilized through three-axis attitude control, which makes the de-tumbling and capture operation much safer, more effective and accurate. The dynamics and control for the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in the past years. This paper considers a generic dynamics and control problem for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between a spacecraft and debris. A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dynamics model of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6-DOF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The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with the backstepping method, and the spacecraft three-axis control law is designed with the PD contro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ular momentum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debris to the spacecraft and the debris is thus de-tumbled. The desired relative states are achieved efficiently. Significantly, the spacecraft and debris no longer rotate in the inertial frame and, hence, the safety and accuracy for capture operation are guaranteed.  相似文献   

17.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tectonlinear study of Landsat MSS images in bands, 4, 5 and 7 covering Middle Morocco are presen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eaments and large-scale structural pattern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geological and ore deposits distribution data on the area.Middle Morocco in this article comprises parts of the Moroccan Meseta, Central and Eastern High Atlas and northeastern Anti-Atlas. Rocks of all ages, from Precambrian to Quaternary, are found, and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area is due to Precambrian, Variscan and Alpine orogenies. Two main lineament sets are recognized on the satellite images. These are NE-SW and NW-SE. The NW-SE set of lineaments is prominent in older Precambrian and Paleozoic terranes, whereas the NE-SW set is observed both in the old inliers and massifs as well as in the younger mountain chains. The NE-SW lineaments therefore represent reactivated fractures that shoul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ctonics and sedimentary cycles of Middle Morocco. Other lineament trends are seen only in specific regions of the study area.Several major ore deposits follow lineament trends both in the basement and cover rock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endogenic deposits in the Anti-Atlas and in the Central Paleozoic massif.  相似文献   

18.
机械装备失效分析诊断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和总结近10年来我国在机电装备失效分析诊断预测预防实践和学术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从失效模式诊断、失效原因诊断和失效机理诊断3个方面对失效分析诊断技术进行归纳、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9.
空间碎片云演变过程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碎片云从破碎点开始向空间扩散过程中碎片密度和形状的变化规律,以几何形状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为特征,定义了球形、椭球形、绳形、螺旋线形、全方位弥漫直至球壳形六个演变阶段.论述了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对演变过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总结了与演变过程相关的轨道运动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各个阶段演变的动力学原理.在球形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分离速度;椭球形阶段可以利用线性化相对运动方程进行分析;绳形与螺旋线形在几何上有质变,但都有结点和结线,并可以利用速度增量理论分析和解释其存在的原因.轨道摄动力消除了结点和结线,导致碎片云的全方位弥漫,并最终使碎片云趋于球壳形.推导和罗列了各阶段转换标志点时刻的计算公式,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给出了近地轨道各个阶段碎片云分布示意图,验证了演变过程阶段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7-2009年STEREO-BEHIND (STB)和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数据, 基于冕洞高速流从太阳向外匀速径向传输假设, 讨论了随着STB和ACE卫星与太阳之间的夹角从0°增大至70°时, 冕洞发出的高速太阳风形成的相互作用区(CIR)依次扫过STB和ACE卫星的时间差特性, 并统计分析了两颗卫星观测到的CIR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可以利用STB对CIR事件的观测来预测这个CIR事件到达ACE的理论时间, 时间误差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17d和0.952d, 时间误差的产生与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速度大小的不同有关, 用速度差异矫正后, 时间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可分别减小为0.194d 和0.489d; STB和ACE卫星观测的CIR事件太阳风速度最大值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 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对特征物理量中速度、质子温度的变化最小, 而质子密度及总压力的变化最大. 分析结果表明, 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有很强的相似性, STB卫星的CIR观测可以作为ACE卫星观测CIR事件特征的参考, 从而为地球空间环境扰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