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文 《中国航天》2015,(4):54-55
<正>近期,欧洲咨询公司公司发布了有关全球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报告。报告称,卫星产业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时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为下游终端用户提供卫星容量。卫星价值链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面:1.政府机构。通常为其自身应用或两用需求投资研发航天技术:公共部门的研发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之中。2.航天工业界(上游)。包括能够设计和制造航天系统和运载器的机构。3.卫星运营商。它们拥有卫星,向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中国航天》1998,(7):38-39,44
孕育中的海上卫星发射计划王宏伟一、计划的由来早在80年代后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就曾设想建设海上卫星发射场,但到1995年海上卫星发射计划(即海射计划)才被正式提出。这一计划由多国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实施。主要投资者是美国的波音公司,它在该项目中占有4...  相似文献   

3.
科明 《中国航天》1997,(7):18-19
波音公司向特里德西克卫星项目投资科明波音公司最近已决定向特里德西克公司的低轨卫星通信项目投资0.5~1亿美元。这一方面有助于将耗资90亿美元的这一庞大的卫星项目的继续实施,也表明波音公司正在大举向商业航天市场进军。特里德西克系统被称为是“天上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在研制小型卫星的企业家们对一种体积更小的、单一用途的轻型卫星发生了兴趣,这种卫星所需的最初投资也比较少。 国际技术公司,即国际系统公司(小型卫星制造商)的欧洲商业销售机构认为,重量在22~820公斤的小型卫星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案,它们只需要不太多的最初投资。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6,(1):45-45
因主要投资者湾港投资公司减少投资,意欲研制低成本K-1火箭的美基斯特勒宇航公司打算裁掉其25名雇员中的绝大多数。湾港公司削减投资的理由是美国航宇局在用商业发射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计划方面进展缓慢。由于低地和中地轨道卫星星座发射市场出现滑坡,基斯特勒公司曾被迫提出破产,  相似文献   

6.
1 引言卫星控制系统不同于地球上任何一种产品:它需要经受一个严峻的发射条件和空间环境;在轨道运行时不能维修(用航天飞机维修除外);一种控制设备只需要生产少数几个;由于功能和精度的要求高,许多控制装置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现代卫星控制系统的投资高达整星费用的30%,而控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决定整星能否完成飞行任务。由于设备成本很高和发射成功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因此要求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一、部署反卫星武器将导致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目前,美国和苏联都没有值得重视的反卫星力量。苏联的反卫星武器粗糙而可靠度不高,军事效用不显著,因为它只能威胁少数战略上不太重要的美国军用卫星。苏联的这种武器还远远够不着美国设置在轨道上的  相似文献   

8.
丹农 《中国航天》1998,(12):6-7
@丹农美国加州的旋转火箭公司已从投资者那里筹集到1700万美元的经费,并正在一家融资公司的帮助下继续寻求另外2000万美元的私人投资。他们将用这些钱开办商业卫星发射业务。与正在开展商业发射服务的厂家不同的是,旋转火箭公司将使用一种很奇特的新型火箭。将在20...  相似文献   

9.
吴卫权 《上海航天》2014,31(1):50-55
对地磁场中卫星不倒置状态下分离卫星Z分量磁矩的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球磁场方向特征、卫星剩磁矩与感磁矩在不同测量状态和测量过程中的变化,确定卫星Z分量磁矩含地磁垂直向感磁影响与不含地磁垂直向感磁影响的比例关系,基于积累的不同卫星水平和垂直向的磁测试数据,用近场法计算,获得了卫星Z分量的感磁系数。试验表明:用该法测得的Z分量磁矩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30%,工程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波音公司赢得伊利普索系统建造合同美国移动通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把14亿美元的一份合同交给了波音公司,由其设计、制造和发射伊利普索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另外,波音公司还将负责提供该卫星系统所需的地面段基础设施。作为回报,波音公司将向该项目投资至少250...  相似文献   

11.
赵锐 《中国航天》2014,(9):18-21
2013年进一步证明,卖掉哪怕是一家小型卫星运营商也要比新创办一家卫星运营商的难度还大。取得出口信贷机构的融资支持是轻而易举的事,是否又有运营商诞生似乎只在于是否又有哪国政府认为拥有自己的在轨通信卫星就能在卫星容量购买方面省钱。以色列的空间通信公司想要出售已有一段时间,马来西亚东亚卫星公司(MEASAT)和新加坡电信下属的澳大利亚子公司澳普图斯公司也都早有出售的打算。但这些交易至今尚未有一桩谈成,而且即便谈成,也未必会成为一项整合交易的一部分,有可能KK从一批私人投资者倒手给另一批这样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2.
日本空间事业开发团(NASDA)计划在明年4月启动全球气象监测卫星计划。该计划包括4颗卫星。NASDA将投资10亿开发2颗全球变化监测(GCOM)卫星,计划在2005年发射。第一颗GCOM卫星GCOM-A1主要进行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GCOM-B1卫星将携带5种遥感器,主要进行地球监测。这2颗卫星的后继星GCOM-A2卫星和GCOM-B2卫星将在2010年发射。与继续研制ADEOS-3卫星相比,4颗卫星相组合具有观测覆盖范围大、风险小和投资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法国政府9月11日宣布要开展一系列技术投资,以使本国企业能赢得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新一代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和静地轨道高通量宽带卫星的建造合同。这些投资兑现了法政府官员所做的承诺,即在对运载持续关注了3年、从而确立了下一代阿里安6火箭项目之后,法国的注意力将会转向卫星。法经济与工业部长马克隆称,涉及高端对地观测卫星及高轨和低轨通信卫星的这一投资计  相似文献   

