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把吸附床看作由n个等体积的混合池串联而成,可将筛床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容易求解的常微分方程,考虑了筛床内压力的变化以及吸附热引起的亨利系数的变化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载分子筛氧浓缩器的非等温吸附数学模型,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文献结果一致,反映了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LEO原子氧对空间材料侵蚀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是引起空间材料原子氧腐蚀的主要机理.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相应的腐蚀量的反应-扩散方程.应用分子动力学经典碰撞理论的估算表明了方程中的物理作用项对于扩散效应为一小量,从而进一步简化了方程.在所建立的模型方程中,选用了基于Eyring绝对速率理论的扩散系数.对空间表面材料Kapton在近地轨道LEO(Low Earth Orbit)环境受原子氧侵蚀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三床机载制氧系统性能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三床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和求解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飞行高度和工作条件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预测,研究了产品气流量、吸附压力、冲洗定径孔大小和循环时间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为三床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筛CO2去除系统应用于空间站的工作可靠性和鲁棒性,针对空间站4床分子筛(4-BMS)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湿度失效保护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两种载人航天分子筛材料TC-5A与PSA-5A,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比较了相同湿度条件下,进口气体CO2浓度、粒径及吸附温度的变化对分子筛吸附CO2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了H2O和CO2在两种分子筛材料中的竞争吸附关系.结果表明:PSA-5A吸附CO2性能优于TC-5A,但对H2O的吸附率略低于TC-5A.H2O的存在对分子筛吸附CO2影响非常大,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60%时,分子筛基本失去了吸附CO2的能力.此外,温度升高会造成CO2的吸附量显著下降,但对H2O的吸附量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当相对湿度较高时.这对中国未来长期运行的空间站分子筛CO2去除系统工作有效性与工作鲁棒性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子筛氧气浓缩器产氧性能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变压-吸附-解吸附" 压力交变原理,研制了分子筛氧气浓缩器样机.通过不同入口压力、输出流量、高空压力和温度环境实验,测试了分子筛浓缩器样机的制氧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氧气浓缩器样机产氧浓度随入口压力和上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输出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升降速度、环境温度影响不大.系统产氧性能基本满足系统工程生理学防护要求,其性能与国外产品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分子筛氧气浓缩器(MSOC)退化试验(DT)研究不足及分子筛床(MSB)退化失效影响因素不明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氧气浓缩器退化试验设计方法。在分析氧气浓缩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造成分子筛床退化失效的主要因素,并搭建了分子筛氧气浓缩器退化试验系统,通过多组对照试验确定并验证了退化试验的最佳试验高度为9 km;基于正交试验思想设计了分子筛氧气浓缩器退化试验方案,采用9组典型试验即可获得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减少了试验次数,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耦合试验的效率。该试验设计可以模拟受试设备的真实工作环境,并可有效降低试验因素变化对试验结果初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伪卫星(PL, Pseudolite)/惯性导航(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组合导航系统多故障识别方法.分析了PL的常见故障及其数学模型,采用模糊奇偶方程方法对PL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隔离和参数识别.采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描述PL/INS组合导航系统,对于局部线性化模型建立全解耦奇偶方程,并对奇偶方程的残差进行融合,得到全局残差.结合残差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故障参数识别,给出了参数识别的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导航系统中多个PL信号同时发生多种故障的情况,此方法能有效检测故障,并能准确识别出故障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8.
结合舷窗的热设计原则,提出舷窗区域的热控设计方案。其中,重点对通过热管技术和高导热材料技术来实现等温化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舷窗法兰框在不同传热方向上的等效导热系数。最后,对航天器舷窗区域在轨飞行的典型传热变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其简化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9.
分子筛供氧爆炸减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爆炸减压时肺泡氧分压随时间变化的房室数学模型,对于分子筛供氧情况下爆炸减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能够很好的符合.分析了飞行高度及供氧浓度对过程的影响.此模型为求解爆炸减压时肺泡氧分压降到临界值的时间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对高空飞行医务监督和应急供氧装备的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SOI-SIMOX(Silicon On Insulation-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材料及SIMOX-CMOS器件.高能大剂量(170keV,1.5×1018/cm2)氧离子注入到P型(100)单晶Si衬底,再经高温长时间(1300℃,6h)退火,形成SIMOX结构材料.经测试,SIMOX表层单晶硅膜反型为N型,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在制备SIMOX的工艺中,残留在SIMOX表层硅膜内的氧离子起施主作用所致,并计算出氧杂质在硅中的施主电离能,其值为0.15eV.采用SIMOX材料研制了MOSFET及CMOS三3输入端与非门电路,并介绍了研制SIMOX-CMOS器件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概率安全评定技术(PSA,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向工程应用领域渗透,但其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失效评定曲线的概率化就是其主要问题之一.对多个厂家、多种炉号、多种板厚4种国产钢种5种裂纹形式的大量失效评定曲线进行了概率分析,采用三段分析法和逼近法得到了不同可靠度下的4种国产钢的概率失效评定曲线及其表达式,以及一般长屈服平台国产钢在不同可靠度下的一般失效评定曲线及其表达式.运用这些表达式可实现适合我国国产钢种含缺陷构件的工程概率安全评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遥感图像背景复杂、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可自主提取图像特征并进行学习的优点,避免了复杂的特征选择和提取过程,在复杂海况背景图像的处理中体现出较优的性能;同时,由于军舰样本获取难度大,应用迁移学习的概念,利用大量民船样本辅助军舰目标的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参数调整与实验验证,此方法在自行建立的测试集上检测率达到90.59%,对光照、环境等外界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测量液体推进剂剩余量的体积激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了以贮箱内气体为对象的一般热力学测量控制方程,完成气体及液体体积的计算; 以贮箱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处于等温、绝热及非等温条件下的热力学模型,考虑了气体与液体、贮箱壁的传热传质等因素,得出了比较理想的测量模型。