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士元 《中国航天》2000,(9):23-25
姗姗来迟 经过多次推迟,举世瞩目的国际空间站第3个舱段--恒星号服务舱终于升空了.莫斯科时间7月12日上午8时56分,俄质子号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发射进行得很顺利,服务舱于火箭起飞约10分钟后进入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2.
子力 《中国航天》2000,(9):12-13
质子号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为强大的运载火箭之一。去年7月和10月,该火简明因发动机制造质量不过关而两次发射失败,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也使有关方面更加担心已推迟很久的国际空间站恒星号服务舱能否尽早由这种火箭送入轨道。今年2月,经过3个多月的故障调查和技术改进,质子号火箭终于恢复了发射,而且“一发而不可收”。 频频施射 到7月 12日恒星号舱升空,质子号火箭在恢复发射后的5个月内已连续发射8次,其中在从6月24日到7月 12日的短短18天内就发射了4次,证明了这种火箭及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强大的航天发射实…  相似文献   

3.
简讯     
俄向国际空间站派出货船俄罗斯8月6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进步M1—3货运飞船。该飞船已于8月9日顺利地同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对接,成为第一艘与该站对接的进步号飞船。船上携带的2.4吨货物(包括生保设备、燃料、衣物、安全设备和个人卫生用品等)将由9月初乘美国航天飞机上天的宇航员们卸到站上,以为第一个长期居留机组进站做准备。船上的燃料将供国际空间站提升轨道用。M1型飞船是进步号货船的最新改进型,有8个推进剂贮箱(原来为4个),其中4个贮箱可用作货箱。另据透露,为保证恒星号服务舱的如期发射,俄政府曾冻结了给其…  相似文献   

4.
简讯     
国际空间站开始住人 航天史上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11月2日迎来了第一个长期居住机组,这标志着这座耗资600亿美元建造的长期载人空间基地开始长期有人居住。称为远征1号的第一个机组由站上指令长谢泼德(美)、联盟号飞船指令长吉德岑科(俄)和飞行工程师克里卡留夫(俄)组成,其中两名俄罗斯宇航员都曾到和平号空间站上飞行过,克里卡留夫还曾在1998年乘航天飞机到过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目前由恒星号服务舱、团结1号节点舱、曙光号功能货舱、Z-1桁架和一个增压对接适配器构成,定于2006年全部建成。远征1号机组是乘…  相似文献   

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7,(8):44-46
宇航员为空间站加装防护罩国际空间站上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尤尔奇欣和科托夫5月30日出站进行了5小时25分钟的太空行走,主要任务是在俄制恒星号服务舱外安装5个铝制防护罩,以防太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0,(2):127-127
据新华网2010年2月5日报道,莫斯科时间5日7时26分(北京时间5日12时26分),进步M04M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星辰号服务舱成功自动对接。在完成对接后,宇航员还要检查对接舱的密封性及压力数据,预计数小时后宇航员将开始从货运飞船上卸货。进步M04M货运飞船于2月3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一枚联盟-U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总重约2.5t的食品、水、燃料和科研设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5,(5):42-43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焦立中和沙里波夫3月28日穿着俄“奥兰”宇航服出舱进行了他们此次驻站期间的第二次舱外活动。此次活动历时4.5小时,其间两人在舱外安全了3个导航天线和一个GPS装置,并对空间站进行了拍照。装在俄恒星号服务舱外的空间对空间导航天线(又称W AL天线)和GPS装  相似文献   

