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江山 《卫星应用》2005,13(1):37-37
自2005年1月1日起,于2004年lO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将开始试验广播展宽云图,为用户提供服务。中央气象台将能利用风云二号C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会商与预报;我国及周边地区具备接收能力的用户可以及时收到云图广播数据;广大电视观众将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看风云二号c星获取的云图。卫星在轨测试完成后,将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数据处理现状和需求,通过引入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一种数据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运用Java 3D技术,通过虚拟场景设定,将真空热试验试件三维设计模型与热模型结合,实现温度数据—颜色映射,以云图形式显示测控数据,并实现与现有测控软件数据交互。典型试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系统可以实时、真实、直观地显示试件在真空热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为试验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监视和工况判读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监控系统人机界面进行介绍与分析,阐述Window s环境下实现三维实时动画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低硬件要求和高动画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9,(4):12-12
2009年5月15日,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用户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数据分发系统或登陆共享服务网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下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以及其他各类气象卫星的数据和产品,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站定制需要的云图短信。  相似文献   

5.
针对舵机在大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利用ANSYS结构静力计算功能,对舵机壳体和输出轴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数值计算,获得到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参数,并通过ANSYS的应力和应变输出云图以及过程动画观察变形过程,清楚准确地找出设计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研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数传、云图广播转发分系统是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之一。它为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原始云图数据传输通道、云图和三点测距信号转发通道、S波段天气图转发通道、多路气象数据收集转发通道、业务遥测信号调制和发射通道等。 转发器工作于S波段,它是一个新研制的卫星有效载荷系统。  相似文献   

7.
业界动态     
《卫星应用》2009,(2):63-64
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快速预报雷电灾害”项目启动 “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项目2009年3月25日启动,该项目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中国气象局、总参大气研究所等5所单位合作完成。该项目依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多学科领域交叉项目完成后将实现雷电灾害信息的快速预报,市民出行就能有准备了。该系统搜集海量雷电信息数据并作出分析后,将会对雷电灾害信息在0~2小时内进行预报,再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渠道传到公众手中,从而减少雷电对公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FY-2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卿  王介康  曹亮 《上海航天》2005,22(Z1):1-8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02批首颗业务应用C星的构型与布局、控制分系统、5通道扫描辐射计、星上图像生成、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工程与业务测控、二次分离、电源母线调节、复合材料结构件和仪器板等温化等主要技术特点.给出了C星相对01批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无线系统和电源等部分技术改进.在轨测试与运行结果表明,C星的成像系统达到了研制总要求和任务书指标,云图观测能力和质量满足气象卫星业务运行及应用系统的需求.自投入业务运行后,C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定量与人机交互产品,在暴雨、台风、火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对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FG47发动机是发射铱星用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的变轨动力装置,由其将铱星从椭圆停泊轨道转移到630公里的圆形运行轨道,以建立低轨道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该发动机由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于1993年8月开始研制。在模样和初样阶段,该发动机共进行地面、高空模拟及六分力试验11台,均获得成功。同时,还进行了温度循环、低频与高频冲击、公路运输、振动、模态等环境试验和转动惯量测试,又参加了分配器的分离试验和热真空试验。1997年9月1日参加长征二号丙改进型发射模拟星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9-129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2012年1月19日,成功获取了风云-2F卫星第一幅可见光云图,图像纹理清楚、层次丰富。从云图上,专家可以清晰地看见正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雨雪天气的云系和困扰华北黄淮地区的大雾。该云图与以前的卫星云图相比,  相似文献   

11.
曹志宇 《上海航天》2000,17(5):42-46
“风云二号”(FY-2)云图成像基准是由精太阳脉冲、南地中信号或北地中信号组成,相应的模拟遥测值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选择不同的云图成像基准,模拟遥测值对应变化;对于相同的云图成像基准,地面测试与卫星在轨运行时,与模拟遥测值的对应变化关系是一致的。本文就这些关联的变化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提供了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和优化光纤陀螺三轴组合的热设计方案。从光纤陀螺三轴组合内部热源出发,使用FLOTHERM软件建立了主电路板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解算,得到了主电路板在室温条件下达到稳定状态的温度云图,并与红外热扫描结果加以分析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光纤陀螺三轴组合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了电路板过热和光纤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仿真结果表明,新的设计方案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系统由光电元件、精密机械、微处理机组成,是对化纤单丝着色能力的一种检测系统。化学纤维和化纤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原料、温度和牵拉力等因素的影响,纤维的物理结构有很大差异,各机台各丝筒的纤维对染料的着色能力也就不同。为解决同批产品染色深浅一致的问题,常规的做法是:将每一丝筒的丝取2000m左右,编织成6cm长的袖套,经过五道过程染色,染成可供检验的袖套,靠有经验的人员用肉眼判色、分等。该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用于自旋静止气象卫星大回路成像试验的太阳、地球、卫星相关模拟基准源。本基准源是用于测量自旋静止气象卫星星上同步控制系统的性能,检查云图传输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并作为地面测试卫星云图传输性能的基准设备。本文论述了其基本原量,介绍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集成电路TMS320C25实现的方法,并分析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5.
红外场景的计算机仿真是导弹预警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首先介绍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整体组成;然后分析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中导弹轨迹数据处理、背景云图变化模拟、卫星姿态扰动模拟以及探测器噪声模拟等关键技术,计提出了具体仿真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合成出了部分导弹/背景图像。  相似文献   

16.
风云二号原始云图数据同步分路器是对突发性的原始云图数据进行实时的预处理,把一路串行数据流变成同步于SSD的21路并行码流,输送给SD/B系统中的数字锁相环和云图缓冲处理计算机,使它们协调工作,提供出展宽云图发送到各个接收站用作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7.
美国直播电视公司发射大功率卫星直播电视公司的HS601卫星美国直播电视公司于去年12月用阿里安火箭发射了该公司的第一颗卫星。该卫星将用于向北美地区提供小口径天线直播电视业务。直播电视公司最终将为美国及加拿大南部拥有0.45米口径天线的观众提供大约1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了陀螺仪温度试验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用该系统进行了某型陀螺仪的温度速率与位置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陀螺仪静态温度模型,由补偿研究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徐劼 《上海航天》2006,23(5):45-45
波音公司近日宣布,在模拟空间环境中利用激光束演示了转型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间的链接能力。此次与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合作进行的演示,实现了激光通信系统演示的第三个里程碑。计划共进行四次激光通信系统里程碑式演示任务。试验中,林肯实验室测试自由空间光学链接运行速度为40Gb/s,该速度能同时进行3000个高清晰电视信道广播,或约15000个普通电视信道广播。林肯实验室对波音公司硬件的性能、与美国政府新的激光通信系统协同性标准的兼容性,以及波音转型卫星光学调制解调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0.
面向大型反射面天线结构的机电综合设计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天线机电分离设计的现状,研究了天线机电综合集成技术和天线组合结构理论, 并采用精确PO法分析天线远区辐射电场,建立了面天线参数化设计的层次结构,解决了由背 架、反射面和中心体等组成的组合结构网格自动划分难题,研制了天线结构分析与电磁计算 综合集成系统。实现了天线虚拟样机的参数化设计、机电性能分析与判断,可获得天线位移 云图、应力云图与电场方向图等准确的重要指标信息。该系统可用来指导天线结构设计人员 的工作,改进天线设计手段和方法,提升设计分析质量,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