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任秋凌 《飞碟探索》2012,(12):41-41
复活节岛面积约163平方千米,矗立着近1000座巨石像,它们的起源以及由谁建造仍旧是一个谜。不过,根据一项引发争议的新理论,复活节岛上的古拉帕努伊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说,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  相似文献   

2.
杜以会 《飞碟探索》2008,(11):50-51
当前在世界各地,散落着许多古代人类文明留下的神秘物品,其精巧绝伦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常人的想象。它们就像英国的巨石阵、复活节岛上的巨人像那样,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与猜测,连一些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也对这些物品叹为观止。也许有一天学者们能彻底解开这些物品背后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3.
具有同我们地球人相似形态的UFO乘员均可称为类人生物。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应该把“雪人”、“野人”或“长毛巨人”、“大脚怪”等与飞碟学上泛指的类人生物混为一谈。在UFO事件中.有时还会遇见一些类人机器人或生物机器人,它们无论在相貌、形态,还是在运动方式上都很像人。这些类人机器人被视为身穿怪异密封服的类人生物,例如1989年发生在俄罗斯哈罗夫斯克和沃罗涅日的外星人事件中,就目击到这种类人生物。  相似文献   

4.
潜伏的精灵(下)高旭陈育和巨人传说时代的人或是顶天立地的巨人,或是像非洲腹地的侏儒。高加索各民族都有关于当地曾有巨人生活过的神话传说。到处都有民族英雄萨斯雷卡的传说,阿布哈兹人称他为“阿菲尔哈查”,意思是最勇敢的人,他驯服了野马群,战败凶龙和可怕的巨...  相似文献   

5.
“黑洞”很容易让人们望文生义地想像其是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强得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它能吸引周围任何物质,无论是哪种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你知道吗?这种威力强大的家伙.也可以应用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6.
碧声 《飞碟探索》2008,(12):47-49
这种熟悉得令人感到陌生的,重要家禽,除了作为烧鸡、扒鸡、肯德“鸡”等等出现在餐桌上,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鸡年春节来临前不久,一只毛茸茸的小鸡在英国权威学术杂志《自然》的封面上破壳而出,宣告第一种鸟类、第一种有重要农戴冠者,文也”。戴顶帽子做出斯文模样也算美德,这倒便宜。生物分类学中的鸡属,学名Gallus,其拉丁语原意便是“鸡冠”。  相似文献   

7.
在距离巴西圣路易斯市 130千米处的林索伊斯岛上,生活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他们共有 300多居民,称为月亮族。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皮肤和头发,因为他们有着几近透明的皮肤,肤下的血管也依稀可见。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那像玻璃纤维般透明的头发。然而,该族人却十分怕光,只有夜间才出门。如果不得已要在白天出门,他们必定戴上墨镜和帽子,穿上长袖衣服和长裤。   月亮族何时来该岛定居,甚至来自何处,至今仍是个谜。 巴西的月亮族@阿波  相似文献   

8.
宇宙的年龄     
同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各国人对年龄的询问有着不同的看法。按照西方传统礼节,初次见面就问“您贵庚”是不得体的;但中国人习惯以此拉近距离,而且还会根据对方的情况谨慎选择用语,例如:“您高寿?”当我们抛开世俗放眼星辰之际,询问星系的年龄则不再是个民俗礼节问题,而是个充满挑战的自然科学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不明飞行物对地球的频频来访似乎说明地球人不是孤独的,而地球人也在以种种努力同地外文明取得联系。这种情景很像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欧洲和美洲之间的情景。但不同的是,地球确实存在着多个大洲和不同的人种,而宇宙中其他智慧星球在哪里至今仍是个未知数。地球人不希望自己孤独的,现代科学经过一番推论也认为地球人并不是孤独的。但是,从目前的情景看,解除这种孤独仍是遥远的。飞碟的出现似乎说明着我们地球人并不孤独,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飞碟并不是今天或者昨天才出现在地球人的视野里的。据统计,近50年内,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法国图卢兹空间中心正在昼夜工作,接收泰罗斯-N卫星百眼巨人定位和数据收集系统发来的数据。一个7—8人的工作小组负责管理“百眼巨人系统计划中心”,并同用户及有关研究单位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1.
耐心     
正2017年有个词很火,这个词就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很具有传染性的状态,当社会变革前所未有地迅速,技术和理念的更新让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这种焦虑便像传染病一样不断扩散。有人很努力地工作,有人很勤奋地学习,但许多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大家变得更加焦虑。有人认为,这种像滚雪球一样的"全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第二躯体吴明失去一个肢体的人,常常会感到那只截去的手臂、那只摘除的眼睛似乎仍在身上。医生把这种“错觉”称作“希望幻觉”。他们说,神经还在支配已失去的肢体,或者是人有一种把身体作为整体看待的习惯。但特异功能者常常认为他们真的“看见”了“幻觉肢体”。...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本文原作者是瑞士学者埃利希·冯·丹尼肯,他关于人类历史的种种奇思妙想曾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本文是他在南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考察期间所做,那里的发现对他日后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他更进一步完善了“地球文明来自于外星人”这一理论。一个摸不清底...  相似文献   