14.
西方工业界人士认为,在通信卫星市场上,卫星的尺寸选择得合适与否是经营者赢利的关键因素。人们往往将小型卫星转发器的单位成本与大型卫星转发器单位成本进行比较,认为小卫星携带转发器少、单位成本高,而且在静地轨道部署小卫星要比部署大卫星经济性差。 不过,如果采用另一种费用比较法,情况就大不相同。当市场对卫星转发器的需求量大时,大型卫星的转发器只要有2/3被租用,那么从收回投资的角度,经营大型卫星可能是合算的。但当市场疲软时,大型卫星在发射时大多数转发器会租不出去,而小 型卫星一般不存在这类问题,卫星发射时转发器大部分会被租走。西方一家卫星通信咨询公司做了如下比较: 1.一颗重3吨的大型卫星,正常生产周期为36个月,可载48个转发器,预期寿命为15年,初期投资为2.48亿美元。每年可收回0.488亿美元; 2.重约1.5吨的中型卫星,其制造时间近30个月,可载24个转发器,预计寿命为12年,成本为1.35亿美元,每年可收回0.368亿美元; 3.重量为900公斤或900公斤以下的小型卫星,其生产周期仅为28个月,可载12个转发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在进入六十年代时只有少数几个地面站,而现在已有一颗工业研究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这颗“天狼星Ⅰ”卫星是1977年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的,至今工作正常,大大超过了两年的预定寿命。卫星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光学探测器、星体结构和温控系统都是意大利制造。  相似文献   

16.
使用多时空尺度的多卫星数据研究磁尾高速流,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一次持续时间大约为3天的强磁暴期间的地磁台站和多卫星联合观测。IMAGE卫星的极光观测表明有14个孤立亚暴发生。运行在靠近磁尾的CLUSTER星簇(C1、C3卫星)和运行在靠近地球的DSP-1卫星均观测到了多次地向和尾向高速整体流。多卫星联合观测给出了不同位置处地向和尾向高速整体流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1999,(11):20-21
在铱公司8月13日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整整两周之后,另一家从事卫星移动通信并有重要影响的公司——ICO全球通信公司于8月27日也向特拉华州的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一度被认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行业风云突变,使人们再次看到了投资商业航天领域的风险。ICO全球通信公司是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一个商业分支机构,其移动卫星系统的项目投资不比铱系统少多少,达47亿美元。金融分析家们认为,由于ICO公司尚需17亿美元来建设其中等高度地球轨道星座并使其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八十年代在空间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突出变革是提高星上自主能力,减少地面支持费用。地面跟踪网已经从全球化走向卫星化。如果依靠少数地面站对近地卫星跟踪的时间仅占4—5%,则对卫星进行精确测轨的时间更少,只有1—2%。根据这样短的弧段来测轨,精度很低(公里级)。若要100%时间跟踪卫星,则需要几十个地面站。例如轨道高度为400公里,需要设35个站,高度为1000公里,也需设14个站,而且这些站要理想分布,其中大多数地面站势必在国外和海上,主要是在海上,因为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0。由此可见,用增加地面站的办法来提高跟踪精度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在轨航天器数量大幅增加,这对航天器测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呈现出管理航天器数量多、实时性要求高、测控资源调度响应快等特点。如果采用地基测控方式,则需要建设遍布全球、数量众多的地面测控站,不仅建设投资高,同时支持目标数量有限,且测控资源调度使用不灵活,并不能解决海量低轨航天器在轨测控资源缺乏的难题。如果采用基于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方式,其多址能力有限,以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为例,单星最多形成6个返向波束和2个前向波束,很难满足大量低轨航天器随机接入和并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四、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及其技术特点FY-1卫星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其投资少,发射数量也少。但卫星技术起点高,总体设计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与国外兼容体制,能与国外气象卫星组成统一的观测网,向世界各地发送气象资料,并为其所接收,实现气象资源共享。我国应用卫星从20世纪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