8.
广龙 《中国航天》2004,(12):34-36
经过多次推迟.国际空间站第10长期考察组终于在10月14日乘联盟TMA5飞船升空。飞船飞行2天后.于莫斯科时间16日8时15分与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成功对接.比预定对接时间提前2分钟。由于最后时刻自动对接系统出现小的故障.对接临时改为手动完成。尽管如此,地面控制中心官员认为.整个飞行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9.
空天瞭望     
国际空间站“换班”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3月8日升空执行了一次国际空间站组装飞行任务。这次飞行送去了该站的第二个三人长期机组,并接回了第一个机组。第二个机组的指令长是俄罗斯的乌萨切夫。发现号此行携带了由意大利制造的多功能增压后勤舱( MPLM),又称莱昂纳多号舱。该舱重 11吨,长6.4米,装有约4.5吨科研设备和其它装置,包括命运号实验室舱的6个搁架。它先对接到节点1号舱上,卸货后再装上要带回地球的货物和垃圾由航天飞机运回地面。意共将为国际空间站计划制造3个这样的可重复使用增压舱。发现号已于3月2…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9月8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成功地执行了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在飞行了11天19小时10分钟后,它已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凌晨3时56分在肯尼迪航天中』b成功着陆。此次飞行的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长期机组进站工作做准备。飞行过程中,7名宇航员将3吨重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从航天飞机和早先对接到恒星号服务舱L的一艘俄制进步号货船上搬运到站内,并把食品和水等放到洗手间和脚踏训练器等相应位置,以供定于11月初进站工作的宇航员们使用。宇航员们还在恒星号舱内安装了3组蓄电池,并更换了曙光号舱内的两组…  相似文献   

11.
陈小春 《航天员》2009,(3):58-59
2009年5月7日,俄罗斯“进步M-02M”号新型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成功自动对接。这是继俄第一艘新型货运飞船“进步M-01M”号与国际空间站手动对接之后,第一次实现全自动成功对接。至此,“脱胎”于苏联第3代飞船“联盟”号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科明 《中国航天》2000,(7):22-25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晨6时11分10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晨曦中离开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开始执行国际空间站的维修和后勤补给任务。这次编号STS—101的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历史上的第98次飞行,也是航天飞机第3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上次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是在去年的5月27日,至今已有将近一年时间。 此次飞行是亚特兰蒂斯号的第21次飞行,也是它1997年9月以来的首次飞行。当时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了编号STS—86的第7次航天飞机-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任务。此后,这架航天飞机到波音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1,(6):9-10
据新华网11月3日报道,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日表示,载有2.6吨各类货物的俄“进步”M-13M货运飞船当天与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以自动方式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0,(1):13-13
1月21日,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宣布,与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对接的俄载人飞船当天成功对接到空间站“探索”号小型试验舱上,这是“探索”号实验舱首次对接飞船,俄地面专家以此来检验“探索”号试验舱的对接效果。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0,(3):63-63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北京时间2010年5月15日凌晨2时20分发射升空,航天飞机携带了一个综合货运舱和一个俄罗斯迷你研究舱-1(MRM-1)。亚特兰蒂斯号于北京时间16日22时28分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对接。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五年国外航天要闻综术周以蕴,王萍一、美航天飞机与俄和平号两次对接,拉开了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序幕为了试验国际空间站未来运行时所需的多项技术,美国和俄罗斯计划在1997年11月正式开始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对接。6月29日,亚特兰蒂...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国际空间站开始住人航天史上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11月2日迎来了第一个长期居住机组,这标志着这座耗资600亿美元建造的长期载人空间基地开始长期有人居住。称为远征1号的第一个机组由站上指令长谢泼德(美)、联盟号飞船指令长吉德岑科(俄)和飞行工程师克里卡留夫(俄)组成,其中两名俄罗斯宇航员都曾到和平号空间站上飞行过,克里卡留夫还曾在1998年乘航天飞机到过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目前由恒星号服务舱、团结1号节  相似文献   

18.
水客 《航天员》2008,(6):57-58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4日7点55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携带7名航天员发射升空,经过近两天的太空飞行,与国际空间站的"和谐"号连接舱成功对接。在进行了四次太空行走、对空间站进行大规模整修、圆满完成任务之后,"奋进"号于美国西部时间同月30日13时25分左右,载着7名航天员,拖着橙色降落伞顺利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机场跑道上。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7日,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件——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从日本横滨启程,3月12日安全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希望”号实验舱是首个日本建造的可供人居住的太空设施。主要由日本筑波航天中心研制。“希望”号实验舱由压力舱、舱外设施、两个实验设施、一个实验后勤舱、一个舱外实验平台及机械臂等部分组成,它们将先后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升空,与空间站完成组装对接。  相似文献   

20.
李裴 《中国航天》1993,(3):31-31
1992年7月末,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接待了其第12批机组(乘坐联盟 TM—15飞船来的法俄航天员)之后,预计在1993年将增加两个20吨重的大型科学舱段——光谱舱和自然舱。它们将对接在和平1号空间站上。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