14.
人马座     
《飞碟探索》2012,(6):59-59
将人马座东面的6颗亮星连接起来,形状很像北斗星,所以又称“南斗六星”。希腊神话中有一些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马。介于神与人之间的怪物,称为“马人”。其中有一个叫喀戎的文雅、善良又聪明,是位精通音乐、医术、狩猎等多种学问和技艺的学者。他居住在山洞里,  相似文献   

15.
《飞碟探索》2012,(3):14-14
泰国村民声称他们目击到一个“外星人”或是某种非地球生物,看起来像一个约70厘米高,体型矮小的人。却有着硕大的头部。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认为,生命形式并不拘泥于我们所习惯的固体蛋白有机体,而是存在着多样性、多结构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原苏联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康·艾·齐奥科夫斯基早就提出:“物质并非开始就具有像现在这样的密度,曾有过比较稀疏的阶段。物质可以创造出我们现在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生物。为形成我们所不可思议的智慧生命,要经历多少时代、多少事件 !而在我们之后时间延续又是无限的。对人类有何影响,不可思议的智慧生命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尚不知道。”  依据这种假说,分析这样一个例子。  《苏维埃俄罗斯》编辑部收到了圣彼得堡市民彼…  相似文献   

17.
《飞碟探索》2013,(4):5-5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梦想着造出像大脑一样的电脑。大脑比电脑更加节能,而且还会自主学习。不需要任何编程。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物理学系的高级讲师安迪·托马斯博士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他的研究材料是忆阻器,一种能够模仿神经功能的微电子元件。多年来,忆阻器一直被视为神经突触的电子版,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桥梁,神经元活动越多,这种突触联系也就越多。忆阻器可以接收来自电子回路的脉冲,并且在关掉电源后,仍能“记忆”先前通过的电荷量。  相似文献   

18.
国力 《太空探索》2000,(2):24-25
“飞行坦克”是人们对武装直升机的戏称,武装直升机是航空兵器的后起之秀,它有很强的防护装甲,还有很强的攻击火力,这一点它很像坦克,有利“矛”也有坚“盾”,是一个矛和盾的统一体。但是坦克不会飞行,而武装直升机确能飞上天,所以人们叫它“飞行坦克”。  相似文献   

19.
王静 《飞碟探索》2012,(7):19-19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像尼斯湖水怪一样有着粗壮脖颈的古老生物的颚部明显得了关节炎。这一发现意味着,即使是这种致命的杀手,也会遭受老化所带来的疾病与死亡。科学家是在调查一种已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上龙的化石时得到这个结论的。这个古老的食肉动物是雌性的,身长约为8  相似文献   

20.
近来 ,美国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 ,美国国务院称 1994年中国在研制卫星近地点固体发动机过程中可能得到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技术帮助。这种说法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也是不负责任的。中国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了卫星近地点固体发动机。1993年 3月 2日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制造的亚洲卫星- 2 ,进入低地球轨道的发射合同以及采购近地点固体发动机的合同。亚洲卫星公司选择“长二捆”火箭发射亚洲卫星 - 2 ,就是基于中国航天有着近 40年成功研制多种运载火箭的经验和成熟掌握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