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采用G-M制冷机作为冷源,可以随时启停的用于约瑟夫森电压标准的低温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该低温连系统的研制成功并启用,有效的降低了约瑟夫森阵列电压标准的运行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运行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模式,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宽带中频相位计的研制过程。论述了相位计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框图。对各个部件的设计做了介绍,并给出了相位计所达到的技术指标。还介绍了系统测试方法和检定方法,对系统的误差做了分析,并给出了理论计算误差与实测误差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今后的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用转子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再入航天器滚速变化引起的落点误差。通过分析一般攻角方程,给出了再入航天器的进动规律和配平攻角,据此,求出了不旋转航天器的落点误差;将轨迹分段后,推出了常值滚转速率航天器的平均落点误差;在滚速过零一周范围内,通过确定过零高度,分析了过零误差机理,并对该误差进行了计算;最后,分析了低空联锁共振现象,给出了发生联锁共振的条件和误差计算公式,并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机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随机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初步研究了随机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行为,引出了滑动运动带的概念,给出了变结构控制策略,最后,指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某类型专用检具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坐标测量机的利用基准桥接测量其位置误差的方法,对平行度和垂直度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推导,给出了实现测量的方法,提升了测量范围和测量能力,同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医疗机器人运动学及灵活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创神经外科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机器人空间运动学模型,确定了该机器人逆解具有解析解,通过仿真验证了逆解的正确性.分析了机器人手腕的灵活性,用姿态球的概念定义了五自由度机器人手腕灵活性,给出了手术矢量工具姿态球的边界表达式,提出了手腕灵活性的分析方法,给出了机器人的灵活区域分布.掌握运动学和灵活性分析方法,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后续机器人控制功能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证据源权重的计算及其在证据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融合是提高目标识别准确性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高度冲突证据融合时产生不合理结果的问题,提出了证据源权重的评定原则.引入了证据距离的概念,根据证据源权重的评定原则,提出了证据源权重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各传感器证据的按权相加修正,从而在信息融合之前消除了冲突证据,避免了不合理结果的产生.为了有效利用先验知识,提高目标识别的效率,分两种情况设计了证据融合的方案,并进行了融合复杂性分析.分别对两种证据融合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使用证据融合进行目标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冷镜式露点仪的原理,分析了露点仪测量中的影响因素,针对开尔文效应推导了开尔文方程,通过计算的方法,验证了开尔文效应的影响大小。此外,还分析了乌拉尔效应和过冷水形成过程及原理,并提出了减小这些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曦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3):62-65,56
分析了三代战斗机以来座舱人机界面的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拖靶领航员对遥测信息的显示需求,设计优化了人机界面,研究开发了各参数显示控件实现了虚拟仪表显示,通过嵌入MapInfo数字地图实现了绘制航迹,对遥测信息实现了图形化参数显示,应用Vc++和OpenGL混合编程完成了基于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人机界面风格的遥测显示软件设计,并分别通过仿真和与实际设备联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冗余飞轮姿控系统控制分配与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多冗余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给出了处理冗余的控制分配方案,该方案考虑了幅值和速度约束条件并实现了二次最优.仿真验证了分配环节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不同求解算法下的动态分配效果.针对执行机构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了结合故障诊断与隔离系统的执行环节控制重构方法,实现了机构故障下的容错控制,通过卫星姿态跟踪控制仿真,验证了分配和重构环节与控制回路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某类型专用检具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坐标测量机的利用基准桥接测量其位置误差的方法,对平行度和垂直度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推导,给出了实现测量的方法,提升了测量范围和测量能力,同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高可靠性航空电子设备热分析中的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热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对比了数值法求解温度场分布的优缺点.针对航空电子设备热分析中同时要求满足高的分析精度和快的计算速度的问题,提出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温度场分布的计算方法.根据典型航空电子设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用有限体积法对待求解方程离散化,给出了离散化过程中网格划分及边界的处理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温度场求解,计算结果与热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较高的分析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热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计算机电磁泄漏的危害及测试的意义,介绍了测试系统的组成,对某国产微型计算机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载荷转动对星体产生的呈周期变化的干扰,开展了干扰抑制方法研究。利用干扰的周期特性,基于李亚普诺夫原理设计了参数未知的周期干扰力矩的辨识算法,实现了卫星姿态的自适应控制。最后进行了物理仿真试验,利用真实的星载计算机和控制部件,在气浮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地抑制了载荷转动的干扰,卫星的姿态稳定度提高了50%,且算法简单,易于星上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跟踪雷达距离自动跟踪系统特性,提出了战斗机中断雷达距离跟踪的机动轨迹控制策略.推导了跟踪雷达距离自动跟踪系统的系统传递函数,研究了跟踪误差产生机理.以二维平面内导弹攻击为例,分析了导弹与战斗机的二阶相对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闭环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战斗机中断雷达距离跟踪的控制方法,推导了战斗机的机动轨迹控制律,给出了其解析形式.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战斗机飞行员制定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薄壁管轴压胀形关键工艺参数及成形极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粘性介质传压,对薄壁管轴压胀形进行了研究;基于塑性理论和分散性失稳理论,推导了轴对称胀形内压力分布规律,得出了内压加载区间和轴向加载关系;建立了基于载荷控制的加载函数,提出了送料控制方法,优化了加载模式;基于集中性失稳理论,计算了胀形压力极限,建立了均匀变形极限和极限应力比的概念,形成了零件可成形性的基本判据;分析了管材成形过程中应力变化特点,揭示了管材胀形区由拉-压应力状态迅速发展到双向受拉的机理.通过实验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薄壁管轴压胀形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国内外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图像融合的主要步骤,概括了目前主要图像融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各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给出了评价图像融合效果的标准和方法,指出了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的非隔离型升降压电路存在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带来的短路环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网络的升降压DC/DC变换器,从电路结构上避免了短路环的存在,分析了Z网络和变换器的初始态阶跃响应,并设计了预充电电路,消除了变换器启动时的电压和电流尖峰,讨论了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 Current Continuous Mode)下的3种开关模态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依照效率最优原则对升压和降压模式的开关模态进行简化,从而优化了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选择电感电流纹波系数确保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下的方法,给出了各元器件的设计规则,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动态测试中常用的 FFT 法对测试数据进行谱分析的局限性,并评述了一种适于短时序列数据段的现代谱估计法——自回归谱估计的 Marple 法,以对动态测试随机数据进行谱估计分析。文中把 Marple 法与其他最大熵谱估计方法进行了特性比较,论述了 Marple 法的原理,给出了程序框图。最后,对实际工程中得到的数据段长度 N=30的动态测试数据用 Marple 方法进行了谱估计,举出了计算机的实际分析结果,并与应用经典谱估计方法的分析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了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程控感应分压器的实现方法 ,解决了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给出了校准方法 ,进行了误差分析 ,与传统感应分压器相比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