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波 《中国航天》1999,(7):27-29
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把卫星送入太空已经不在话下,但要论经济性和便捷性,航天发射却与人们的高要求相差甚远。关心航天的人们一直都在梦想和期待着有这样一种航天运载工具:它可以达到现代飞机的运行效率,能够根据需要迅速把货物送上轨道,能够飞返地球,还能够很便利...  相似文献   

2.
诏曰 《航天员》2009,(4):78-79
在千变万化,甚至瞬息万变的地球生存空间里,人们的好奇之心得不14充分的满足、探索脚步也不会止步,这样,我们就把眼光投向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并且设想着有天能听到来自太空其他生命的友好之声,我们航天、出舱、探月、遥步像更深的空间迈进是的,地球人不愿独享宇宙,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相似文献   

3.
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巨额费用之后,已是花甲之年的美国富商格雷戈里·奥尔森(Gregory Olsen)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顺利成为世界上第三位太空游客。为加入太空游客的行列,34岁的日本富商本大辅、正在同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洽谈的伊朗裔美国女性阿努什·安萨里都积极地努力着。新奇的太空旅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是迄今为止,公众对于曾“上天”的航天员或太空游客的健康状态知之甚少。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有没有受到什么不良影响?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个人隐私,而且医患之间存在着保密条例,所以这些健康数据一直没有被公诸于世。奥尔森破天荒地公布了自己的航天健康档案,向公众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个人秘密。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0,(1):40-4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09年12月1日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建造的商业太空船2号(SpaceShipTwo)已经完工,计划在2010年初进行首次试航。此后太空船2号将被正式用于开展太空旅行业务,目前已有300人预定了太空旅行舱位。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是世界上第一家私营载人航天商业企业,该公司立志通过创新来研发可以重复使用的低价载人火箭,决心开发出~LNASA便宜100倍甚至1000倍的太空旅行运载工具,以实现进入太空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6.
杨青 《航天》2014,(12):38-41
从10年前到现在,支持者一直预测太空旅行会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发生在洛杉矶东北部莫哈韦沙漠的太空船二号飞行试飞的伤亡事件,肯定会阻碍这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太空船二号属于维珍银河公司所有。美国时间10月31日,在例行试飞中,太空船二号与载机分离后坠毁,造成飞行员死亡,辅助飞行员重伤。  相似文献   

7.
前哨 《航天》2009,(11):35-37
神奇的太空飞绳 未来人们乘坐太空电梯到太空旅游,最多只能将你送到36000千米的对地静止轨道高度,如果你要到月球去旅游,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平均为384400千米,中间还相差348400千米的路程,这段路程太空旅客将使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7答案是“太空绳索”。  相似文献   

8.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9.
魏紫瑜 《航天员》2009,(2):52-55
2009年3月,Word之父、美国亿万富翁——查尔斯·西蒙尼再度成为世界媒体的焦点。在太空探险公司的撮合下,这位执著的航天发烧友支付了3500万美元的“船票”,如愿以偿地进行了自己第二次太空之旅,也创造了私人游客两度进入太空的历史。但他向自己的太太保证,这将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太空旅行。  相似文献   

10.
徐菁 《中国航天》2005,(10):25-28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医学有关的事故。尽管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怎样克服这些困难,但是如何保障航天飞行中的航天员的健康仍然面临着挑战。例如,在某次太空行走时,一名航天员手套上的螺栓刺破了手套,使其皮肤直接暴露出来;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途中,曾出现过航天员发高烧的情况;在一次飞行中,一位航天员突然心律不齐,处境危险;有一次,3位航天员被有毒气体所笼罩,其中一人还失去了知觉;  相似文献   

11.
星系和宇宙     
闻新  朱诗嘉 《航天》2012,(1):60-61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对太空中的星星充满着好奇,并渴望了解和认识它。此外,今天的社会要求人们打开狭窄的眼界,从各种不同的途径汲取知识和丰富自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认识星系和宇宙,除了能够丰富知识之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NASA)的研究人员正在制定先进的宇宙飞船设计方案,梦想将来太空旅行能像现在的空中旅行一样普遍。而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是解决动力问题。目前正在研制和论证中的动力技术主要有激光、微波、太阳能、等离子体、离子和反物质等等。 等离子技术:等离子体火箭技术被称为可变特定脉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其发动机包括三个相连的磁元件,最前面的元件将推进气体离子化,中间的元件则起放大器的作用以进一步加热等离子体,最后一个元件是磁喷嘴,可将等离子体能量变为按一定方向运动的流体。等离子体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状态,是…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4,(3):62-64
还依稀记得“一小塑料袋温水、一瓶免;中洗洗发露、一条毛巾、一把梳子”和一位长发飘飘的美丽女孩吗?没错,就是她——当时正在空间站上的美国女航天员卡伦·尼伯格,她专门录制了示范太空洗头的视频,让我们一睹为快,啧喷称奇。众所周知,因为太空没有重力作用,航天员的长发不会像在地面那样柔顺垂直,飘逸自然,而是怒发冲冠之势。空间站里,水也不像地球上那样从高往低流,而是变成无数小水珠到处乱飘。  相似文献   

14.
海约 《航天员》2008,(6):54-56
理查德·加里奥特——迄今为止第六位太空游客。虽然此前已有五位太空游客进入外太空,但此次加里奥特在太空中不仅参与了多项医学、商业科学研究实验,还拍摄了大量地球照片,并像在观看一场美妙的芭蕾表演,真正体验到了优雅、力量和激情—无疑地,这是一次完全足值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5.
郭亚光 《航天员》2011,(2):24-27
太空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空间站,人只要轻轻碰一下舱壁,就会像羽毛一样漂浮出去。在太空。铅球可以浮在空中。羽毛也可以浸入水中……太空与地球竟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李泽源 《航天员》2011,(4):44-46
自人类诞生起,浩淼的星空一直是人类敬畏和向往之地,太空中闪烁着的点点繁星似乎在呼唤着我们前往。虽然人类已经将自己的活动疆域拓展到了外太空,但登陆火星这颗美丽的行星邻居似乎依然是我们遥远而旖旎的梦想。不过,无所畏惧的地球人却已经悄悄吹响了火星集结号,你听到了么?  相似文献   

17.
心榕 《航天》2012,(9):39-41
自从人类依靠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以来,运载火箭的“个头”随着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大型火箭,例如美国的土星5号、俄罗斯/苏联的联盟号等被隆重推出,精彩亮相,在重大航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太空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名角”并因此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你知道吗,火箭科学家们在研制大型火箭的同时还研制过一些小火箭,目的不是为了发射有效载荷,而是为研制大型火箭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一样,虽然不为观众注意却又不可或缺。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鲜为人知的“配角”火箭——小乔。活跃于水星计划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13日,曾多次在太空中失踪但又重新与地球取得联系、曾多处损坏但又奇迹般被修复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终于结束其长达7年的太空旅行回到了地球。  相似文献   

19.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