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建设了先进惯性器件与系统实验室和集成光学与微机械实验室,提高了本学科在先进惯性技术、光电精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学术水平,拓展了学科的研究范围。建设期间,部分研究成果如光纤陀螺及其相关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型号研制;“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作为飞船重要部件随“神舟”号发射成功;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重点项目“空间站用控制力矩陀螺研制”,参加了“863十五年成就展”。“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1997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GPS导航技术在农业飞防中的应用研究”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持召开了“宽脉冲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由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制完成的“宽脉冲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技术先进、工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软件操作界面直观、使用方便;兼有动态校准/测试和稳态常规校准的双重功能。该标准装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脉冲流量计量标准技术空白,为航天飞行器姿控发动机脉冲流量试验提供了技术手段和量值传递依据,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设了飞行器设计技术实验室,改造了环境模拟及空调制冷实验室,我国最大的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依托该学科建成。该学科具备了自主研制特种飞行器的能力;具备了承担卫星、导弹、载人航天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在无人驾驶飞行器、共轴式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建设期间,承担了多项型号研制任务,合作完成的“前视红外/激光吊舱原理样机”、“蓝天低空导航吊舱”均在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6月29-3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洛马公司全球视觉中心举办了"改变游戏规则"(GCD)计划的工业日活动,以加强NASA与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在太空探索创新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本次活动聚焦于学术界、商业界和工业界可能感兴趣的先进技术,展示了该计划所支持的下一代生命保障系统、人机系统、机器人卫星服务、先进近净成形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化显示与环境感知系统、块状金属玻璃齿轮、纳米  相似文献   

5.
战略防御倡议组织(SDIO)目前正规划一个为空间武器服务的机器人系统。论证该系统用途和投资效益的轨道实验,最早将在1993年开始。上述修理和服务装置称做“空间财富供应系统”(SASS),它要求的许多技术都是里根总统今年1月批准的航宇局“开拓”计划中需要开发的技术,象自主对接、再加燃料、空间建造、机器人和空间维修等“开拓”技术,不但将适用于火星飞行,而且也适用于SDI。  相似文献   

6.
4月21日,机械学院在如心会议中心召开了“北京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全体学术委员会年会”暨“北航-首钢莫托曼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中心签约成立仪式”。“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为机械学院全体教工和研究生提供教学与科研环境的公共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发展成为北京市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及具有较高学术、实验、管理水平的研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致力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火工装置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技术、航空光学遥感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六大专业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所具备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较高水平,引领着国内空间光学遥感领域多项前沿技术的发展,成功在轨应用100余台光学遥感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重要科技成果400多项。环境工程与试验事业部拥有温湿度气候箱/室、力学试验、特殊环境试验、以及防护类试验,致力于军民品的高低温、湿热、振动、跌落、冲击、摇摆、加速度、温度高度、太阳辐射、热真空、淋雨、沙尘、盐雾、霉菌等环境类试验、防护类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及热控设计实施、真空系统研制集成,承担了国家多个重大专项建设和重要型号研制项目。客户已涵盖航天、航空、电子、汽车、轨道交通、半导体、智能制造等各行业多个领域,规模为国内同行业领先,设备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1958年8月21日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较高的设计、制造、研制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制造、研制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检、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2.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是由张启先院士于1987年创建。目前,北航机器人所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研究实体,主要从事机械学及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本所现有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在站博士后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计140余人。 本所是“机械设计及理论”全国重点学科;“211工程”及“教育振兴计划”机械学及机器人技术重点建设单位;“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博士学位学科点;“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多年来本所已完成教学、科研项目累计百余项,其中获国家及部级一、二等奖8项,国家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申请专利4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要科研成果有七自由度机器人、多指灵巧手、空间作业机器人系统、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微小型仿生机器人系统、建筑清洗机器人系统、精密微操作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研制机器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机器人已经或将广泛用于许多对人类有危险的环境中。你能想像将来有一天,机器人能和宇航员一起在空间工作吗?美国国家航宇局约翰逊空间中心准备耗资300万美元研制一种太空机器人,取名为“机器宇航员”(Robonaut),它们将在不久的国际空间站任务中大显身手。 “机器人宇航员”的外形就象美国《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专门负责追捕星际逃犯的Boba Fett,与人的大小相似,具有头、躯干、两个上臂和五个手指的手。它的“皮肤”由类似制造宇航服的纤维材料制成。与人的双手一样,这双灵巧的机械手能使用宇航员常用的各种工程工具,在有重力的环境下能举起9.5千克重的物体。与人相似的是,“机器宇航员”也有一个树形中枢神经系统,是由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它的每个手臂上有150多种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送回“机器宇航员”体内的中央处理装置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由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E-2舰载预警机问世,并在此后40多年时间里持续不断地改进发展,先后有A、B、C等型号问世。由于具有独特的战技术性能和显赫的实战功绩,“鹰眼”系列预警机一直在美国海军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满足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迫切需要,诺斯罗普&;#183;格鲁门公司开始着手发展一种更加先进的“鹰眼”预警机。2005年3月14日,美国海军航空系列司令部正式宣布,将这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舰载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命名为E-2D预警机。时隔一个月,首架E-2D试验机已经开始制造,“鹰眼”家庭的又一名新成员即将问世。  相似文献   