其次,对影响测量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种影响因素的误差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措施。然后,给出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测量的最大误差,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在贮箱总体积的1%以内。最后,对激励频率、体积改变量大小及测量设备等相关应用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与合理设计。体积激励法是一种可满足测量精度和耗能要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月壤蓄热是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解决未来月球基地能源需求的最具潜力的途径之一。针对月壤蓄热过程,建立了基于球形堆叠的月壤蓄热器多孔介质蓄热模型。蓄热器的壳体采用登月舱下降级的燃料罐,流体传热介质采用氦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流动压降下月壤蓄热球堆叠方式、球直径对蓄热器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并分析了蓄热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月壤蓄热球在简单立方体均匀堆叠(SC)和面中心立方体均匀堆叠(FCC)两种方式下,SC堆叠方式的综合蓄热指数比FCC模式可提高302%;同时还发现月壤蓄热球的直径存在最优值,可使得蓄热器在单位泵功下获得最大的蓄热量,并且该最佳值随着流体进出口压差增加而减小。该研究可为未来月壤蓄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CPL蒸发器,建立了可据以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蒸发流动过程的分布参数模型,并就一个模拟算例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该模型较之传统集中参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其计算结果反映出了蒸发器内沿轴向流动过程中各肋壁温度及肋壁与流动工质之间换热系数大小的变化情况以及蒸发器内局部蒸汽(或液体)的热力状况,因而为从细节上揭示CPL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及其工程模型的试验研究、优化设计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二维可压缩MHD模型,模拟研究了向阳面磁顶区的涡旋诱发重联过程。重联过程的结果形成了同心的磁流体涡旋。同时还对可压缩模型与不可压缩模型的异同点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可压缩情况的涡旋发展的增长率比不可压缩情况慢;结构特性无显著变化。本文指出,涡旋诱发重联是产生通量传输事件的一种重要机制。通量传输管可看作为磁流体涡旋管。对通量传输事件诸物理量(磁场、速度、密度、压力和温度)的分布特性作了模拟研究,可解释FTEs的主要观测特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固化动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拉挤成型非稳态温度场与固化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与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结合ANSYS求解耦合场的间接耦合法,对CFRP拉挤过程非稳态温度场和固化度进行数值模拟.使用特殊设计制作的铝毛细管封装的布拉格光栅光纤(FBG,Fiber Bragg Gratings)传感器,对温度场进行实时检测;并采用索氏萃取实验测定CFRP制品固化度.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以数值模拟结果为样本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得到固化炉温度与CFRP固化度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采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得出拉挤固化炉三段最佳温度值,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拉挤工艺参数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万爽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5):357-363
采用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中层大气Fe和Na层的化学特征时间,同时计算了它们被流星烟粒吸附和被垂直输运的特征时间.结果表明,(1)在Fe层数密度峰值高度附近,其EA化学特征时间为数日,远大于传统定义的数分钟;(2)比较Fe的输运特征时间(w=1 m/s)和化学特征时间,得出在84 km以下化学过程占优势,而在84km以上,垂直输运过程占主导地位,与Na层结果相同;(3)通过将各自化学特征时间与垂直输运和流星烟粒吸附的特征时间比较,以及考察流星金属注入率对Fe和Na原子分布的影响,发现最有可能使Fe和Na层下边沿截止高度重合的原因是流星烟粒的吸附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考虑飞机飞行剖面的多变性,针对智能液压泵变压力变流量的特点,提出一种多模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推导2类工作模式的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智能泵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构建多阶段任务可靠性模型.以系统工作效率为目标函数,性能可靠性指标为约束条件,对智能泵作优化设计.最后用优化所得参数求系统在各阶段的性能可靠度,并与机载液压系统常用的恒压泵作节能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节能的智能泵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符合系统实际工况要求,相比传统恒压泵系统,智能泵系统的平均效率可提高15.8%.  相似文献   

20.
Galactic cosmic radi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odel for the differential energy spectra of galactic cosmic radiation as a function of solar activity is described. It is based on the standard diffusion-convection theory of solar modulation. Estimates of the modulation potential based on fitting this theory to observed spectral measurements from 1954 to 1989 are correlated to the Climax neutron counting rates and to the sunspot numbers at earlier tim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larity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t the time of observations. These regression lines then provide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modulation at later times.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quantitatively compared to a similar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MSU) model. These model cosmic ray spectra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linear energy transfer spectra, differential energy spectra of light (charge < or = 2) ions, and single event upset rates in memory devices. These calculations are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made aboard the Space Shut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