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施金苗  秦文波  罗斌 《上海航天》2003,20(5):1-4,10
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基本组成,概述了飞船飞行的各阶段及其构型。分析了飞船的主要特点,以及部分分系统和研制中采用的新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神舟"号载人飞船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3.
《航天》2011,(12):20-21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不仅承担着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验证运输飞船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的成功飞行试验验证,载人飞船产品的设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任务需求已经转变为天地往返的应用性飞行。在神舟十一号单机研制过程中,重点关注外协产品的"产品制造工艺成熟程度"和"产品过程控制成熟程度",加强精细化管控措施的落实,不断提炼提高神舟系列飞船产品成熟度的经验,以适应后续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船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神舟"号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载人航天的特点和飞船电源系统的任务,研制了"神舟"号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并介绍了该分系统及其技术的特点,以及采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措施。数次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源分系统性完全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宇工作经历很简单,1994年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飞船总体室,承担电总体工作。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时,何宇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之职,后担任载人二期型号副总设计师。完成神舟七号飞船任务后,何宇又投入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任务中,并于今年正式担任神舟九号飞船总指挥一职。从走进五院那天开始,他就与载人航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中学习、磨练,成长为飞船队伍中独当一面的重要人物。万事开头难何宇打趣说自己是"苦出身",老总也经常开他玩笑,说他是"钻地沟出身"。这都源于何宇入五院后刚开始从事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雨水 《航天》2009,(5):60-6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8.
"神舟"号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家亮 《上海航天》2003,20(5):5-10
根据"神舟"号载人飞船的任务要求,研制了推进分系统的3个子系统,并说明了各子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以及采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介绍了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制情况。数次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推进分系统性能完全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0.
4.中国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5日,中国利用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见图11)。该飞船首次载有3名航天员,于9月29日安全返回着陆。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2,(5):4-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4月9日宣布,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已通过出厂评审,于4月9日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这位发言人介绍,神舟九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2,(9):24-2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轨道舱可留轨半年,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神舟飞船采用了升力式返回再入,由GNC分系统进行再入过程中的升力控制,这是比弹道式再人更为先进的返回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飞船返回着陆点的精度和降低再入过载峰值,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时承受过载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航宣 《中国航天》2005,(11):46-46
2006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华夏儿女期骥的目光腾空而起,冲向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必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各系统配套研制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航天电器人是幸运的,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创举有我们的参与;航天电器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与祖国一起享受到了神六腾空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事隔7个多月,海外又掀起了一股中国航天热浪。5月19日,由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为团长,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等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将我国神舟5号飞船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移交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者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行程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6.
林海 《中国航天》2005,(11):40-42,45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5天的飞行,北京时间17日凌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平安返回。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抢发消息,许多国家政界人士和专家发表评论,一些国家政府发来贺电。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无不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7.
五轩 《中国航天》2012,(7):29-32
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承担神舟九号飞船研制的工程科技人员在打造智能化载人飞船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神舟九号是一艘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载人飞船。14个分系统参数全面汇集转换神舟九号飞船和航天员相关的信息都能通过飞船的仪表来显示。与神舟八号一样,神舟九号也是由14个分系统组成。显示飞船动态的有53幅页面图,对飞船上14个分系统各种参数全面汇总,舱内53幅页面图全盘掌控以及两类应急救生模式的启用等等,这一切,都依靠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来完成,这就是神舟九号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智能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神舟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舟飞船推进分系统三个子系统的任务要求和系统的优化设计,采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措施,主要组件的技术攻关以及地面试验情况等。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推进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神舟载人飞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永志 《航天器工程》2004,13(1):176-176
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第2版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出版了,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科技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本书的主编戚发轫院士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所有作者都是直接参与飞船研制的技术骨干,包括飞船12个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3):16-16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此次发射托举"神九"飞船的是"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