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舰空导弹贮存可靠性分配与预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特征,设计了型号总体贮存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工作流程.针对舰空导弹及各分系统不同的可靠性结构,提出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进行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策略.以某型舰空导弹动力分系统为例,在分析其可靠性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和故障树模型;对该分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配和预计,获得了该分系统设备、组件的...  相似文献   

2.
飞机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飞机工程研制可靠性分配中存在的数据量少、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灰色关联理论与考虑重要度和复杂度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统计多型飞机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并将其代入灰色关联方法中计算各分系统的重要度;然后统计飞机各系统重要和新研改进部件数,利用考虑重要度和复杂度的分配方法对飞机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以某型飞机为案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客观性强。  相似文献   

3.
复杂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串联系统中分系统相对复杂度越低,对其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并联系统中分系统相对重要程度越高、相对复杂程度越低,对其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的原则,在传统的考虑重要度与复杂度可靠性分配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易于设计实验及现场记录获取数据的适用于复杂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基于此方法开发的软件已经应用于工程实际工作,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产品实际给出了可靠性鉴定试验的设计思路,并将整机的可靠性指标分配至相应的分系统,通过对各分系统的可靠性鉴定达到了考核整机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是指将型号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自上而下,逐级分配给各系统、分系统和机载设备。可靠性指标分配,包括基本可靠性指标分配和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基本可靠性指标分配技术比较成熟,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等分配法、评分分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导弹寿命预测为研究背景,按专业将该型导弹分为弹体、动力系统、电子电气设备等8个分系统,采用FTA-FMMEA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失效模式和机理分析,并引入严酷度等级和失效模式发生概率等级,构建失效模式风险评价模型,对导弹各分系统的失效危害度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服役期间导弹现场失效数据并结合先验信息,提出了基于Bayes估计的各失效模式发生概率求取方法,给出了导弹各分系统的失效排序,确定了导弹薄弱环节,为后续贮存寿命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过去和现有的航电显示控制分系统的综合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VXI测试平台在今后航电显示控制分系统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直升机维修性指标分配采用的是"按故障率和设计特性的综合加权分配法",由于直升机各系统的故障率相差较大,分配结果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通过对故障率进行对数变换,对按故障率和设计特性的综合加权分配法进行了改进,弥补了该分配方法的不足。将改进方法应用于某型直升机的维修性分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来航天活动中航天员面对的在复杂环境下携带大量载荷进行长时间、大范围舱外作业的需求对航天员舱外运动能力要求较高的背景,阐述了一种基于外骨骼技术的舱外作业下肢运动能力增强技术,介绍的外骨骼系统包括仿形机械结构分系统、执行机构分系统、能源分系统、感知分系统和控制分系统,还重点介绍了动力学分析与建模、运动状态和运动意图感知、实时控制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地面实验数据和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某型飞机故障诊断的数学模型.开发了故障诊断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故障诊断,而且该诊断方法可以按飞机系统功能分解推广到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1.
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反作用喷气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鹏  陈万春  殷兴良 《航空学报》2005,26(3):263-267
为研究具有大离轴角及越肩发射能力的先进空空导弹初始段敏捷转弯方法,研究了装有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的空空导弹的大角度姿态过失速机动控制律。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用来提供大角度敏捷转弯时大攻角飞行的控制力矩。利用时间尺度分离的方法将导弹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系统分别看作快子系统和慢子系统。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慢子系统控制律,利用滑动模态方法设计了快子系统控制律,在该控制律作用下,导弹闭环系统不仅是稳定的而且其动态品质也可以得到保证。分析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机动时转动惯量变化以及各种力矩干扰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说明姿态控制在空空导弹敏捷转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代明光  齐蓉 《航空学报》2020,41(5):323683-323683
针对电动负载模拟器中存在的强位置扰动、摩擦、间隙非线性以及参数时变等不确定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反演滑模控制策略。基于反演设计的思想,将电动负载模拟器分解为负载力矩子系统和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子系统。对负载力矩子系统,利用带有滤波器的扩展状态观测器,消除量测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同时估计出系统中存在的干扰,而后采用比例趋近滑模控制律,得出负载力矩子系统所对应的虚拟控制量;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子系统,利用常规扩展状态观测器估计出子系统中的复合扰动,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律,消除观测误差以及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并得出系统所需的最终控制量。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稳定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飞行控制律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对比自适应飞行控制律和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总结了处于飞行控制器设计领域主导地位的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并就程序调参技术在现代飞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某先进飞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现代飞机的飞行特点,展望了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操纵面飞机具有冗余操纵面的特点,考虑操纵面的位置约束,对多操纵面飞机设计一个由上层控制律和动态控制分配律组成的非线性控制器,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LaSalle不变集定理分别证明了上层控制子系统、动态控制分配子系统和整个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对某多操纵面飞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人机空中加油的自主会合问题,进行了相应制导律和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通过改进的带角度约束的三维比例制导律实现对航向角的控制,以协调转弯的方式将航迹角指令转化为姿态角指令。基于无人机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无人机的姿态控制,采用时标分离的方法设计了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并对这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动态逆控制设计。同时,基于滑模控制的方法设计了满足自主会合要求的速度控制律。在保证无人机飞行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控制和制导指令的精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和控制律能够实现无人机空中加油的自主会合,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理论的微分对策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诚  沈如松 《飞行力学》1997,15(1):86-90
在现代战场环境下,导弹制导所需信息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有时甚至是不确定的。而基于精确模型的微分对策制导律的实时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尝试将模糊理论与微分策制导律相结合,采用多级模糊控制规则,以导弹怀收音机格半为例,给出了模型的建立方法,并探讨了这种模糊微分对策制导律实现的可行性和优点,为将来发展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智能制导律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吸气式激光推力器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延姬  文明  曹正蕊 《推进技术》2009,30(6):745-750
以发射10kg级微小卫星为航天任务背景,基于地面推力1000N的设计指标,分析了吸气式激光推进的主要性能参数,依据所建立的激光推进能量相似律理论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对激光参数、聚焦系统和喷管子系统进行设计,完成了封闭的吸气式激光推力器概念设计循环。所提出的二次反射聚焦系统与抛物形喷管组合的吸气式激光推力器概念模型经数值计算程序验证,可以获得地面500N/MW的冲量耦合系数。所提出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激光推力器概念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研制激光推力器模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HIERARCHICAL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GRATED FLIGHT/PROPULSION CONTROL SYSTEMRoanHongning;ShiZhongke(DepartmentofA...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adaptive neural control strategy is exploited for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s of a generic flexibl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FAHV).By utilizing functional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dynamics of FAHV is decomposed into the velocity subsystem and the altitude subsystem.For each subsystem, only one neural network is employed for the unknown function approximation.To further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minimal-learning parameter(MLP)technology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norm of ideal weight vectors rather than their elements.By introducing sliding mode differentiator(SMD) to estimate the newly defined variables,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strict-feedback form and virtual controller.Hence the developed control law is considerably simpler than the ones derived from back-stepping scheme.Finally, simulation studies are made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 in spite of the flexible effects, system uncertainties and varying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20.
“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芬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3):39-43
应用时间历程法讨论了“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开环特性,分析了气动力矩特性和升降舵操纵规律对深失速改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深失速闭环特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数学模型参数变化对深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矩特性,升降舵操纵规律和驾驶员模型参数的变化对“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改出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