15.
建成了“先进飞行控制技术实验室”,具备了跟踪国际发展前沿,研究飞行控制技术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的能力;建成了“先进仿真技术实验室”,建立了分布联网、信息交互、并行运行、动态仿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可视化综合仿真虚拟环境。建设期间,“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建设及高水平博士生培养”1997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飞机高压液压能源系统”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理论与设计”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HFS-2000型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 新建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新技术实验室和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前者于2000年申报并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211工程”的建设,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数量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茅。 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学科 建设了一体化发动机设计和发动机状态监视、诊断、控制实验室,改造了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实验室、热动力实验室及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完善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承担了一批重点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型号研制。“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带弯扭扰流片的压力机处理机匣”1999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7.
曾经制造闻名世界的自旋稳定卫星的休斯公司,这次未得到承包“巴西卫星”的生意,而让只有850名雇员的加拿大斯派尔公司抢去了。为什么拥有6000名雇员、研制过世界几个国家和美国国内几家卫星大公司之一的休斯却败于小公司呢?据斯派尔公司副董事长斯诺顿说:“我们有一个好的研制卫星计划和最低的承包价格。”此外,斯派尔公司有22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宇局现已选定取代宇航员,在轨建造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机器人,它是马丁·玛丽艾塔公司研制的“飞行遥控机器人服务车”(FTS)。两年来,马丁公司与格鲁曼公司竞包此任务,结果马丁公司中标,获得价值2.97亿美元的合同。预计在FTS在轨使用之前,将用航天飞机对它进行验证。计划在1991年底在轨试验第一个FTS的技术,1993年底制造出一个样机。之  相似文献   

19.
1概述
  2013年,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制造市场依然以美欧为主,从年内发射的和签订的订单情况来看,美国占据的份额都是最多,欧洲位列第二。随着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航天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欧洲航天局(ESA)推出了在欧洲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先进研究”(ARTES)计划,涵盖了包括“阿尔法平台”(Alphabus)和“新卫星”(Neosat)平台在内的多项平台研发计划。除卫星平台技术以外,欧航局还主导通信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灵活有效载荷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兴起了针对通信卫星灵活性的研究,以欧洲为主要典型代表。所谓灵活卫星,主要是指采用了灵活有效载荷技术的卫星,其关键在于载荷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刘勇  董玉翠 《国际太空》2016,(12):80-81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承担的“基于分布式可重构航天遥感技术”(以下简称“分布式可重构技术”)项目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航天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针对传统遥感卫星系统研制成本高、周期长、数量少,导致系统时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长、抗损能力弱的特点,面向应急遥感等迫切任务需求,开展分布式遥感卫星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推动微小卫星技术进步,拓展微小卫星应用领域,实现应急观测等多种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