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航空学报》2001,22(3)
关于授予张广军等八位同志 “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的决定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0]160号“关于开展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和“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经专家评审小组于2000年9月27日评审,决定授予张广军、徐国华、杨伟、周军、刘峰、孙福生、孙树栋、梅文华等8位同志为“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其中张广军、徐国华、杨伟三位同志按科协要求上报作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 姓名出生年月专业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张广军1965年3月精密仪器与机械北航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徐国华1963年1月飞机设计南航直升机所副所长、教授杨伟1963年5月飞行控制成飞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军1966年12月导航制导与控制西工大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峰1963年1月航空救生与航空机械空军第一研究所飞机研究室副主任、高工孙福生1963年1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航材研究院钛合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树栋1963年5月机械制造与其自动化西工大飞机系飞机设计教研室支部书记、教授梅文华1965年1月通讯与电子空军第一研究所高工 (俞敏)  相似文献   

2.
胡壮麒院士中国著名的材料学家。男,1929年8月31日生于上海中共党员,1952年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担任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主编,《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顾问,《机械工程材料》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材料工程》和《自然科学进展》编委;担任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历任金属所学委会主任、高温合金与特种铸造研究室主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金属学会高温合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 1月 1 1日 ,是《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主编 ,中国著名计算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专家 ,航空教育家诸德超教授诞辰 70周年的纪念日。诸德超教授于 1 933年 1 1月 1 1日出生于上海 ,1 950年到 1 953年先后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和南京华东航空学院学习 ,1 953年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北京航空学院 )学习、研究和任教 ,至今已近 50年。作为一名学者 ,诸德超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创始人之一 ,他自 1 958年以来长期在北航主讲“飞机结构振动分析”、“变分原理及有限元”和“近代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  相似文献   

4.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7,33(1):F0002-F0002
刘兴洲院士冲压发动机专家:博士、研究员。1933年3月出生。曾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1所某型冲压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飞航导弹副总设计师、副总研究师、副所长、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推进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和31所高级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高超声速推进技术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院士长期从事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是冲压发动机和超…  相似文献   

5.
在航空航天部科技司、教育司、政策法规司的关心与支持下,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于1991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来自北航、沈航、郑航、西工大、南航和昌航6所航空高校学报编辑部(室)的代表共17人参加了会议。 航空航天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周日新副司长、教育司李广鑫处长、科技司张星辉副处长、科技研究院徐炳仑副处长出席了大会。出席成立大会的还有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陈浩元理事长、金德年副理事长、李兴昌秘书长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泽梓副校长和北航学报编委会副主任黄俊饮教授等。他们对学报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成立大会收到了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以及南航学报编委会主任张阿舟教授的贺信。 成立大会由筹备组副组长孙平凡同志致开幕词,筹备组组长郭学廉同志汇报了成立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的筹备经过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与会代表在认真讨论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一致通过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振动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分会、黑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和黑龙江省宇航学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结构强度和振动理论、实验与应用学术会议于1992年7月30日~8月3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哈工大休养所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有厂、所、院校代表近7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84篇,分别收入会议文集(上、下两册)。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邹经湘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世基致开幕词,介绍了本届会议筹备工作。黑龙江省科协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教授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学术报告,着重介绍了我国振动工程应用方面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7.
朱杰堂,1961年生,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工程师》编辑部主任和主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评估专家,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评委,  相似文献   

8.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8,34(4):F0002-F0002
曹春晓,男,1934年8月6日出生,浙江上虞人。195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金属材料研究(以钛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兼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名誉主任、《材料工程》主编、航空材料学报》副主编等。  相似文献   

9.
动态与信息     
《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七册工作会议在新都召开为了落实《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五次工作会议的要求(动字(1997)98号),在1998年6月底前,完成送审稿的目标。于1997年11月20~30日,在新都624所召开了部分编、审委手册审修改会议。第七册主编中国工程院士、624所总工程师刘大响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601所、611所、624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位编、审委。由于第七册进排气装置的专业面较宽,专业领域涉及三个飞机所、试飞院及发动机所。因此,初稿的修改分成3个组。第一组是进气装置,内容包括超音速进…  相似文献   

10.
87年4月27日至5月3日,美国Venderbilt大学教授,工程材料太空加工中心主任R.J.Bayuzick教授来我所讲学,题目是“金属和合金的空间加工”。在讲学期间,Bayuzick教授概括介绍了空间材料加工的发展现状,详细讲述了有关金属及其合金在落管条件下的研究试验结果,参观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落塔设备和北京材料工艺研究所的工艺、检测设备,并提出了良好的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20日,《航空学报》编委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召开了2006年度常务编委工作会议,会议由主编朱自强教授主持。朱自强主编、刘振国主任、蔡菲编辑分别就本届编委会工作情况、编辑部工作情况及英文版国际化进程做了汇报发言。会议通过了新增补的14位国际编委和9位国内编委名单,并由编辑部上报中国航空学会审批。通过了《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荷兰Elsevier出版公司合作事项,从2006年下半年起英文版将正式进入Elsevier电子期刊数据库;批准了《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从2007年起…  相似文献   

12.
常金玲,女,1967年生,河南巩县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信息科学学院信息教研室主任,中国信息系统协会理事。多次荣获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秀     
胡海岩现年37岁,1988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1990年起任副教授、振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任《振动工程学报》编委、编辑部副主任,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德国应用数学与力学学会(GAMM)会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14.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  相似文献   

16.
西北工业大学座落在世界文明古城西安。她是我国唯一的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简称三航)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西工大于1957年10月并校,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我国培养三航人才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994年10月,学校以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雄厚的综合实力,通过了国家实施的“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部门预审;1995年底,西工大与全国其它14所重点高校一起,首批(仅15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7.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4):961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8.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2):236
《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航空动力学报》是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本刊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编辑方针,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强度与振动、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