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溢  韩璐  刘伟伟  裴楠 《航天控制》2021,39(5):77-82
以综合电子系统的层次化设计模型为基础,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可伸缩的高可靠航天器通用接口单元设计.该设计以标准通用硬件模块、ASIC芯片、层次化总线体结构作为技术支撑,既可实现面向多种平台与载荷航天器的多任务接口适应性,也可实现数据接口单元内部模块资源的交叉重组与系统重构.该航天器通用接口单元已在多个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中成功应用,应用情况表明此方案能显著提升航天器通用接口单元的通用性与可靠性,增强系统故障容忍及自主处理能力,利于提升航天器的产品化批产能力与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2.
卫星的测控系统正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在开放结构系统中,所有网络数据的建立、处理和显示均以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军标为依据,从国内各类卫星平台的测控系统实际出发,兼顾预研型号的发展方向,研究和分析了各种PCM遥测帧格式、遥测数据处理方法和遥控指令及遥控帧结构;利用数据库建模技术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模型;提出了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结合国内外同类数据库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符合我国卫星实际发展需要,既具有继承性,同时又有通用性和可靠性的通用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可满足对多颗星同时测控的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卫星平台;采用资源共享模式,提供灵活的接口;实现了遥测和遥控参数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遥测数据常用数据库的基础上 ,应用遥测属性传递标准 TMATS建立了新的测控数据库。新测控数据库实现了设备属性建库 ,从而使处理的参数可与测量设备相联系 ,并实现了与遥控数据库的联系。测控数据库已应用于数据处理中。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测控通信网测控通信网就是为火箭、航天器发射和飞行传递测控和其它信息的通信网络。它利用多种传输线路和终端经各级交换中心将分布于各地的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站、航天控制中心以及用户终端联系起来,实现网中各点间的信息交换。测控通信网由信源终端、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为我国航天测量船研制的新一代遥测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同时采集三个通道遥测数据;2、实时和事后处理、记录、显示打印遥测数据;3、对遥测前端进行控制和状态检测;4、实时与中心计算机和统一测控系统其他子系统通信;5、有方便的用户接口。它是一种多微处理机系统,各微处理机通过总线、唤醒、中断、共亨存贮器来实现同步和数据交换。系统软件采用树形结构,包含多个作业,每个作业又包含多个任务。通过引入新的数据结构——通信控制块,解决了不同处理机的任务相互通信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遥测数据生产消费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制可用于航天飞机遥测的超高速遥测计算机系统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天发射和在轨航天器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为支撑各类测控需求,遥测站数量越来越多,测控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从整体降低对遥测任务及遥测装备的运维管理成本,提升运维信息的应用能力,为各类角色用户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支撑,需要建立体系化的遥测装备智能运维系统。构建多级智能化运维体系,通过现代化信息感知和传输技术实现装备信息的多维度快速获取、感知和汇聚,全局性掌控战斗资源,建设运维中心及信息处理平台完成数据的智能融合处理,通过对各装备、各时段数据的比较,关联挖掘信息,深层次利用运维数据,实现资源全景展示、装备状态监视与智能维护、运行效能评估、态势分析与预测等能力,为遥测资源和战斗力部署调度提供直接全面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航天器遥测元数据缺乏继承与动态重写机制,遥测参数类型、参数实例及序列混合定义,数据弹性弱、移植性差的问题,文章借鉴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层遥测元数据设计模式,该元数据样式具备派生、继承、重写等面向对象管理机制。通过测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验证,该元数据技术提升了多用户间遥测信息的互操作性能,减少了90%以上的软件配置更改、调试、验证及错误,可作为国内航天器遥测元数据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构件的可重配置通用星载遥测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遥测处理设计方法,其软件逻辑处理与用户需求紧密耦合,难以重用。通过对星载软件构件化技术和航天器遥测需求进行分析,采用软件构件设计遥测处理模块,完成遥测采集、存储、包调度、虚拟信道调度和下传。构件化设计的遥测模块,通过参数配置和构件组装的方式实现不同的遥测需求,从而实现通用化遥测软件。经试验,结果表明,构件化的通用星载遥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任务适应性,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为通用化航天器遥测模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弹载测控设备主流的实现方法。然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制单位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信号特征进行定义,其定义的方式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弹载测控设备实现的难易程度。为研发一种高效的弹载测控设备内部互联技术,使得在弹载测控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让模块的连接更简单更高效,通用化程度更高,本文从功能上及硬件上对弹载测控设备进行精细化架构划分,分成三大核心模块及功能扩展模块,并定义一种高效的模块级内总线接口形式及协议。总线包含一次供电、二次供电及内部交联信号的输入输出,信号的交互采用半双工总线形式,各模块均可在线访问总线,在线编辑总线。经设计与实验验证,采用该总线的设计方法使得弹载测控设备对外接口交互简单,在线生成遥测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码流便捷高效,功能扩展模块可自由地叠加或减少,不增加总线接口的硬件负担,使得弹载测控设备通用化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主规划的载人航天器飞行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徐进  陈丹 《航天器工程》2015,24(1):50-55
