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通用小型弹载图像遥测设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弹载遥测设备是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参数测量设备,中小型导弹通常给遥测设备可使用空间比较狭小。目前,国内某小型导弹遥测设备指标提出了10 Mbps码率、能支持红外图像传输以及支持波道表在线可编程的要求,传统遥测产品的设计方案无法解决遥测设备体积小和功能全的突出矛盾。利用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采用AD9361和FPGA的硬件架构,使用了软件在线可编程技术、GMSK先进调制技术、基于FPGA的JPEG2000图像压缩技术和对称赋形天线技术,实现了一款集成度高、可靠性好、通用经济的先进弹载图像遥测设备。通过测试试验表明,弹载遥测设备简化了以往复杂的硬件设计,有效降低了弹载遥测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高集成度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具备可重构能力,提高了弹载遥测设备的通用性和试验效率,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弹载测控设备主流的实现方法。然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制单位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信号特征进行定义,其定义的方式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弹载测控设备实现的难易程度。为研发一种高效的弹载测控设备内部互联技术,使得在弹载测控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让模块的连接更简单更高效,通用化程度更高,本文从功能上及硬件上对弹载测控设备进行精细化架构划分,分成三大核心模块及功能扩展模块,并定义一种高效的模块级内总线接口形式及协议。总线包含一次供电、二次供电及内部交联信号的输入输出,信号的交互采用半双工总线形式,各模块均可在线访问总线,在线编辑总线。经设计与实验验证,采用该总线的设计方法使得弹载测控设备对外接口交互简单,在线生成遥测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码流便捷高效,功能扩展模块可自由地叠加或减少,不增加总线接口的硬件负担,使得弹载测控设备通用化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3.
回顾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箭载遥测传输设备六十年发展历程,介绍该所研制的新型箭载遥测传输设备。同时,结合目前国际遥测标准更新情况,分析未来遥测系统可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提出箭载遥测传输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外机载、卫星载红外告警设备系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弹道-升力式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着陆力学环境及其乘员和舱载仪器设备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适当的返回舱座椅安装角度有利于乘员承受再入过载。座椅缓冲系统是吸收着陆冲击能量、保护乘员最重要的环节,发挥返回舱结构缓冲吸能作用也是改善着陆冲击环境的有效措施。合理设计返回舱设备布局和安装形式可保护舱载设备免受着陆冲击损坏。防护措施的改进可有效保护乘员免受伤害,保证舱载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舱载常规医学保障设备构成舱载常规医学保障设备是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医学保障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按照俄罗斯国家标准50804.95、28040.89的定义,航天员医学保障系统是诸多相互关联的设备和措施的综合体,它们或者独立或者与地面医学机构联合,保障对航天员机能状况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内外运载型号的发展趋势,梳理现役火箭遥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实现了一种基于VPX (新一代高速串行总线标准)总线架构的通用型箭载数据采集传输设备设计方案,对其关键技术如结构标准化技术、总线通用化技术、模块化技术等进行了重点分析。该方案对箭上设备的系统架构状态进行统一,大幅度提升设备的性能、集成度和通用性,满足型号未来应用需求,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最后给出了该通用型箭载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相比现役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六自由度模型的弹载计算机闭环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将弹载计算机置于导弹闭环仿真回路,从而构成对弹载计算机进行考核的半实物仿真方法。通过建立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在分析弹载计算机信号接口和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对弹载计算机闭环仿真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通过采用高性能的仿真计算机、实时积分算法、智能化接口设备和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通讯方式几个方面,保证了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空载雷达高度表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着重介绍了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研制的弹载非相干雷达高度表、弹载双功能雷达高度表、海洋卫星雷达高度表以及低高度调频连续波高度表、陶瓷三极管脉冲雷达高度表、全固态小型纳秒脉冲雷达高度表和多功能雷达高度表的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弹载遥测传输设备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三个阶段对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弹箭遥测传输设备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阐述了遥测传输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总结现阶段遥测传输设备的技术状况,并提出未来几年弹载遥测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防型号地面设备发射箱内表面涂覆“E61-111”耐高温涂料,是为了防止发射箱在发射导弹过程中燃气流使箱体烧蚀和变形,从而保证发射箱的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为寻求解决这一难题,在型号研制过程中,试验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过氯乙烯防腐涂料系列配套(x06-1/G06-4/G52-1两遍);另一种是采用了“E61-111”耐高温涂料。