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压作为连续式风洞控制系统关键指标之一,其控制精度及快速性对提高风洞试验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0.6m风洞为国内首座具备负压试验能力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其试验工况多,压力范围广,针对该风洞压力特性,设计了总压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压力工况确定不同的阀门组合控制方式;同时针对模糊PID对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宽压力范围、多调节工况下压力控制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分段变参数加模糊PID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即先根据目标总压确定不同分段区间下基本合理的基准P、I参数,再结合模糊控制算法对基准参数进行修正。风洞调试结果表明,总压控制精度优于0.1%,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工况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冰风洞试验段中的云雾通常由安装在稳定段的喷雾系统产生。喷雾系统雾化喷嘴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结冰风洞试验段平均水滴直径(MVD)、液态水含量以及云雾均匀性等关键技术指标。在喷嘴试验台上分别使用PDI(相位多普勒干涉仪)及微流量计对小粒径雾化喷嘴的平均水滴直径(MVD)及水流量进行测量,得到了结冰风洞空气辅助雾化喷嘴的流量-粒径性能包线,同时,对喷嘴的供水、供气压力及其配比和水路节流管尺寸对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嘴水、气压力差的大小和范围决定了喷嘴的粒径及调节比的范围。压差越大,粒径和水流量越大,压力差范围越大,调节比越大。减小喷嘴水路节流管的直径,可以增加喷嘴工作的水、气压力差范围,扩展喷嘴的流量-粒径包络线。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结冰风洞所使用喷嘴 MVD 范围为7~70μm,水流量调节比为11.5,其参数调节范围优于国外同类风洞所使用雾化喷嘴。  相似文献   

3.
暂冲式风洞依靠上游的压力调节阀控制风洞运行压力,调压阀的压力调节性能和精度决定了风洞的压力控制精度.环状缝隙型式的调压阀可获得线性或近似线性的调节特性,且具有阀后气流对称性好、调节范围宽、阀芯移动过程中阻力变化均匀等优点,适合用于风洞调压.为了进一步增大调压阀的流通能力,可采取双阀并联调压的方式.给出了某大型暂冲式风洞主调压阀的型面设计方法和性能预测,并给出了性能实测结果.介绍了环状缝隙调压阀的调压型面的工程计算方法、压力调节性能曲线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调压阀实测性能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大型环状缝隙调压阀性能实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吻合良好,为了匹配大流量下的压力调节要求,采取双阀并联调节的方式可提高风洞运行截止压力,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φ3.2m风洞中开展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特性试验研究,结合该风洞开口试验段及支撑装置的特点,研制了能够模拟战斗机进气道流量的小型引射器装置,发展了基于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设计的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试验技术.为了验证该项试验技术,研制了进气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基于数字阀的气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并利用某战斗机模型开展了飞机鸭翼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流量达1.34kg/s,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方案可完全满足我国已有战斗机在3m量级风洞开展进气道试验的流量模拟及开展大迎角试验研究的需求;鸭翼对战斗机进气道性能影响研究为进气道试验模型外形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TPS试验技术是风洞中研究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最佳手段之一。作为发动机模拟器的TPS单元采用高压空气驱动,因此高压供气流量控制精度与试验精度直接相关。常用的外式流量控制方式由于风洞模型内部空间限制,无法对2台以上的TPS单元进行流量控制。针对外式流量控制方式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喉道匹配设计的内式流量控制装置,集流量控制与测量功能于一体,可同时进行4台TPS单元的流量控制,满足4发运输机的动力模拟试验需求。为考核该装置的性能,进行了地面校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流量线性控制能力,控制分辨率优于0.15 g/s,流量控制精度优于3 g/s;在8 m×6 m低速风洞进行了某型飞机全模TPS动力模拟试验,试验重复性精度满足国军标合格指标。  相似文献   

6.