针对航天器飞控任务中因飞行程序的准确、实时需求,对地面人力、物力和测控资源强依赖的现状,提出基于自主规划的载人航天器飞行程序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飞行程序自主规划系统。自主规划系统由测控覆盖计算模块、知识配置模块和规划调度模块组成,测控覆盖计算模块自主生成进出测控区的程序,知识配置模块对指令约束条件等航天器模型进行描述,规划调度模块以约束条件传递的方式规划任务程序,实现不依赖地面的自主飞行程序设计。通过建立自主规划系统与控制等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有效解决飞行程序与控制的协同问题,并实现不依赖于测控资源的紧急故障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星载信息系统在设计、测试、维护和运控过程中数据的流转效率,以电子数据单技术为基础,提出了电子数据单工具链的通用架构,给出的设计方案可实现数据文件的自动转换,有助于数据在各异构系统间的无缝传递。在航天器星载接口业务电子数据单(SEDS)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描述业务接口信息及其关系的S-SEDS,为业务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解决途径。以1553B总线电子数据单为实例对架构进行了验证,结果满足使用需求。文章为星载信息系统设计到应用全过程中的通用工具链设计提供了思路,有助于实现星载信息系统各部件的即插即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遥测数据是航天器研制阶段最重要的产品成果之一,是检测航天器功能及性能指标、验证航天器各系统研制成果,以及分析在轨测试数据的重要基线。航天器各通道的遥测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卫星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融合分析与比对方法,实现多通道异构遥测数据的预处理、融合分析、融合比对等,解决了直接人工判读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历史问题,有效提升卫星综合测试和在轨监视的数据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任务、多舱段、任务时序不可逆的复杂航天任务信息流设计需求,文章分析了传统基于文档驱动的信息流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复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规律和特点,并结合系统工程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应用有向图的分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方法。将传统的非结构化文档设计模式转换为用数字化模型描述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典型的遥控遥测信息流的数学模型,并在航天器信息流设计的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验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实现了信息流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可为后续复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和自主健康诊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电子信息数据流涵盖了航天器遥测数据、遥控数据、内部通信数据及相关数据处理准则、数据传输协议等,是各种数据及其处理方法、协议的结合体。电子信息数据流设计过程涉及大量人员协同及迭代,均依靠文档作为主要传递方式,技术手段不足。本文提出一种航天器电子信息数据流协同设计系统,致力于数据源、设计工具、传递方式的统一,便于快速迭代中进行状态控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传递,提高数据流总体设计能力和协同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次航天器遥测数据跳变现象的分析,提出了航天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几个设计要点,包括方案选择、接口设计、抗干扰设计和测试覆盖性等因素,可以作为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卫星故障诊断系统智能研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卫星故障诊断系统研制周期长、重复性工作量大的缺点,针对基于平行系统和数字卫星概念设计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一种智能研制技术。建立包含参数、接口、原理模型、误差模型、故障模型和三维模型的数字部件库,利用数字装配技术实现对卫星的规范化描述,基于逻辑维分形结构将源代码书写规范分为确定性规则、有限规则和推理规则,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完成源代码书写规则的推理和实施,实现包括子系统部件、姿轨控软件、星务软件、耦合场计算、其他文件和地面测控系统等的数字卫星、遥测遥控系统与配套工具的源代码自动书写、编译及部署。针对多颗卫星进行故障诊断系统研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了智能研制技术在提高系统研制效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器测控信息流是基于多单位、多用户联合协同研制的需求,提出建立一个基于Web的异地多用户信息流协同设计平台体系架构。重点阐述构建数字化信息流协同设计平台的四项关键支撑技术——协同设计交互、基于等效模型的信息流设计、标准化流程管理和统一数据源,有效解决航天器测控信息流协同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不同领域设计师在同一平台上的协同工作,提高信息流协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卫星任务的数据特点需要设计不同的遥测数据格式,造成不同卫星任务之间遥测数据格式难以复用,需要重复进行遥测数据格式设计、协调、测试、验证以及地面相应设备的开发和解析处理工作。为解决以上问题,基于包应用标准(PUS)、可扩展标记语言(XML)遥测遥控信息交换(XTCE)的描述方法和XML格式化数据单元(XFDU)的封装方法,提出了参数定义方法,实现了工程参数从类型、参数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定义,并设计相应的参数定义工具进行验证。工具可用于航天器设计阶段,设计标准化遥测数据格式及其描述和封装,便于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同时也可以用于仿真、验证和任务执行阶段的工作。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星上端按需、灵活定义数据格式,提升星载应对紧急、未知、非预期等情况时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天器批量化生产及新型号研制进程加快,航天器真空热试验需求越来越多样,试验温度测量与控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现有测控系统逐渐暴露出固有缺陷。文章针对测控电气系统,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分析并提出了系统模型,提高了试验设备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了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的规范性,改进了试验进行时状态跟踪效果。通过实际的案例应用,展示了通过电气模型提高试验可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在航天器中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PUS)的产生历史、应用现状以及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航天器中遥控遥测应用层格式不统一、设备和软件无法通用等问题,探讨了在中国航天器中如何使用包应用标准。文章从遥控应用和遥测应用两方面阐述了包应用标准在中国航天器上的应用方法,着重分析了遥控遥测链路协议选择、包应用标准业务选择、遥控遥测包的传输方法等方面。使用包应用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遥控遥测系统的标准化,以及航天器上设备和软件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