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健全 《运载火箭与返回技术》2003,24(2):1-4
中国民用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已建成了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3个卫星系列,形成中国连续稳定运行的民用卫星系统,为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空间遥感信息。文章简要论述了中国民用遥感卫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世界民用卫星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遥感卫星领域收获最大,美国和欧洲发射了多颗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欧洲和印度分别发射了各自的新一代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领域遭受了严重损失,欧洲2颗重要的通信卫星发射失败;导航卫星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和欧洲大力发展各自的导航卫星系统,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都有较大进展;微小卫星技术稳步发展,美国轨道快车计划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各国又有多个小卫星计划面世。 相似文献
3.
民用卫星遥感图像的军事应用可能性浅析王景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民用卫星遥感图像市场正在形成并扩大。越来越多的侦察级民用卫星遥感系统即将陆续投入使用,卫星侦察信息在国家间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卫星侦察似有走向商业化和国际化之趋势。民用卫星遥感图...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即FSW-0、FSW-1和FSW-2卫星,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系列遥感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跨入民用航天领域,以优先服务于北京市为应用目标,开创了我国遥感卫星的商业化管理、运营的全新应用服务模式,有力促进了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遥感系统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为我国遥感应用拓宽了空间,并对国家空天遥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宗旨和机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宗旨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遥感卫星数据,为全国及全球的遥感应用服务。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立,是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期间签署的中美两国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的重要成果。作为民用的国家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并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工委和财政部的领导、协调和支持下开展业务活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拥有工作人员200名,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150名。经过10年的论证和建设,中国遥感…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8.
9.
在阳光和煦而又风平浪静的日子假日里,如果你驾驶越野车在野外兜风,突发奇想,想让卫星从太空中给自己的爱车拍一张“高清”照片,这可行吗?以前,你也许要通过国外的卫星做到这些。而2011年12月22日升空的资源一号02C卫星(以下简称02C星)就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这是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国产民用遥感卫星,2.36米的分辨率还足以清晰地分辨出你身边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在惬意地享受着驾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国际卫星遥遥产业化的发展,分析了国际卫星遥感市场特点。在对我国卫星遥感产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遥感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有效载荷的分类和特点、返回式相机系统组成、返回式国土普查相机、星相机和测绘相机;重点介绍国土普查相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组成及功能等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12.
13.
14.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的发展历程、主要性能。FY-1系列包括4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介绍了FY-2后续卫星及FY-3的发展计划。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计划。 相似文献
15.
未来中国卫星遥感器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国外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重点研究和归纳了中国的气象、海洋、农业、灾害、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问题对空间遥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空间遥感器的发展建议,可为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遥感图像是遥感数据获取系统的输出,遥感图像的品质表现为遥感图像在完成遥感任务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遥感图像品质的概念和表征予以介绍,对遥感图像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遥感图像品质的有关问题,包括遥感数据获取系统的性能、成像条件和运行状态等加以说明,对如何提高遥感图像品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关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该技术对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作用与贡献;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讨论了目前我国卫星遥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遥感卫星立体影像传感器模型的主要类型;然后从模型数学表达式、对影像的处理精度和应用范围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几种主流传感器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不同传感器模型的优缺点,对遥感卫星立体影像处理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