电弧加热器变参数运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弧加热器通过调节空气流量和电弧电流实现变参数运行,可以更接近实际地模拟飞行器再人轨道。笔者论述了电弧加热器变参数运行的技术原理、试验设备改造、测试探针研制及原理性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供电、供气、控制等系统经过适当改造,电弧加热器可以实现变参数运行。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流量调节将风洞试验中的进气道出口后的流动转化为多个区域的流动,通过调整导流片组合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导流片组合之间不同区域的流通面积,实现流体流量的调节。利用商业软件对节流锥流量调节与测量装置简化模型和分布式流量调节与测量装置简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FL-24风洞对分布式流量调节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流量调节具有较高的流通能力和调节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流量调节与测量装置的外形尺寸;进气道喘振前,分布式流量调节与节流锥调节的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分布式流量调节分解了调节装置对上、下游流动的干扰,特别是对上游流动均匀性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FL-3风洞喷流、带涡轮动力模拟器(TPS)试验中用于流量和压力控制的数字阀系统的设计,包括技术指标、总体方案、通断阀门的类型和喷管的气动设计等。地面调试结果表明:数字阀系统设计合理,喷流流量绝对控制精度小于±5g/s,且控制时间快、效果平稳,满足了FL-3风洞喷流、TPS试验流量压力精确快速控制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扩压器是超/高超声速风洞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风洞运行的费效比。然而,对于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而言,试验运行参数范围大、试验气体密度又相对较低,常规的"收缩段-等直段-扩张段"的扩压器结构扩压作用不明显。提出一种带中心锥型扩压器新结构,并在Φ300 mm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中进行扩压性能试验。研究了M16喷管小流量稀薄状态和M8喷管大流量近连续流状态下带中心锥型扩压器的扩压性能,同时,分析了试验段模型对扩压器扩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带中心锥结构的扩压器适用的风洞运行参数范围更广、扩压性能更优,能有效提高设备试验能力,可为高超声速风洞扩压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喷雾系统是结冰风洞的核心配套设备,主要用于模拟飞行器穿越云层飞行时的云雾环境。针对该系统结构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开展了压力和温度的控制方法研究。通过采用给定水泵转速、预置出入口调节阀开度和闭环调节出口调节阀开度的方法,解决了喷雾耙之间供水压力不一致及相互耦合的问题,实现了宽范围、高精度的供水压力控制。通过在准备阶段循环加热、在试验阶段变参数PID精确调温,实现了供水温度的精确控制。通过采用变比例系数快速PID调压和模糊自适应PID调温的控制策略,解决了供气系统压力和温度耦合及温度大滞后的问题,实现了供气压力和温度的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法有效,喷雾系统性能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功率因数校正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管Boost型PFC电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电流断续、电流临界连续和电流连续3种工作模态,详细讨论了数字控制PFC的实现方法和设计过程,并分别给出了样机实验结果;此外,结合MC56F8013的外设资源特点,给出了基于DSP的PFC详细的系统接口设计,包括PWM控制策略和同步控制AD采样环节.对PFC的数字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完整数字控制解决方案,为功率因数的数字控制技术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讨论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C-dump(电容储能型)变换器新波开关的工作方式对变换器储能电容电压和电机电流的影响,对斩波开关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滞环控制、PWM控制以及滞环结合PWM控制。本文对其与主开关的配合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系统在各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C-dump变换器的新波开关采用滞环控制与PWM控制相结合的工作能较好的减小电机电流脉动,进而减小电磁转矩脉动,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数控磁悬浮轴承的总体结构、模数(A/D)转换电路、数模(D/A)转换电路及等待电路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上述三种电路的原理图,并且介绍了A/D和D/A连调的方法,给出了调试A/D和D/A的有关程序,实验证明;所设计的基于DSP的硬件和系统,满足了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要求,如果改变控制对象,仅需发迹PID控制算法中有关参数,即可适应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零电压开关PWM变压整流器。它是PWM技术和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转换过程中采用零电压开关准谐振技术,即功率开关器件工作于零电压开关状态──软开关状态下,而能量传输的主要形式采用PWM技术,故具有PWM式变压整流器和谐振式变压整流器的优点。文中介绍了该变压整流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其关键部分──全桥零电压开关PWMDC-DC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和设计方法。该变压整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好、输出电压稳定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引射系统是化学激光器排气系统的核心组件。为提高排气系统引射效率并适应小型化、经济性等要求,提出一种采用燃气发生器产生高温燃气的引射气源方案,建立了"基于航空发动机单喷嘴燃烧室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两级超声速引射器"组合的引射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了燃气发生器独立热试车,并实现了与引射器的对接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可靠,运行稳定;在高温燃气的引射作用下,引射器启动迅速,工作平稳,各项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值;引射燃气温度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基本不影响引射器工作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引射系统方案设计及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颤振试验要求风洞必须具备变速压试验能力,为此在2 m超声速风洞开展了流场变速压控制方法研究。针对总压宽范围多阶梯运行时主调压阀调节能力不一致的问题,采用总压分组、误差分段的控制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基于主调压阀阀门特性曲线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总压上升速率可调的目标,避免了复杂的控制参数整定过程,显著减少了调试车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一次试验可以完成多个总压阶梯的控制,并且总压稳定精度达0.3%,速压超调量小于0.5 kPa,总压上升速率可调。通过本文工作,2 m超声速风洞具备了变速压试验能力,并成功应用于型号试验。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结冰和防冰过程复杂,数值计算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模拟,因此试验研究是发动机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首座大型结冰风洞已具备开展飞机翼段结冰试验的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航空发动机结冰与防冰试验技术,以满足下一步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设计与适航取证的需求。依托3 m×2 m大型结冰风洞,发展了进气模拟技术和热气供气技术,提出了一套结冰风洞试验流程及方法,并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气部件开展了结冰风洞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可真实模拟发动机内外流耦合和压气机引气防冰状态,且提出的结冰风洞试验流程及方法合理可行,实现了试验动态过程监测及进气道内流场压力测量,为下一步我国航空发动机结冰防护系统设计与安全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用16位单片微型计算机MCS-96生成三相PWM波形的系统。借助16位微计算机的优越性能及较高的运算速度和处理精度,从而有可能运用Park矢量原理控制逆变器电压矢量的导通规律,使气隙磁通轨迹跟踪十分接近圆形的24边形。由此设计并生成的三相PWM波形接近三相正弦PWM水平,大大提高了异步电机调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该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灵活的控制系统,可提供各种要求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