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 21世纪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大项目是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地说就是要重返月球,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行壮观的载人火星飞行,并在火星上建立载人基地;开发和利用太阳系的小行星和外层行星的卫星.  相似文献   

2.
正小行星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物质演化阶段,是太阳系演化过程的"活化石",探测小行星有助于揭开太阳系起源的奥秘;小行星还蕴含丰富的资源,包括高价值金属,氧气、氢气、氨气以及普通矿物,可通过原位利用的形式支持深空探测。国际上对小行星的研究不断深化,小行星探测活动正日益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3.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18-20
太阳,这个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包含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整个太阳系的主宰。它以无以伦比的巨大力量牵引着众多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际尘埃围绕着它不停地转动,把太阳系团结成一个整体。作为我们  相似文献   

4.
王存恩 《国际太空》2004,(10):29-31
可以认为,太阳系中存在的小型天体(小行星和彗星)保留着太阳系当初诞生时的物证,它对探索太阳系的起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并有很多卫星,很像是一个微型的太阳系,故科学家认为,了解它有助于揭开行星系统的起源之谜,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与科学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木星在太阳系的位置木星是太阳系中从里到外依次排序的第5颗行星,是太阳系外层行星中最里面的一颗行星,其它的太阳系外层行星还包括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气体行星。木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79亿千米,近日点与远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3年十大"太空时刻",不知您感兴趣的有哪些?"旅行者"1号飞到太阳系边缘2013年7月,美国航宇局宣布,1977年9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位于太阳系最外围的疆域,即将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上带有一张"金色唱片",记录着有关人类以及地球的图像、声音和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航宇局3月12日宣布,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探测结果,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这一发现不仅增大了木卫三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再次为科学家们拓宽了视野,使探寻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努力更进一步。木星直径14万多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太阳77800万千米,是地日距离的5倍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离地球多远?宇宙中有许多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假如太阳以每秒299792千米的速度飞向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就可以到达地球。众所周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球,它位于我们太阳系的中心,也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还有一些小行星和彗星也围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11.
<正>借助行星的引力,探测器可以在不使用燃料的情况下游历于太阳系。在过去的十年中,意在改进航天器轨道的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种"底层"的结构。但它并不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描述的行星和卫星精确地绕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12.
十九、如何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向何方寻找太阳系外行星 宇宙之广,恒星无数,向何方寻找才能更有效地找寻到太阳系外行星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弄清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航宇局(NASA)发射的"新视野"冥王星探测器,历经9年多的长途跋涉,航程48多亿千米,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晚7:49分以12500千米的距离飞掠冥王星,揭露了太阳系中这片未曾被探索过的疆域。如果以这么近的距离飞掠地球,将看到地表的高楼大厦。冥王星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因为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小行星带,那里许多小行星都比冥王星大,2006年8月  相似文献   

14.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5.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12,(12):28-33
空间探测器的问世使人类可以近距离探测地外星球,甚至就地考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从而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进一步揭示地球、生命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掌握太阳系内一些重要地外星球上的生命、地质、气候、重力、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最早期的产物,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形态,对小行星的探索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地球的起源。近地小行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大天体的摄动作用,运行轨道不断变化,使得小行星或者其碎片存在与地球相撞的潜在威胁,所以探索小行星也可为研究避免这种碰撞奠定基础。不少行星科学家都将小行星视为太空探索的自然跳板,它将展示今后至少20年太空探索灵活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7.
经过9.5年、4.8×1 09k m的长途跋涉,美国"新视野"(New Horizons)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49飞越太阳系最远的天体—冥王星(Pluto),最近距离约12472km,拍摄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最后一块未开垦处女地的清晰照片,打开了人类的新视野,攀登上了太阳系天体探索的珠峰。"新视野"的这一瞥,不仅让人类终于看全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的面目,更代表人类完成了太阳系观测"第一阶段"的任务。探测完冥王星及其卫星后,"新视野"将飞向太阳系外层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那里可能隐藏着数以千计的冰冻岩石小天体,深藏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新视野"已成为探索太阳系的里程碑事件,其成果将使天文学家重新开始编写一本全新的教科书。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视野"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生 《飞碟探索》2010,(3):14-15
关于太阳系中天文学界公认的有待进一步确认的天体,详见太阳系天体假设名单。  相似文献   

19.
文青 《国际太空》2004,(12):16-19
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彗星的考察,使人类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因为从彗星上能够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物质来自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始残骸。继美国航宇局(NASA)的“星尘”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1月成功追上怀尔德-2彗星,并拍摄照片和收集其彗尾物质后,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07年6月30日发射黎明号(DAWN)小行星探测器,通过探测灶神星(Vesta)和谷神星(Ceres)来研究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变,特别是太阳系形成后早期的状态,也就是探索和研究太阳系的"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