靶试结果表明,采用第一种方案的只打了一发弹,发射箱内表面便严重烧蚀,箱体因出现了波浪形的严重变形而报废。而采用第二种方案的则无烧蚀及变形。通过型号产品考验近五年,证明“E61-111”涂层能耐高温燃气流的冲刷,具有抗氧化、防腐蚀、抗热震、耐油、耐溶剂性能,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交换式网络在数传能力、灵活性、扩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箭载测量系统进行数据综合,对于提高系统性能意义重大。简要介绍现用箭载测量数据综合技术的实现原理,分析交换式网络技术特性,并从箭载设备的功能、拓扑结构、实时性能分析等方面对网络技术在箭载测量数据综合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海如 《中国航天》1992,(11):34-37
本文简述了东方红二号甲(DFH—2A)卫星星载测控系统的任务、组成及各组成设备的功能、性能、设计特点及飞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弹载平台加速度大相参积累效果变差需进行加速度补偿的问题,研究了信号波长和积累时间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利用多普勒谱宽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提出短时间积累使用弹载惯导设备输出加速度值进行补偿、长时间积累使用惯导数据与多普勒谱宽测量加速度相结合的加速度补偿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运载火箭的电磁兼容(EMC)环境(电磁干扰源及传播途径),并根据构成电磁兼容问题的三个要素对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某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箭载电子设备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EMC设计方法及相应的EMC测量和试验工作,切实做到在加强设备抗电磁干扰性能的同时保证其高可靠性能;最后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软件在整机电磁兼容设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箭载可回收电子设备的抗强冲击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设备采用模块化方式方便安装和调试,采用多种措施提升设备的抗强冲击能力:对于设备和整流罩一起落地的情况,采用安装脚减振防护;对于整流罩空中解体、设备单独落地的情况,采用包角减振防护;为防止电源开关控制柄在强冲击下移位,采用开关限位凸台进行限位防护;对于印制板上的元器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控制系统对弹载计算机提出的新要求,设计了一种以全可编程SoC芯片Zynq为核心处理器的弹载计算机,使其在运算性能、产品功耗、设备体积等方面产生了大幅提升。利用Zynq内嵌的ARM硬核来运行自检、装订、输出检查及导航制导控制算法等功能,通过芯片集成的可编程逻辑资源实现丰富的外围接口协议并设计为自定义IP,自定义IP通过标准的AXI总线连接到处理器的ARM内核上。给出了弹载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分析介绍了各个电路模块的设计思路、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思路及系统工作流程。搭建了半实物仿真验证平台,通过试验,证明了该弹载计算机设计合理,各项功能工作正常,性能满足控制系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弹载遥测系统主要用于导弹飞行试验过程中,完成导弹飞行试验数据的采编、调制、传输,与地面遥测设备配合完成试验数据远距离获取,即遥测任务。遥测数据为导弹及分系统设计验证、故障分析、试验结论评判等提供数据依据,是导弹研制过程中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测量系统。结合导弹遥测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及笔者近年来创新性工程设计经验,详细阐述了包括弹载遥测系统架构设计、可编程式采编技术、优化供电技术及射频综合化技术等总体关键性技术,为弹载遥测系统提供总体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航天设备与地面设备相比,制造成本高,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也高。为了延长航天器寿命,提高其在轨工作的可靠性,需要考虑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下的可维护性需求。针对航天资产在轨软件实现功能维护的需求,研究空间环境应用背景下的高可靠在轨可重构技术。基于FPGA芯片在航天器领域中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FPGA架构下的高可靠在轨重构系统。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星载设备中普遍使用的“SRAM型FPGA+反熔丝FPGA”的硬件架构,在实现SRAM型FPGA动态刷新功能的基础上仅通过软件更改来增加在轨重构功能,极大降低了硬件更改的成本,扩展了可重构功能的应用范围。在某航天器星载设备中应用该在轨重构系统,通过实际飞行经历,验证了该架构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扩展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外露式星载光电设备在轨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节点网络/控制容积法结合蒙持卡罗法求解星载光电设备的瞬态温度场.建立了光电设备热传导与热辐射的耦合求解方程,将外热流和内热源等因素以源项形式纳入方程中,并引入控制函数使方程适用于设备工作与不工作两种状态.虚拟面技术解决了设备非封闭性给计算带来的困难,同时可处理设备接收外热流时存在的遮挡及多次反射问题.对光电设备中反射镜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发现光学表面的镜射处理与漫射处理对温度场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