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对HY-750开口回流低速风洞的实验数据分析,从具体精度指标上对风洞动力系统应用矢量控制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阐述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矢量控制技术在动力系统中的应用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俄罗斯民用飞机起落架噪声特性及控制技术联合研究中所使用的5.5 m×4 m声学风洞(FL-17风洞)为例,介绍了大型声学风洞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FL-17风洞的研制历程与各项性能指标;然后基于中俄联合研究中的大尺度起落架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概述了起落架噪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FL-17风洞开展的起落架噪声机理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试验、数值模拟和噪声预测数据库,以及基于非常规截面方法和空气幕方法的起落架降噪技术等;最后,对于大型声学风洞的科研使用给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战斗机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实现方法,并从4个方面介绍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性能,最后介绍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控制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喷管实施方案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质量重和可靠性设计难度高等问题,而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技术因具有不变的几何结构和巧妙的流体控制方式,有望得到结构简单、质量轻和高可靠性的矢量喷管。综述了该技术的设计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认为先进推力矢量喷管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应从深入研究主次流参数对喷管性能的影响、引气对发动机主机的影响、喉道调节范围的合理确定、应用技术研究和新型流体控制技术的开发等多角度进行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的技术研究。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射流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永久 《飞机设计》2008,28(2):19-24
射流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是一种全新概念推力矢量技术,其具有机械式推力矢量喷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文中概要介绍了射流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喷管的工作原理、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控制方法和其优缺点,以及国内外试验情况,并提出国内在射流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方面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次流喷射控制推力矢量喷管的实验及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推力矢量喷管—基于次流喷射控制的二维推力矢量喷管的推力矢量性能和流场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在西北工业大学小型超高速吹气式风洞中进行,测量了在不同的二次喷流情况下,推力矢量和流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时间推进求解N-S方程的方法数值模拟了二维推力矢量喷管内流场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次流喷射控制主流流动可以实现较大的推力矢量转折,但是,二次喷流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力值;如何从推力矢量工作方式恢复到轴向流动工作方式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FL-8风洞风速控制系统改造的设计、功能和实现方法。本项目以HY-6050型D/A、MD采集板替换电位器,输出可控电压,进行大电机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通过串口通信,将系统融入风洞试验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Windows平台的编程技术,并结合VXI总线速压采集,构成了简便、快捷、高效、稳定的风洞大电机风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实现方法,并从4个方面介绍了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后战斗机性能的提高,最后简要介绍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控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风洞稳速压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翼型风洞稳速压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特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传感器实时校准和变系数程控技术,解决了速压系统津自动调节,带压过程参数变化自适应和测量,控制,数据处理一本化等技术关键,使风洞速压控制达到高效和品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两种收扩喷管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激波矢量控制技术和喉部偏移控制技术,进行了流场计算和性能比较。本研究中,喷管进口至喉部几何型面固定,扩张段长度为定值,二次流喷射位置、角度保持不变,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喷管膨胀比不同时的流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喉部偏移控制技术适用于膨胀比小于1.5的收扩喷管,而激波矢量控制技术适用于膨胀比大于1.5的收扩喷管。喉部偏移控制技术的特点在于其可以限制喷管主流流量,影响主、次流流量比的主要因素为二次流与主流的总压比。  相似文献   

11.
有输入未建模动态的导弹鲁棒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导弹系统俯仰通道中存在输入未建模动态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和反演控制技术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应用两个RBF神经网络对输入未建模动态设计了神经网络逆补偿器.然后利用反演控制技术设计了导弹非线性控制器.最后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RBF神经网络权重矢量调节律,证明了系统的所有信号均有界且全局指数收敛至原点。最后给出的BTT导弹非线性六自由度数字仿真结果显示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先进战斗机研制的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岑飞  聂博文  刘志涛  郭林亮  孙海生  李清 《航空学报》2020,41(6):523444-523444
高机动性先进战斗机气动布局与飞控系统设计面临愈加严峻的流动/运动/控制耦合问题,大迎角飞行以及推力矢量等高新技术应用也使其在研制过程中面临更高的技术风险,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是实现飞行器气动/飞行/控制一体化研究、降低研制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试验技术主要特点及其在支撑先进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应用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为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发展和应用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有利于充分挖掘战斗机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降低试飞风险,是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3.
《航空科学技术》2006,(6):45-45
低速增压风洞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固定投产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航空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一项大型基础试验设施。10月26日,一航气动院实现低速增压风洞常压试验、增压试验一次性试车成功。本次风洞试车是分常压试验与增压试验两部分连续进行,并一次试车成功。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风洞轴系在最大转速和最高压力下运转平稳,风洞的冷却系统、增压系统、动力系统、水路气路系统、密封系统、测控系统、供电系统等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无论是常压试车还是增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力、推力矢量等控制执行技术在飞行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力与推力矢量都具有对飞行器姿态控制效率高、精度好等优点,但推力矢量对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不如直接力响应快,而直接力长时间开启会消耗大量燃料。结合直接力与推力矢量的控制特点,设计了直接力与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策略。以某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行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以及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模型,提出了直接力/矢量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分配策略。经仿真验证表明,复合控制方法及控制分配策略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一种单矢量风洞天平校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单矢量六自由度风洞天平校准系统的设计。采用砝码匀速运动过程中碰撞卸载的方法,实现对压电天平的瞬时加载;通过控制天平姿态以及砝码在加载头上的挂点位置实现单矢量加载;并采用多元校准方法对天平信号进行处理,满足超高速风洞测力试验对六分量压电天平校准的需求。校准系统主要由天平姿态调整机构、砝码加载机构、碰撞卸载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等部分组成。系统构造简单、系统误差源少,具有校准效率高,校准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2.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杂性,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撮后给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调试结果说明该风洞采用的这种控制策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反流推力矢量喷管是当前从事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人们极为感兴趣的方案之一,它属于流体作动式推力矢量喷管中的一种。这种喷管主要是通过对二股吸气反流的控制达到使喷管主流改变方向,进而实现航空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省掉了常规机械作动系统和一些运动件,因而,不但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矢量系统的反应敏捷度。若该技术在应用上得以实现,无疑又是航空发动机一次革命性突破,难怪有人把它称之为“跨世纪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改造后的CG-01风洞测控系统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了测控系统的测控精度。用以太网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除了模型资态角控制和调压阀控制以外,将超扩段调节片和试验段可开闭壁板纳入计算机控制,提高了风洞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液晶膜流动显示技术,并且较全面地介绍了在低紊流度风洞,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中,进行应用试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力、推力矢量等控制执行技术在飞行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力与推力矢量都具有对飞行器姿态控制效率高,精度好等优良特点。直接力在调姿过程中,系统动态过程平稳,但对于大姿态偏差情况下,直接控制的系统调整时间较长;推力矢量控制在面对大姿态偏差情况下,系统调整时间较短,但系统动态过程平稳性较差。本文结合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控制特点,设计了直接力与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策略。以某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行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以及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模型,提出了直接力/矢量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分配策略。经仿真验证表明,复合控制方法及控制分配策略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